貶義
豆腐西施出處有多個,其中之壹是魯迅的《故鄉》裏的楊二嫂。稱楊二嫂“豆腐西施”,表面上仿佛是在贊美她的年輕美貌並點明其身份“開豆腐店的”,其實還有深層含意。南方人通常把揶揄、侮辱人、非禮人的行為叫做“吃豆腐”。
小說中,作者寫:“我孩子時候,在斜對門的豆腐店裏終日坐著壹個楊二嫂……那時人說:因為伊,這豆腐店的買賣非常好。但這大約因為年齡的關系,我卻並未蒙著壹毫感化……”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當年的“豆腐西施”是以自己的年輕美貌招攬顧客。
這就免不了要遭到遊手好閑之徒的某種輕薄和戲辱。由這關系,店裏“買賣非常好”。所以楊二嫂被稱為“豆腐西施”還有指她常被人戲辱的意思。這壹綽號帶有侮辱性的含義。
擴展資料
豆腐營養豐富,價廉物美,是普通百姓的家常菜,比起雞鴨魚肉山珍海味,豆腐和白菜壹樣,都屬於“寒品”,因此當時俗語用“食豆腐白菜”來比喻某些居官清貧、待遇低下的官員的寒酸生活,如民國何剛德《客座偶談》卷四載:“科舉時代,儒官以食苜蓿為生涯,俗語謂之食豆腐白菜。”可見,從社會的角度來看,豆腐具有清寒或不富貴的文化含義。
另外,豆腐外觀潔白細嫩,色澤甚佳,但比起珍珠美玉的晶瑩清潤,卻又大為遜色,它的美麗是樸素清寒而有限的,不同於珠光寶氣的豪華富麗。
在這樣的社會心理基礎上,用“豆腐”作限定語構成“豆腐西施”所指稱的婦女,與出身鄉裏而後來大富大貴的絕代美女西施,自然不可等而言之。因此,清代以後仍有不少地方把出身貧寒的漂亮女子稱為“豆腐西施”。
百度百科-豆腐西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