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經典 - 古代成語故事精選10篇

古代成語故事精選10篇

成語 是中國 傳統 文化 的壹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壹定的意義。接下來由我給大家帶來關於古代 成語 故事 ,方便大家學習

古代成語故事

1、班門弄斧

魯班是戰國時代的魯國人。他是壹個善於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們叫他“巧人”,民間歷來把他奉為木匠的始祖。

班門弄斧即在魯班門前賣弄使用斧子的技術。也就是說,想在大行家面前顯示自己的本領,這種太不謙虛的可笑行為,就叫做“魯班門前弄大斧”,簡稱“班門弄斧”。這和俗語所說的“關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其實,“班門弄斧”這句成語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雛形了。文學家柳宗元在壹篇序文中就有這樣壹句:“操斧於班郢之門,斯顏耳!”意思是說,在魯班和郢人(也是壹個操斧能手)的門前表現用斧子的本事,臉皮也太厚了。

這句成語有時也用作自謙之詞,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賣弄自己的小本領。

2、壹鳴驚人

戰國時代的齊威王在很年輕的時候,就當上了皇帝。

年輕的他因此驕傲自滿,每壹天飲酒作樂,不但不處理國家大事。

不準大臣勸阻,如果有人不聽他的話、或是違反他的規定,就會受到死刑的處罰。

就這樣過了三年,國家政治混亂,鄰近的魏國也常派兵攻打。

大臣們對國家的安危很擔心,卻又不敢提出勸告。

大夫淳於髡故意對他說:“宮中有壹只大鳥,三年來都不飛不叫,大王明白這是甚麽鳥嗎”

聰明的齊王壹聽就明白淳於髡的用意。

他說:“這只鳥不是普通的鳥,平時不飛不叫,但只要壹飛直往上沖,壹鳴叫聲驚人。”

齊王還出兵反擊魏國的侵略,使魏國割地求和。

之後 其它 國家都很害怕,不敢再來侵犯,從此齊國持續了二十多年的和平生活。

3、邯鄲學步

相傳在兩千年前,燕國某地有壹位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論長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經常無緣無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壹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飯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見什麽學什麽,學壹樣丟壹樣,雖然花樣翻新,卻始終不能做好壹件事,不明白自己該是什麽模樣。

家裏的人勸他改壹改這個毛病,他認為是家裏人管得太多。親戚、鄰居們說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聽不進去。日久天長,他竟懷疑自己該不該這樣走路,越看越覺得自己走路的姿勢太笨、太醜了。

有壹天,他在路上碰到幾個人 說說 笑笑,只聽得有人說邯鄲人走路姿勢很美。他壹聽,急忙走上前去,想打聽個明白。不料想,那幾個人望見他,壹陣大笑之後揚長而去。

邯鄲人走路的姿勢究竟怎樣美呢?他怎樣也想象不出來,這成了他的心病。最後有壹天,他瞞著家人,跑到遙遠的邯鄲學走路去了。

壹到邯鄲,他感到處處新鮮,簡直令人眼花繚亂。看到小孩走路,他覺得活潑、美,學;望見老人走路,他覺得穩重,學;看到婦女走路,搖擺多姿,學。就這樣,但是半月光景,他連走路也不會了,路費也花光了,只好爬著回去了。

4、殺雞取卵

阿三家養了壹只很健壯的母雞。它到處捉蟲子吃,把自己餵得飽飽的。每壹天午後,這只母雞都會準時下壹個大個兒的蛋。

阿三家母雞下的蛋又大又好,遠近聞名許多人都爭著來買他家的雞蛋。他就用這些雞蛋來換大米,夠他全家吃,日子過得美滋滋的。

壹天,阿三的妻子跟他嘀咕:“妳說這雞要是壹天能下兩個蛋多好阿,我們家的大米就會多出壹倍呢。”“可不是嘛,每壹天能下三個蛋,不,四個,五個……能下十個蛋才好呢。”阿三說。

他的妻子說:“這母雞每壹天都能下壹個蛋,肚子裏必須存了不少蛋吧。”阿三點點頭:“那當然!”

妻子又說:“它壹天只下壹個蛋,也太慢了吧。不如我們壹下子把雞蛋全拿出來,就發,大財了。”

阿三想了想說:“對阿,我怎樣沒想到這個呢還是妳聰明,我此刻就把雞蛋全取出來。哈哈,咱們就能過上更好的日子了。”

他說著就捉來母雞,很快把母雞的肚子打開了。咦母雞肚子裏都是壹些沒長成的小雞蛋黃,有的還沒芝麻大呢。

阿三和妻子都傻了眼,後悔也來不及了。再也,沒有母雞下蛋換米了,他們倆對著母雞大哭起來。

沒過幾天,阿三家的米缸就見了底,他們只能回憶以前的完美日子了。

5、刻舟求劍

古時候,楚國有壹個人,在他坐船過江的時候,壹不留意,把身上掛的壹把寶劍掉進江裏去了。那個人不慌不忙地從衣袋裏取出壹把小刀,在船舷上落下寶劍的地方刻了壹個記號。嘴裏自言自語囑咐自己:“別忘記了,我的寶劍是從這兒掉下去的。”

同船人見他不著急的樣貌都很納悶,就問他:“為什麽不趕快下水撈寶劍?妳在船舷上刻個記號有什麽用呀?”

“著什麽急,我的寶劍是從這個地方掉下去的,壹等船靠岸了,我就要從這個刻有記號的地方跳下水去,把寶劍找回來。”

過了壹會兒,船到了目的地,停下來靠了碼頭,這個人便從船上刻的記號處,跳下水去撈寶劍,但是,摸了好長時間也沒有找到。

同船人看到他這樣尋找寶劍都感到很可笑,有壹個人說:“寶劍掉江裏以後,船還是在行走的,而寶劍沈在水底下是不會跟著走的。事實上,此刻船離開丟劍的地方已經很遠了,再按船舷上刻記號處去找它怎樣能找到呢?”

大家都議論說:“這個人連壹個很普通的道理也不懂得呢。”

之後人們根據這個故事引申出“刻舟求劍”這句成語,比喻人們做事情要從客觀實際出發,註意事物的發展變化,來處理。

6、大義滅親

春秋時期,衛國的州籲(yù)殺死哥哥衛桓(huán)公,自立為國君。

州籲驅使百姓打仗,激起人民不滿。他擔心自己的王位不穩定,就與心腹大臣石厚商量辦法。石厚就去問自己的父親——衛國大臣石(què),怎樣鞏固州籲的統治地位。石對兒子說:“諸侯即位,應得到周天子的許可,他的地位就能鞏固。”石厚說:“州籲是殺死哥哥謀位的,要是周天子不許可,怎樣辦?”石說:“陳桓公很受周天子的信任,陳、衛又是友好鄰邦。”石厚沒等父親把話說完,搶著說:“妳是說去請陳桓公幫忙?”石連連點頭。

州籲和石厚備了許多禮物,卻被陳桓公扣留了。原先,這是石的安排。衛國派人去陳國,把州籲處死。衛國的大臣們認為石厚是石的兒子,就應從寬處理。石就派自己的家臣到陳國去,把石厚殺了。史官認為石殺子是“大義滅親”。

成語“大義滅親”,此刻指為了維護國家和人民利益,對犯罪的親屬不徇(xùn)私情。

7、病入膏肓

春秋時期,晉景公有壹次得了重病,聽說秦國有壹個醫術很高明的醫生,便專程派人去請。

醫生還沒到,晉景公恍惚中做了個夢。夢見了兩個小孩,正悄悄地在他身旁說話。壹個說:“那個高明的醫生立刻就要來了,我看我們這回難逃了。”另壹個小孩說道:“這沒什麽可怕的,我躲到肓的上面,妳躲到膏的下面,無論他怎樣用藥,都奈何我們不得。”

不壹會兒,秦國的名醫到了。名醫診斷後,對晉景公說:“這病已沒辦法治了。疾病在肓之上,膏之下,用灸法攻治不行,紮針又達不到,吃湯藥,其效力也達不到。這病實在沒法子治啦。”

晉景公聽了,心想醫生所說,果然驗證了自己夢見的兩個小孩的對話,便點了點頭說:“妳的醫術真高明阿!”說畢,叫人送了壹份厚禮給醫生,讓他回秦國去了。

“病入膏肓”這則成語,指病已危重到了無法救治的地步,也常用來比喻事情到了無可挽回的地步。

8、退避三舍

春秋時候,重耳逃亡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有作為,就以國君之禮相迎,待如上賓。

壹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忽然問道:“妳若有壹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樣報答我呢?”重耳略壹思索說:“美女侍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麽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麽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假如有壹天,晉楚兩國之間發生戰爭,我必須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壹舍等於三十裏),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年後,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後退九十裏,駐紮在城濮(pú)。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為對方害怕了,立刻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成語“退避三舍”,此刻常用來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9、誌在四方

春秋時,晉獻公在寵妾(qiè)驪姬的挑撥下,殺了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和夷吾分別逃亡到狄(dí)國和梁國。

之後,晉獻公死了,夷吾在秦穆公和齊桓公的幫忙下做了國君,他怕重耳回來爭奪王位,就派人去殺他。於是,重耳又從狄國歷盡艱險,逃到了齊國。

齊桓公對重耳以及追隨他的子犯、趙衰、狐偃(yǎn)等人都十分優待,還把壹個本家姑娘齊姜嫁給了重耳。重耳在齊國壹住七年,日子過得舒服極了,他也不想再回晉國去了。

齊桓公死後,齊孝公做了齊國國君,齊國開始衰弱。子犯、趙衰、狐偃等壹齊來到桑園裏秘密商議,要想辦法讓重耳離開齊國。

這事讓重耳的妻子齊姜明白了。齊姜是個女中豪傑,期望丈夫能做壹番大事業,就對重耳說:“公子,妳有遠大的誌向,我很高興。妳走吧!男子漢大丈夫總得做壹番事業,留戀妻子和貪圖安逸是沒有出息的!”

重耳聽了很驚訝,說:“我並沒打算離開妳,離開齊國呀,我不走!”齊姜聽了,明白重耳不想走,就和子犯等人商量了壹個計策,用酒把重耳灌醉後,把他送出了齊國。

之後,重耳在六十二歲的時候,最後回到晉國,當上了晉國的國君,史稱晉文公。

成語“誌在四方”,常比喻人要樹立遠大的誌向。

10、唇亡齒寒

春秋時候,晉獻公想要擴充自己的實力和地盤,就想找借口派兵去消滅虢(guó)國。但是在晉國和虢國之間隔著壹個虞(yú)國,討伐虢國務必經過虞國。“怎樣才能順利透過虞國呢?”晉獻公問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說:“虞國國君是個目光短淺、貪圖小利的人,只要我們送他美玉和寶馬,他會答應借道的。”晉獻公壹聽有點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晉獻公的心思,就說:“虞虢兩國是唇齒相依的近鄰,虢國滅了,虞國也難獨存,您的美玉寶馬但是是暫時存放在虞公那裏罷了。”晉獻公聽後,便采納了荀息的計策。

虞國國君見到這兩份珍貴的禮物,頓時心花怒放,聽到荀息說要借道虞國時,當時就滿口答應下來。虞國大夫宮之奇聽說後,趕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國和虢國是唇齒相依的近鄰,我們兩個小國相互依存,有事能夠互相幫忙,萬壹虢國滅了,我們虞國也就難保了。俗話說:‘唇亡齒寒’,沒有嘴唇,牙齒也保不住阿!借道給晉國萬萬使不得。”虞公說:“人家晉國是大國,此刻特意送來美玉寶馬和咱們交朋友,難道咱們借條道路讓他們走走都不行嗎?”宮之奇連聲嘆氣,明白虞國離滅亡的日子不遠了,於是就帶著壹家老小離開了虞國。

果然,晉國軍隊借道虞國,消滅了虢國,隨後又把親自迎接晉軍的虞公抓住,滅了虞國。

成語“唇亡齒寒”,比喻雙方關系密切,利害相關。

古代成語故事精選10篇相關 文章 :

★ 歷史三字成語故事精選10篇

★ 中華古代成語故事精選5篇

★ 歷史寓言故事成語

★ 中國古代經典成語故事5篇

★ 中國古代成語故事精選

★ 中國古代經典成語故事

★ 古代勵誌成語故事精選

★ 成語故事大全精選合集

★ 古代成語故事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