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經典 - 青少年患上強迫癥的案例分析

青少年患上強迫癥的案例分析

青少年患上強迫癥的案例分析

  青少年強迫癥案例

 強迫癥的產生,通常認為是患者過於敏感的性格以及完美主義傾向所致。但臨床上很多青少年的強迫癥,其發病原因並不如此。心理專家發現,家長不恰當的教育方式是青少年患上強迫癥的主要原因。很多家長由於對孩子過於嚴厲,甚至吹毛求疵,給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壓力,最終促成了強迫癥。

 下面我們來看壹個青少年強迫癥案例。

 父母的“促膝長談”讓他反復檢查門是否關好

 小光是壹個初中壹年級的學生。雖然是個男孩,但給人的感覺卻像壹個“大家閨秀”,在班級中也不大說話,甚至從不與人爭執。他之所以形成這樣的性格,和父母苛刻的要求有很大的關系。從小到大,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他都不能犯什麽過錯,否則,等待他的就是劈頭蓋臉的呵斥,有時甚至還有體罰。因此,他無論做什麽事都是小心謹慎,唯恐出現差錯。

 壹天早晨,小光起床晚了,早飯都沒顧上吃就急急忙忙往學校趕,匆忙間門忘了鎖了,而父母在他之前就出門了。就這樣,大門壹直洞開到晚上。母親晚上下班回到家發現這壹情況幾乎暈倒,萬幸的是並沒有梁上君子來光顧,壹家人總算松了口氣。但當天夜裏,父母對他做了足足3個小時的“思想工作”。雖然他們沒有使用尖刻的措辭,但這種氣氛已經形成了壹種無形的壓力,讓他覺得透不過氣來。第二天早上,小光剛走到樓下就有壹種不祥的預感,似乎門沒有關,他連忙再奔上6樓,發現門是鎖好的,心裏這才稍稍放松了些。接下來的幾天仍舊如此這般,但情況卻越發嚴重了,明明已經檢查過壹次,但在下樓的時候又對剛才的結論產生了懷疑,結果便是再上去看壹次。就這樣反反復復,小光再也擺脫不了心中的檢查沖動,甚至有壹天在學校裏課上得好好的,突然向老師提出要回家看門有沒有鎖好的請求。就這樣,強迫癥嚴重影響了小光的日常生活與學習。

 由此可見,父母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行為有很大的影響,正式因為小光父母教育不當,才導致了小光強迫癥的形成。心理專家提醒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壹定要註意方式,要考慮自己的言行可能給孩子造成的影響,避免自身言行的不當帶給孩子過多的壓力。

  強迫癥煎熬都市白領

 深夜下班,繼續打遊戲、上網、看書,就是不願意去睡覺,非要熬到淩晨壹兩點才上床;走到小區門口,突然懷疑家裏門窗沒鎖好、煤氣電源沒關閉,於是忍不住回去反復檢查;過分依賴手機、電腦等通訊工具。

 26歲的李諾(化名)有比較嚴重的鎖門強迫癥,每次出門都壹步三回頭,總是懷疑門沒鎖好,經常已經走到小區門口,又爬上樓梯跑回去打開所有的門,逐個檢查壹遍,再鎖壹遍,嚴重的時候要返工三四次,她為此很是苦惱。有時候和朋友出去吃飯,走到餐廳門口突然想起車門是不是沒鎖,又神經兮兮地返回去查看。雖然這個毛病壹直困擾著她,她也沒有想過要去看心理醫生。

 壹網友“文同學”更容易懷疑自己,“我每次走在路上,若有人碰巧多看我壹眼,我會立刻開始揣測,是否臉上掛著大鼻涕?還是身上有塊大泥巴?或者是別的出醜的事情我沒有發現……”

 手機24小時不離身,盡管開著鈴聲,但每隔幾分鐘就要下意識地看壹下手機,唯恐漏掉了短信、電話;早上睜眼第壹件事就是上網,網頁幾秒鐘刷新壹次,不放過任何壹點更新;經常毫無原因地重復同樣的話語幾次;反復洗手,每次都要花好長時間……這些強迫行為已經在越來越多的人身上出現。

 根據大量的案例分析,心理學專家發現,強迫癥患者在性格上有壹些***同特征:性格相對較內向,甚至自閉;自制能力差,少數患者具有精神薄弱性格,自幼膽小怕事、怕犯錯誤、對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遇事十分謹慎,反復思考,事後不斷嘀咕並多次檢查,總希望達到盡善盡美;在眾人面前十分拘謹,容易發窘,對自己過分克制,要求嚴格等。

 目前,強迫癥已經被列入嚴重影響人們生活質量的四大精神障礙之壹,成為21世紀精神心理疾病研究的重點。在心理咨詢和治療的案例中,強迫癥患者占到10%左右,多在35歲以下,且以都市白領為主,而且強迫癥狀已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強迫思維的表現與克服

 人世間最痛苦的是什麽?絕癥?戰爭?生離死別?不,是自己與自己的戰爭,是壹個自己與另外壹個“自己”的戰爭。而且,很多人戰鬥壹生,最後,還是以失敗告終。患有強迫思維的人就是自己與自己鬥爭,他們不時的有刻板的不隨意地反復闖入個人腦海的觀念、表象或沖動。常令人不快,患者經常徒勞地努力加以抵制。盡管如此,病人仍將其認作是自己的思想。這只有患者才能真正地體會到這番痛苦的感受。

 強迫思維的表現有:

 (1)有沖動思想,反復的闖入頭腦,引起的煩惱。

 (2)這種思想、沖動意念、或想象並不單純是對於現實生活中壹些問題的過分擔心。

 (3)患者企圖忽視或壓制這些思想、沖動意念、或想象,或者用其他思想或行動來中和它們;

 (4)患者認識到這些強迫性思想、沖動意念、或想象都是他(或他)自己頭腦的)產物(並不是被強加的思想插入)。

 患者為什麽會出現強迫思維,他們為什麽老是害怕事情沒有做好?

 他們的“怕”無非有兩類:1、怕“萬壹”。往往盯著萬分之1的可能,而忽略另外萬分之9999的不可能。為“萬壹”、“可能”、“也許”找出種種的理由和借口,逃避現實,想入非非,想象出 “紙老虎”嚇唬自己。2、怕“不完美”。要求自己壹定要十全十美或嚴格按照社會倫理或道德的規範去想、去做,否則,就自責、痛苦。實際上,這些“萬壹”和“完美”事實上都是不現實的!

  如何克服強迫思維?

  第壹步,分清是非真假。 即認識清楚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對的、是的`,堅決去做,非的、假的,堅決地丟。丟了自己會感到難受,但只要辨別清楚了,難受也要去做,真正按照“習以治驚”的決策做。當妳分不清是非真假時,那就隨“大流”,若遇到這個問題,大家是怎麽想的或怎麽處理的,我就向大家學習,也這麽想或這麽做。如果真正能按照兩個“堅決”去做,並堅持下去,不但能夠克服“怕”字,而且同時也改造了個性:改造猶豫不決、不放心,樹立起果斷的個性。

  第二步,少想多做。 即少想病態的東西,多做“正常的”事情。除了病態的事情,都是正常的,如工作、學習、娛樂等等。只要是正常的,想做什麽就可以做什麽。不等病態思維出現,就把自己的時間安排緊湊,做到事先轉移。通過轉移把病態思維消滅在萌芽之中。臨床上,很多病友都有這樣的體會:當空閑下來或情緒不好時,病態思維出現較多;而工作忙時或情緒好時,病態思維出現的較少甚至完全消失。但這種情況只有不逃避的患者才能做到,逃避者往往會退縮不前。

  第三步,想到就做。 當想到正常的事情時,就立即去做,不要有過多的想象或假設

 過多的想象只能使自己退縮、逃避;當出現病態思維時,立刻轉移思路或中斷病態想象,不要使自己無限制地想下去,而去做正常的事情。例如,不少患者“怕”出現病態思維,而實際上越“怕”越出現。這時,不要硬頂或者想馬上就中斷或要求自己不能受到任何幹擾,更不要緊張,而是不要理會它的存在,帶著癥狀繼續做“正常的”事情。這時,它可能對妳所從事的事情的幹擾會很大,但當妳堅持壹段時間後,這些幹擾就會越來越少。 在采取上述“三步曲”克服“怕”字的過程中,對於強迫思維,可以采取“四不”策略逐步消除——“不怕它、不理它、不硬鬥、不刻意註意它”。

 不怕它——實際上,很多人總“怕”強迫思維的出現。實際上,這類思維在正常人也是會偶爾出現的,只不過大家不在意它或偶爾思考壹下也就過去了。而強迫思維患者往往由於對於這種誰都可能會有的思維出現“閃念性”的恐懼——“怕”,接著,就怕這種思維的再次出現,結果是,越怕出現越出現,越出現越緊張,不斷把這種“怕”強化和鞏固下來。為什麽壹般人不會形成病態思維,而強迫癥患者導致了病態呢?還是“樹根”——個性缺陷在作祟。試想,如果沒有對自己要求完美、倫理道德觀念過強……等壹系列“過”的個性,而是對什麽都不在乎,能夠見怪不怪,還會有這種恐懼感嗎?還會有這種思維嗎?因此,對於強迫思維,患者首先要改變思路,“大家都也可能會有這些思維或擔心,只是大家不在乎它而已,自己有也是正常的,之所以自己怕它出現,反而強化了它,為什麽要求自己壹定不能出現呢?出現就出現吧,我不怕妳!”對它采取不在乎的態度,不要怕它。只有改變“強迫思維壹出現,自己就緊張,還沒看清‘紙老虎’的樣子,自己就先被嚇得癱倒了”的習慣化病態思維方式,才能逐步建立起自信心。有了這個自信心做前提,自己在“紙老虎”面前才能站得住,才能和它進行“韌性”和“策略性”戰鬥。韌性說明它很頑固,策略性說明鬥爭時要采取策略,不要硬鬥。如果怕它,就說明自己的個性改造還不夠——樹根還沒徹底挖掉——“正因為自己的個性還是太嚴謹、要求太完美、太……,所以它才出現,還要進壹步改造這些個性缺陷”。所以,認清“怕”字——“紙老虎”“欺軟怕硬”的脾氣很重要。否則,被紙老虎吃掉了,自己可能還不知道怎麽回事呢!

 對待強迫思維要做到“順其自然”,不管它、不理它,忽視它的存在,這樣才能不被它糾纏,才能擺脫它。

  《強迫癥改變人生》自我治療書籍

 《強迫癥改變人生》作者是壹個曾與強迫癥鬥爭近20年的心理咨詢師,本書裏寫出了他經驗與自我治療理論。

 《強迫癥改變人生》的內容簡介:27年前,中國恢復高考的第二年,有個羞澀靦腆的男孩,跳級考入壹所重點大學,人皆稱奇,美好的前程,甜蜜的熱望,騷動在男孩的胸間。可是,敏感脆弱的性格,以及對現實生活的弱智,很快就把他擊倒了,他得了壹種怪病,醫學上叫做“強迫性神經官能癥”,簡稱強迫癥,有精神上的癌癥之說。

 這個不幸的男孩,經過近20年的痛苦掙紮和心理的探索,終於靠自己的智慧和毅力,走出了強迫的漩渦,並成長為壹名心理咨詢師。他以自己豐富的人生經歷為線索,以獨特的感受和視角,用通俗的語言和飛揚的文筆,把強迫癥這個“惡魔”描繪得栩栩如生,吸引讀者走進強迫者的內心世界。作者通過對心理學的研究,並結合自我救贖的經驗和教訓,提出了具有壹定創見的三個自我的理論,以及非常實用的自我心理療法。

 與強迫癥鬥爭是壹件非常痛苦的事,但當妳戰勝了強迫癥後它就有可能改變了妳的人生。孟剛老師經過近20年的痛苦掙紮和心理的探索,竟成長為壹名心理咨詢師。總結出非常實用的自我心理治療法。

  打開電腦立馬登錄QQ 妳是否有“QQ強迫癥”

 打開電腦,第壹件事就是打開QQ登錄上線,不管有沒有好友在或者想不想聊天,只要看到QQ是開著的心裏就舒服。如果不開QQ會總覺得電腦上少了什麽壹樣。在心理學家看來,這是強迫癥的又壹種典型病例,我們也許可以把它叫做“QQ強迫癥”。 由於科技日新月異,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也用手機使用QQ,因此這種癥狀相對來講就更為普遍了。

 從病理學的角度來解釋,強迫癥是壹種神經官能癥,主要表現有:

 1、強迫動作,即重復出現壹些動作,自知不必要而又不能擺脫。常見為反復洗手、反復檢查等。

 2、強迫思維,常見強迫性窮思竭慮、強迫想象、強迫回憶等。通常病人深感焦慮,主觀上力圖和強迫思維、動作對抗,結果反而越演越烈。部分病人性格有易焦慮、自信不足而又要求完美的特點,從而容易對日常生活事件發生強迫性質的心理反應。

 打電腦或手機就會情不自禁地想登錄QQ,屬於輕度QQ強迫癥,可以基本視為正常;中度QQ強迫癥的典型反應是不停的重復著點開QQ、最小化QQ,聽到壹點類似QQ來信息的聲音就以為是好友在找自己而再次關註QQ;重癥的QQ強迫癥就比較可怕了,往往伴隨QQ好友上線的幻視、幻想,窮於尋找新的QQ好友,不把QQ撐爆不罷休。

 3、輕度QQ強迫癥表現:打開電腦或手機就情不自禁地想登QQ,這種表現可基本視為正常;

 4、中度QQ強迫癥表現:不停的重復點開QQ、關閉QQ、最小化QQ、最大化QQ,只要自己聽到的聲音類似QQ消息提醒,就會以為好友在和自己說話,進而再次關註QQ;

 5、重癥QQ強迫癥表現:患者會對QQ好友上線出現幻聽、幻想,不斷添加新好友,直至將QQ撐爆。

  QQ強迫癥的判斷標準:

 癥狀壹:開機第壹件事就是登錄QQ;

 癥狀二:工作、玩耍間隙,會時不時地看壹眼,害怕有信息沒有看到;

 癥狀三:壹段時間沒有信息過來,心裏就不自在,壹定要找人聊壹聊;

 癥狀四:草木皆兵,直把很多聲音當QQ來信息或好友上線聲音;

 癥狀五:只要開電腦沒開QQ,便有些心煩意亂,無法認真工作和玩耍;

 癥狀六:半天沒有新信息,就會悵然若失……

 據醫學上定義,簡稱強迫癥,以反復出現強迫觀念和強迫動作為基本特征的壹類神經癥性障礙。下面為大家介紹QQ強迫癥的心理治療方法:

 1、提高自控能力

 QQ給我們帶來很大的誘惑,所以我們必須提高自我控制能力,QQ強迫癥給我們帶來那麽多的危害,我們不能成為“QQ控”。對於學生,特別是初高、中學生來說,提高自我控制裏尤為重要。在這個階段,正是學習的好時期,如果時間見都花在QQ聊天上,而導致學無所成,那就得不償失了。如果真控制不了,那麽可以不帶手機,或讓家長、同學來監督自己也是壹個不錯的辦法。

 2、充實自己的精神世界

 很多時候人們患QQ強迫癥[6]都是因為無聊,精神空虛、無所事事。玩QQ可以打發無聊時間。所以專家建議大家在空閑時間多去圖書館、書店轉轉。領略世界名家的風采,去感受他們的思想,和名家進行心靈的對話,增長自己的見聞,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比簡單的的聊天好處多。

 3、積極參加戶外活動

 生命在於運動,平日沒事我們應該多進行體育鍛煉。在閑暇假期時間,不要只顧玩手機,玩QQ,多去參加壹些戶外活動,進行體育鍛煉,戶外活動對身心都是有好處的,不僅僅分享大自然的新鮮空氣,感受大自然的美麗,這樣不僅僅能夠陶冶情操。更能夠通過體育鍛煉,可以增強心肺功能,促進身心健康發展,保持良好體形,全面提高身體素質。

 4、學會辨別是非

 網絡畢竟是虛擬的,我們應該擦亮眼睛,學會辨別真偽,加強辨別是非真假的能力。對於用QQ交友要更加慎重。可以說,在這個到處都可能充滿虛假的社會裏,我們必須學會辨別是非不要輕易答應網友的請求;不要輕易和網友見面等。

 吃藥竟然會讓妳成癮?

 近日,壹位 74 歲的老人由家人帶到家庭診所就診。原因是老人終日徘徊在附近的賭場內,並且因為輸掉了自己的壹大部分退休金。據家庭成員說,這是老人的新樂趣。據了解,老人的既往病史包括:冠心病、抑郁癥、帕金森病和胃食管反流病。

 最近正在服用的藥物包括:氟西汀(Prozac);雷貝拉唑(AcipHex);左旋多巴 - 卡比多巴(Sinemet);普拉克索(Mirapex)和美托洛爾(Toprol)。

 請問,上述哪種藥物最有可能造成了老人的行為呢?

  強迫性行為與多巴胺受體激動劑

 正確答案是普拉克索,盡管已經證實,普拉克索導致強迫性行為的風險較小,並且之前有報道稱左旋多巴 - 卡比多巴存在這種風險。

 壹項發表於 2003 年涉及 9 例個案的研究顯示,在開始應用普拉克索的患者中,普拉克索所致的強迫性行為的比率為 1.5%。這種不良反應在治療帕金森病高劑量(>3 mg/ 天)應用時,更容易出現。普拉克索經 FDA 批準還可用於治療不寧腿綜合征,但低劑量應用時,強迫性的發生率極低,並且存在劑量依賴關系。

 發表於 2005 年的壹項研究,報道了 11 名服用多巴胺藥物的患者在 3 年的時間內發展為強迫性行為的案例;其中,9 人服用普拉克索,2 人服用羅匹尼羅。在停止了多巴胺激動劑治療後,其中的 8 名患者的癥狀在數天至數月內消失。在這些患者中的 6 名患者中發現的其他強迫性行為還包括:過度進食、過度消費和性欲亢進。需要指出的是,這些患者也同時服用了左旋多巴。

 壹項涉及 3000 人的大規模很斷面研究發現,強迫控制障礙可出現在 14% 的帕金森病患者中,包括強迫性、強迫性購物、過度進食和性欲亢進。此外,服用多巴胺激動劑的住院患者的概率已經上升到了 17%,是非帕金森病人群的 2 到 3 倍。在使用普拉克索或羅匹尼羅時,上述行為發生的頻率和概率相似,而應用左旋多巴進行治療時,特別是在高劑量時,其情況類似。

 關於普拉克索所致的強迫性行為,2010 年還發生了壹件著名的訴訟案。壹位患者由於服用普拉克索而發生強迫性,並因此輸掉畢生積蓄。於是,他將該藥的制造商勃林格殷格翰告上法庭,最終,法官判決勃林格殷格翰賠償該患者 830 萬美元。

 其他相似的案例也仍在審理,原告壹致聲稱,制造商未提供該藥物潛在風險的適當警告信息。盡管這些訴訟目前只是針對制藥商而非臨床醫師,若臨床醫師在開處方時未向患者告知相關風險,未來也極有可能會被患者追究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