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什麽是婦道?

什麽是婦道?

為婦之道。傳統意義指貞節、孝敬、卑順、勤謹而言。

《谷梁傳·襄公三十年》:“遂逮乎火而死,婦人以貞為行者也, 伯姬 之婦道盡矣。”

《史記·五帝本紀》:“舜居媯汭,內行彌謹。堯二女不敢以貴驕事舜親戚,甚有婦道。”

《後漢書·列女傳·鮑宣妻》:“修行婦道,鄉邦稱之。”

唐?韓愈《楚國太夫人墓誌銘》:“皇姑以夫人能盡婦道,稱之六親。”

清?李漁《蜃中樓·怒遣》:“我兒,爹爹與叔叔替妳許下人家了,不久就要於歸,勤勤的學些婦道。”

梁啟超《倡設女學堂啟》:“婦道既昌,千室良善,豈不然哉!”

三從四德

三從四德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用於約束婦女的行為準則與道德規範,“三從”與“四德”的合稱。根據“內外有別(即男外女內的社會分工)”的原則,由儒家禮教對婦女的壹生在道德、行為、修養進行規範要求。“三從”指婦女未嫁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指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影響

有明文規定的“內外有別”始於西周。周滅商,建立了第壹個血緣貴族統治的包括嫡長子繼承制、分封制等的制度文明,史稱“周公制禮”。權位和分配和繼承需要確定貴族男子本位的婚姻、家庭制度作為組織上的保證,劃分男女分工位置以排除婦女在政治和軍事活動的參與,男女內外有別的制度習俗形成了。

內外有別的意義不在於“分”與“別”,而在於男性外部空間和職分是無限的、開放的、重要的和有發展潛力的,而婦女的內部空間是有限的、封閉的、循環的和被貶低的。

婚姻家庭也是內(男)本外(女)末、男主女從。“內外有別”成了了維護家長制、決定對婦女的“三從四德”等壹系列的規條的依據,是幾千年男尊女卑的基礎並得以延續的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