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軍閥混戰。曹操占據黃河中下遊以南的地區,控制了漢獻帝,“挾天子以令諸侯”,在政治上取得了優勢,勢力迅速發展。公元199年,北方的最大軍閥袁紹率10萬精兵南下攻許(今河南許昌東),企圖壹舉消滅曹操。當時,曹操兵少將寡,率主力2萬北上迎敵。第二年,袁、曹兩軍相峙在官渡(今河南中牟縣東北),決戰迫山眉睫。當時,袁紹的軍隊占有明顯的優勢。曹操采用聲東擊西,各個擊破的戰術,奇襲白馬(今河南滑縣東南)袁軍,斬袁紹的大將顏良。然後,曹操又誘敵深入,斬袁紹的大將文醜。兩戰皆敗,損失兩員大將,袁軍士氣非常低落,但袁紹自恃兵多糧足,定要同曹操決壹死戰。監軍沮授勸袁紹說,曹操兵少糧缺,只求速戰,難於持久,不如跟曹軍長久相持,等曹軍兵疲糧絕,再進行攻擊。袁紹不聽,決意急速進攻,謀士許攸獻計說:曹兵固守官渡,後方必然空虛,可分兵偷襲許,壹定會成功。袁紹又不聽,坐失了良機。許攸獻計不被采納,又遭到袁紹的排斥,就投奔了曹操,向曹操獻計,建義偷襲袁紹屯集軍糧的烏巢(今河南延津縣東南),說如果此舉成功,不出三天,袁紹就會大敗。同年農歷十月,曹操率5000人馬,偽裝成袁軍,偷襲烏巢,把袁紹的軍糧全部燒毀。袁軍聽說軍糧被燒,頓時大亂,曹軍乘勢出擊,大敗袁軍,殲滅袁軍7萬多人,袁紹僅帶800奇拴逃脫。
曹操在官渡之戰中消滅了袁軍主力,奠定了統壹北方的基礎。
2 赤壁之戰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劉表病重,孫權於是加緊時機向荊州進攻;投靠劉表、駐紮新野的劉備也借口抵禦曹操和孫權,把所屬軍隊擴充到幾萬人,並命令關羽於樊口大力訓練水軍,準備搶奪荊州;劉表長子劉倚為後母蔡氏家族所逼,進駐夏口。8月,劉表病死,次子劉宗在實力派舅舅蔡瑁兄弟、張允、蒯越等的支持下,任荊州牧。曹操於是率領大軍迅速從葉、宛的小路南下,擊敗劉備守軍,占領新野;劉宗在王粲、蒯越、蔡瑁等人的建議下投降曹操。劉備企圖占領南郡(江陵),依靠那裏大量的物資抵抗曹操;曹操得知劉備意圖後,自己親自率領5000精銳騎兵星夜追擊劉備,由於大量百姓跟隨劉備南下,曹軍於當陽長阪為追上劉軍,而關羽、諸葛亮已經事先撤退到夏口,劉軍大敗,劉備、趙雲等“僅以身免”;劉備無奈只好改變主意,退回夏口。曹操取江陵後,又攻取、招降了荊州8郡,受降劉宗水、陸軍達10萬人;劉備於是派諸葛亮與孫權結盟,孫權在聽取了周瑜、魯肅、諸葛亮的分析後,決定抗曹,並命令周瑜、魯肅、程普帶3萬多水軍與劉備回合。11月,曹操率領10余萬大軍,進攻夏口的劉備;曹操水軍在赤壁與孫劉聯軍遭遇交戰失禮,曹操領主力到達後,大軍在烏林駐紮;由於水土不服,曹軍大量染上血吸蟲病。為了克服曹軍不適應水戰的缺點,曹操命令把大部分船只用鐵索連起來,形成為日後慘敗致命的“連環船”。周瑜、黃蓋等人發現連環船有不易躲避火燒的致命弱點,決定利用火攻;通常冬天吹北風,而江南由於氣候問題,每年在12月有幾天是反常吹東南風;為方便縱火,周瑜、黃蓋使出“苦肉計”,曹操被蒙騙上當。在壹個北風轉東南風的夜晚,黃蓋詐降,成功縱火,曹軍大亂,聯軍乘機進攻;曹軍大量燒死、淹死、投降,曹操在親衛隊的保護下,倉皇從華容道逃回江陵;為避免戰船落入聯軍手中,曹操命令放火燒毀其他營寨的所有戰船。同時孫權在南方進攻合肥,曹操無奈命令張遼、樂進、李典星夜馳援合肥;留下曹仁、徐晃守江陵,自己退回許昌。壹年後,曹操命令曹仁、徐晃退出江陵,防守襄陽、樊城,荊州大部分於是落入劉備、孫權手中。209年,孫權從東線進攻合肥,於合肥為劉馥所擋。曹操10余萬大軍,敗給了只有5——6萬的孫劉聯軍,主要的原因是血吸蟲病的流行和水土不服令北方軍隊喪失了戰鬥力,而曹操過於驕傲輕敵是主要的主觀原因;而聯軍充分的利用了各個有利的條件,所以贏得勝利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赤壁之戰,曹操的所有水軍全部喪失,而劉備、孫權在赤壁之戰後實力大大增強,曹操失去了在短時間內統壹中國的機會,對後世的影響相當大。
3 夷陵猇亭之戰(火燒連營)
三國時期決定蜀國命運的彜陵之戰,火燒連營七百裏,劉備兵敗猇亭,這次戰役是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之壹。
後漢末年,三國鼎立。吳、羅兩國,實力不相上下、魏國最強。劉備為報東吳襲取荊州、殺死關羽的仇恨,不聽諸葛亮、趙雲的勸告,起兵七十多萬,親征東吳。
孫權先派年輕的孫桓、 後派年老的甘寧等將領阻擋劉備, 都被劉備打敗。 孫權急得沒有辦法, 就把殺害張飛的兇手範疆、 張達送給劉備,還願讓出荊州求和。劉備不答應, 非要滅了東吳不可。
之後,孫權便任命陸遜為大都督。
劉 備 的 部 隊 從 春 天 出 征 直 到 夏 天, 也 沒 打 敗 東 吳 主 力, 當時正是盛夏季節,天氣異常炎熱,蜀軍士兵忍受不了蒸人的暑氣,叫苦連天。劉備只得讓水軍離船上岸,和陸軍壹起,靠著溪溝山澗、樹林茂密的地方,紮下互相連接的四十多座軍營,以便躲避暑熱,休整軍隊,等到秋涼後再向吳軍大舉進攻。 馬良感到不妥, 勸劉備說:“這樣安營,是不是征求壹下丞相的意見?”劉備說:“我很懂兵法,何必問孔明。”
陸遜看到了蜀軍戰線拉得過長,兵力分散,士卒疲乏,土氣低落,認為進行反攻的條件已經成熟。
為了使反攻有把握取得勝利,陸遜先派出壹小部分兵力,對蜀軍的壹個營寨進行試探性進攻,戰鬥結果吳軍吃了虧,可陸遜已經找到了攻破蜀軍的辦法,那就是用火攻。陸遜命令水路士兵,用船只裝載茅草,迅速運到指定地點;陸路士兵,每人手拿壹把茅草,在茅草裏藏著硫磺、硝石等引火物:壹到蜀營,就順風縱火。
吳軍又是火攻,又是突然襲擊。蜀軍毫無防備,頓時亂成壹團。各路吳軍乘著大火,同時發起反攻,接連攻破了蜀軍的四十多座營寨。蜀將張南、馮習抵擋不住,被吳兵殺死。在慌亂中,劉備撥馬向夷陵馬鞍山逃走。劉備逃到馬鞍山。陸遜的大隊人馬把馬鞍山團團圍住,從四面放火燒山。劉備只得帶著殘兵敗將,殺開壹條血路,向西逃跑。吳軍緊緊尾追,劉備趕忙命令沿途驛站的人員,集中軍用物資和士兵拋棄的盔甲,堆在要道上,放火燒著,堵塞山道,阻擋追兵。擔負斷後的蜀將傅肜,堅持戰鬥,率領部下往來沖殺,身受重傷,奮力死戰,才使劉備擺脫追兵,逃到白帝城(今四川省奉節縣)。沒多久,劉備也身死白帝城。
4.漢巴之戰
5合肥之戰
曹魏方(守方):
主將:張遼 副將:樂進,李典 兵力:七千
孫吳方(攻方):
主將:孫權 副將:可以確定的有淩統,甘寧,其余不詳。 兵力:十萬
戰前形勢:
孫權舉傾國之力,對合肥勢在必得,雙方的兵力對比為14:1,而曹操遠在漢中,遠水救不了近火。
戰鬥進程:
壹:前哨戰:
本來前哨戰壹般是指雙方試探性的相互攻擊,但由於本戰的特殊性,使得前哨戰成了整個合肥之戰的關鍵。
張遼在接到曹操指示之後,分析了當前形勢,之後作出了壹個大膽的決定:主動出擊。他募集了八百勇士,第二天向吳軍發起突擊,造成吳軍壹時混亂,無法應戰。後來雖將張遼團團圍住,但無奈對方勇猛難當,數次突破重圍。激戰半日,銳氣盡失。而曹軍則穩定了軍心,提升了士氣。
分析:
對於曹軍來說,此戰有以下幾個特點:
1:必要性:此戰必須要打,因為雙方實力相差太大,己方援軍遙遙無期,軍心動搖,若不能有效打擊對方士氣以穩定己方軍心,即使守城也壹定守不住。所以張遼說“成敗之機,在此壹舉。”
2:危險性:此戰對於張遼及八百勇士可以說是九死壹生。因為此戰是正面突擊,不是偷襲,對方畢竟是十萬大軍,己方突擊隊還不到對方百分之壹的兵力,稍有差池,就會全軍覆沒。而且,此戰只能勝,不能敗。壹旦失敗,就意味著整場戰役的失敗。
3:可行性:對於張遼來說,此戰也並非沒有取勝可能。其壹:“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對方兵力遠勝於我方,難免會產生輕敵思想,防範必定會比較松散。只怕從主將到士兵,誰也不會想到只有十幾分之壹兵力的敵人居然敢主動出擊。而且包圍未成,陣腳未穩,這就給了張遼可乘之機。其二:吳軍在如此優勢兵力下,壹定會自認為己方必然能獲勝,在這樣的思想下,將領士兵缺乏力戰甚至死戰的決心,戰鬥力打了折扣,反觀我方,自張遼以下,突擊隊員個個抱著必死的覺悟和必勝的決心(兩者缺壹不可),戰意旺盛,戰鬥力強。
而最後,張遼憑著八百勇士,打贏了這場困難重重的戰鬥。其結果就是:敵方“吳人奪氣”,而己方則是“眾心乃安,諸將鹹服”。
二:相持階段:
這壹階段較為簡單,孫權圍攻合肥十余日,不能破城,只能撤退。
由於張遼打贏了前哨戰,使得雙方在氣勢上此消彼長,孫權空有十萬大軍,卻不能攻破這只有區區七千守兵的合肥城,可見士氣戰鬥中的重要作用。
三:尾聲:
孫權撤退,各隊人馬皆以就路,唯有孫權,淩統,甘寧在後,張遼卻在此時突然率軍追擊,打散了吳軍的後隊,幾乎就捉住了三人。孫權躍馬逍遙津,而淩統部下全軍覆沒,自己死戰才逃脫。
張遼可謂極善於把握戰機。而反觀孫權,在這裏差點又犯下了壹個致命的失誤。如果說開始時是由於輕敵的緣故,那麽在這裏就完全是指揮上的失誤了。己方可以說是戰敗而歸,居然完全不堤防追兵。
戰後評價:
曹操:太祖循行遼戰處,嘆息者良久。
曹丕:自古用兵,未之有也,使賊至今奪氣。
東吳:聞張遼大名,小兒不敢夜啼。
總體分析:
此戰可以說是三國歷史上經典的以少勝多的戰例。張遼在極端不利的形勢下,冷靜分析情況,作出正確決策,並且身先士卒,勇猛作戰,使己方最終挫敗強敵,獲得勝利,確實體現了“智勇雙全”的名將風範。而孫權在己方實力占優的情況下,產生輕敵思想,對於對方的突襲缺乏正確的應對方法,在指揮上又犯嚴重失誤,可以得出結論:孫權並不擅長軍事。
6.兗州之戰
東漢獻帝初平三年(192年),在曹操統壹北方的戰爭中,東郡太守曹操在壽張(今山東東平西南)地區擊敗黃巾軍的作戰。
青州黃巾軍進入兗州境內東平、任城壹帶,聲勢浩大,銳不可當。兗州刺史劉岱輕敵,不聽濟北相鮑信勸阻,貿然出戰,被黃巾軍所殺。曹操部將陳宮建議,劉岱被殺,兗州無主,可據為霸業之基,以爭天下,並自薦前去說服劉岱部眾,邀請曹操主持州政。鮑信原與曹操友善,其濟北相之職即為操所表薦,遂到東郡(治濮陽,今河南濮陽西南)迎接曹操為兗州(治昌邑,今山東金鄉西南)刺史。曹操即向壽張黃巾軍進攻,失利。於是,曹操明令嘗罰,激勵將士,針對黃巾軍無後勤輜重,唯賴抄掠供應的弱點,采用奇襲戰術,晝夜襲擊,使其無所抄掠,終於反敗為勝,每戰必獲。黃巾軍被迫北撤,曹操跟蹤追擊,在濟北(治盧縣,今山東長清南)又敗之,黃巾軍勢窮願降。當年冬,曹操受降卒30余萬,家屬數十萬人,遂將其健壯精銳者編組為軍,號為青州兵,將老弱婦孺安置屯田。
點評:此戰,曹操以少勝多,不僅取得了兗州根據地,而且收編精兵數萬,成為曹操的基幹部隊,為曹操爾後的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