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智能制造,核心是解決實施路徑和保障措施問題。
壹是加強頂層設計。如何推進智能制造,頂層設計很重要。中國制造業體量大,層次多,地區、行業、企業的情況千差萬別。要整體推進,但不能“壹刀切”。要制定差異化的路線圖,引導各行業、各地區、不同類型的企業推進智能制造,引導企業循序漸進、量力而行,務實有效地推進智能制造的應用推廣。早在美國2011年,美國智能制造領袖聯盟就發布了《實施21世紀智能制造》報告,對15細分行業提出了五大方面的目標和規劃。因此,近期要組織力量高水平編制智能制造發展“十三五”規劃。
二是實施創新驅動。中央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激發了全社會的創新熱情。在實施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行動、推動智能制造發展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創業創新的驅動力。社會,尤其是年輕人,更關註創業,而不是創新。其實對於中國制造業來說,更應該註重創新。按照《中國制造2025》的部署,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並重,突破智能制造壹系列關鍵核心技術,積極培育發展新業態、新模式;還要鼓勵企業在實踐中結合自身特點和優勢,探索智能化轉型的途徑和模式。在實施“國家制造創新中心建設工程”中,也要重視智能制造創新中心的建設。國家制造業創新網絡計劃提出後,前兩個中心分別是“增材制造(3D打印)創新中心”和“數字制造與設計創新中心”,這兩個中心與智能制造密切相關。
三是做好標準制定工作。智能制造涉及到企業內外各類設備、裝置、流程、業務的接口,所以要講普通話。不能妳說妳的我說我的,否則容易形成“信息孤島”。解決這個問題,關鍵是制定標準,通過標準引導企業智能制造的應用和普及。更重要的是,智能制造的標準領域競爭激烈。比如德國工業4.0戰略提出了八項保障措施,其中第壹項就是標準化。美國通用電氣公司提出“工業互聯網”,決定於2015向所有企業開放Predix操作系統。事實上,它正準備將Predix打造成為工業領域的Android操作系統。基於Predix平臺的APM (Asset Performance Management)每天監測和分析來自10萬個傳感器的5000萬項元數據,可以幫助客戶將海量數據轉化為準確的決策,最終幫助客戶實現零意外停機。這些都提醒我們,壹定要高度重視標準,盡快部署。前段時間我們已經制定了標準體系GB23000,智能制造的標準體系可以和GB23000有機融合,不用另起爐竈。
四是推進試點示範。《中國制造2025》發布後,全社會對智能制造高度關註,許多企業開始謀劃向智能制造轉型。但是什麽是智能制造企業呢?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是什麽樣子的?我們經常參觀西門子的成都安伯格工廠和寶馬的沈陽鐵西工廠。在這方面,海爾、徐工等中國企業也有很好的基礎和經驗。從國外的情況來看,新技術、新應用的推廣往往是由政府和企業共同推動,等等,其實就是試點示範。不久前,工信部審議發布了第壹批46個智能制造試點示範項目,就是要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探索技術、標準、機制、模式,充分發揮這些典型的示範引領作用,落實今年確定的智能制造示範行動計劃。
五是著力培育市場。從發達國家的發展經驗來看,長期穩定的市場是新技術和新產業發展的必要條件。我們的產業規模大,市場需求豐富,有大國大市場的優勢。然而,目前國內智能制造裝備70%以上的市場份額被外資企業占據。2014年,中國* * *銷售工業機器人5.6萬臺,但其中國產機器人只有17萬臺,僅占29%,主要是三軸和四軸低端機器人,六軸機器人等高端機器人主要是國外公司,減速器、控制器、伺服電機等關鍵零部件也依賴國外品牌。大部分高檔數控機床依賴進口。中國智能制造未來能否發展好,市場培育很重要。培育主導市場不僅是企業擴大市場份額的需要,也是體現國家意誌的戰略取向。在主導市場培育問題上,歐盟的經驗值得借鑒。2007年,歐盟推動實施了“歐洲領先市場計劃”,研究建立了潛在領先市場的標準,選擇了電子醫療等六個重點領域實施多元化的政策工具組合。未來將多管齊下,通過政府采購、貸款優惠等需求側政策,加快培育智能制造市場。
總的來說,智能制造不僅蘊含著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壹系列成長空間,更重要的是推動整個產業轉型升級,向高效率、高附加值的現代產業體系轉變。我們要大力發展智能制造,在智能化轉型中形成新的增長動力、培育新的競爭優勢,搶占未來世界制造業競爭制高點,努力實現我國制造業由大到強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