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之治”出現是哪位皇帝的執政時期?
“貞觀之治”是指中國唐太宗在位期間的清明政治。\x0d\ \x0d\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626年玄武門之變奪位登基。“貞觀”(627年正月—649年十二月)是唐太宗的年號。唐太宗在位23年,他的英明執政時期史稱“貞觀之治”。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四月,太宗駕崩。\x0d\ \x0d\唐太宗登位以後,從統治階級的根本利益出發,以隋亡為鑒,密切地註視著民心、民情和民意,緊緊地團結周圍的文武大臣,先後實行了壹系列比較開明的政策:減少苛捐雜稅,不過分奴役和壓迫農民;嚴懲貪官汙吏,獎勵功臣良將;重視科舉取士,選拔統治人才;革除弊政,勵精圖治;善於傾聽不同意見,不斷改進統治方法,等等。在短短的數年時間內,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經濟和文化也隨之得到較好的恢復和發展。史學家們把這壹段歷史時期譽之為“貞觀之治”。 \x0d\ \x0d\唐太宗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廣開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虛心納諫,重用魏征等諍臣;並采取了壹些以農為本,厲行節約,休養生息,文教復興,完善科舉制度等政策,使得社會出現了安定的局面;當時並大力平定外患,並尊重邊族風俗,穩固邊疆。各民族融洽相處,國泰民安,為後來唐朝全盛時期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