民間:上海德寶越劇團、上海肖雅藝術工作室。
還有我記得以前各區縣都有自己的越劇團,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
回答補充:
上海越劇院,建立於1950年4月,隸屬華東軍政委員會文化部。1951年3月,劇團編入華東戲曲研究院後,吸收了東山越藝社的成員,成為華東越劇實驗劇團壹團。1954年初,由玉蘭劇團參軍的中央軍委總政治部文工團越劇隊,歸屬華東戲曲研究院,定名為華東越劇實驗劇團二團。1955年3月,華東戲曲研究院隨著華東大行政區的撤銷而停辦,由該院所屬的兩個越劇團和部分藝術幹部,建立了上海越劇院,由袁雪芬女士出任第壹任院長,現為名譽院長。現任院長李莉、黨總支書記張群、藝術總監胡勖。劇院下設壹團(男女合演)、二團(女子越劇,又稱紅樓劇團)、藝術創作研究中心、業務辦公室等。
上海國泰越劇團,1978年底,以原少壯越劇團為基礎,吸收原春泥、出新、青山越劇團的部分人員,籌建為盧灣區越劇演出隊。於1979年3月14日,組建成盧灣越劇團,屬國營性質。***有演職人員80名,張雲霞(花旦)任團長,範迪聲(編劇)、筱月英(花旦)任副團長。主要演員有:小生邵文娟、劉麗華,老生魏梅照、俞少鵬,小醜張小巧、單林英。主要業務人員有:編劇張光楣、徐麗金、樂秀琴,導演貝凡、謝文芳,作曲唐惠良,舞美設計仲美、熊發根。
該團組建時的首演劇目,是原"少壯"的保留劇目《碧玉簪》。到1992年底,***上演了42個大型劇目,其中有張雲霞的代表作《春草》、《貂蟬》、《李翠英》、《遊龍飛鳳》;筱月英等主演的《沈香扇》、《孔雀東南飛》、《女中郎》,還有徐派名劇《是我錯》和範派的《紅樓夢》,以及以醜角為主的《雙獅寶圖》等。該團的經濟雖是自負盈虧,但創作態度嚴謹,註重社會效果。曾編演了反映書法家王羲之銳意進取,勤奮好學的古裝戲《玉鵝戀》,歌頌生母養母壹樣親的古裝倫理悲喜劇《金殿讓子》,描寫臺灣同胞渴望回歸祖國的大型現代劇《相思曲》等。1982年8月,筱月英、邵文娟應邀參加香港市政局舉辦的首屆中國戲曲節,與香港越劇票房同臺演出《棒打薄情郎》。1984年8月,部分演職人員攜帶《沈香扇》、《真假太子》,再次應邀赴港參加匯演。最後壹任正、副團長為文忠山、範迪聲,張雲霞、筱月英為名譽團長。1995年1月,該團並入國泰文化經濟發展公司,更名為國泰越劇團。
靜安越劇團 成立於1980年1月。前身為原合作越劇團,屬國營性質。團長戚雅仙,副團長畢春芳。建團時吸收了部分其他劇團的演職人員,並把1962年結業於靜安區戲曲學校越劇班的周雅琴、朱祝芬、楊文蔚、宇紅等人員,調回劇團,紅楓、傅俊、金風、李卓雲等創作人員,也相繼調回,基本上保持原合作越劇團的藝術力量。建團後,除恢復演出合作劇團時的優秀劇目外,還新編了《光緒皇帝》、《玉蜻蜓》、《賣油郎》、《花為媒》、《教師日記》等古裝戲和現代戲。《玉蜻蜓》在1981年,上海市首屆戲劇節中,獲作曲獎(賀孝忠作曲)和演奏獎,楊文蔚獲表演獎,周雅琴、朱祝芬,獲青年演員獎。為了培養接班人,劇團於1980年冬,招收了16歲左右的初中女生,送到上海市戲曲學校培訓年余,回團後作為新生力量登上舞臺,其中的金靜(戚派花旦)、董蓓芬(畢派小生),已成為劇團的後起之秀。金靜還獲得1984年首屆江、浙、滬越劇青年演員大獎賽三等獎。1986年,楊文蔚、周雅琴獲得了全國中青年演員廣播大獎賽優秀演員獎。1985年和1994年,兩次應邀赴香港參加戲曲節。戚雅仙、畢春芳退休後,繼任團長先後有王金勃、張家雄。
虹口越劇團 成立於1979年,全團有演職員70人。前身為飛鳴越劇團和東風越劇團。1979年2月,以虹口區越劇演出隊名義,開始演出《見姑》、《贈塔》等選場和《九斤姑娘》等折子戲。主要演員有小生陸錦娟、朱惠芳、筱壹峰(特邀)、尹美娣、丁育之,花旦李蓉芳、張蓓麗、程心如、陸蘇美、王美芳、劉麗明,老生沈愛蓮、劉艷芳、孫菊琴,小醜何笑笑、錢飛英等。主要業務人員有:編劇盛燮,導演謝洪林,作曲金笳、潘祖德(偉異)、梁國祥,舞美設計陳必華、吳國梁等。同年6月起,演出了《貍貓換太子》、《雲中落繡鞋》、《山河戀》、《盤妻索妻》等劇目。1979年10月,定名為虹口越劇團,屬國營性質,初任團長為李明。其後,尹派傳人尹小芳和編劇陳曼受邀加盟。區政府為劇團特聘尹桂芳作藝術顧問,又特請了昆劇前輩鄭傳鑒,上海戲劇學院舞美教授徐渠作藝術指導。1982年春,開排了《沙漠王子》,並公演於中國劇場和群眾劇場,連滿60場,觀眾達84079人次。為讓尹小芳邊演邊傳,此後又演出《張羽煮海》、《浪子成龍》等劇目。虹口越劇團註重人才的開發。1982年底,青年演員肖雅、韓婷婷、王曉瑩等,從上海市戲曲學校越訓班結業返團,又通過前輩們的傳帶,脫穎而出。在1984年、1986年,江浙滬越劇青年演員電視匯演大獎賽和1988年全國青年越劇演員大選賽,以及上海市青年演員會演等藝術評比中,多次獲獎,成為越劇界新秀。自1985年夏起,她們挑起大梁,當了劇團的臺柱。1989年1月,應邀赴香港參加葵青區第二屆藝術節交流演出。肖雅專攻尹派,韓婷婷師承範派。除她們各自繼承流派藝術而先後搬演《沙漠王子》、《梁山伯與祝英臺》等優秀劇目外,又排演了根據莎士比亞名著《羅密歐與朱麗葉》改編的《天長地久》和根據瓊瑤原著改編的《壹枝梅》等劇目,使她們在觀眾中有了壹定的知名度。肖雅、韓婷婷各自分別進行了演唱藝術專場演出,頗受觀眾歡迎。韓婷婷又獲第四屆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主角獎。1994年、1996年,與上海電視臺相繼合拍了4集電視劇《蝴蝶的傳說》,和3集電視劇《金縷曲》。到1994年為止,劇團***演出大型劇目40余個,其中《沙漠王子》、《盤妻索妻》先後各由三代人演出,既保留了劇目,又培養了人才。繼任團長有王鈞全、尹小芳、都麗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