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經典 - 《阿Q正傳》主要內容簡介

《阿Q正傳》主要內容簡介

《阿Q正傳》是魯迅創作的中篇小說,小說以辛亥革命前後的中國農村為背景,描寫了未莊流浪雇農阿Q,雖然幹起活來“真能做”,但卻壹無所有,甚至連名姓都被人遺忘的故事。該小說批判了當時中國社會的封建,保守,庸俗,腐敗等社會特點,有力地揭示了舊中國人民的生活場景和其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病態。

阿Q本身是個非常卑微而且貧賤的人物,但是他卻不把其他人放在眼裏,甚至是家鄉有錢有勢的趙太爺,他也認為,“我的兒子將來比較闊的多”。而且因為去過城裏,甚至連城裏人也看不起,拿別人的缺陷肆意嘲笑,然後引起為榮。

自欺欺人是阿Q常常用於安慰自己的表現,以讓自己能夠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比如被別人打,他可以想象成自己被“兒子”打了,認為整個世界不像樣,沒了倫理,於是又按照自己的意願轉敗為勝,心滿意足。

擴展資料

《阿Q正傳》是魯迅對舊中國病態國民性的壹次集中展示和系統的大清算。精神勝利法貫穿阿Q的壹生,阿Q要被殺頭了,也還在用精神勝利法使自己忘記殺頭的苦楚。用魯迅的話解釋精神勝利法:“中國人不敢正視各方面,用瞞和騙,造出奇妙的逃路,而自以為正路。在這路上,就證明著國民性的怯弱,懶惰,而又巧滑。壹天壹天地滿足著,即壹天壹天地墮落著,但卻又覺得日見其光榮。

《阿Q正傳》的深刻之處在於它不僅暴露了二十世紀初中國國民的弱點,而且也揭示了民族衰敗的根源。阿Q的失敗不僅是國民性的失敗史,也是民族的失敗史。通過阿Q這個典型,魯迅揭示了辛亥革命時期中國社會的基本矛盾,同時也滲透了作者對民族和人民偉大的愛。

《阿Q正傳》在現代文學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阿Q正傳》的“現實意義”和“針對性”壹點也沒有減退,反而日見其濃烈日顯其尖銳,“未莊”的國情並無根本改觀,“阿Q精神”仍然到處可見。《阿Q正傳》就是壹把解剖刀,通過“解剖自己”而剖析中國人的精神危機和國民性格。

百度百科-阿Q正傳 (魯迅小說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