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七律四十九首1. 東坡吟傲世世間無天險,大江東去去不還。
詩情弛騁大江北,畫意縱橫大江南。大氣大勢大手筆,大仁大義大風範。
夢裏兩人常相見,醒來只隔數百年。2. 昆 侖欲往何處覓雅訓?巍巍昆侖皆驚憤。
風裏鯤鵬欺大鳥,雨中雛燕競輕俊。今朝我欲乘風去,大展雄才高萬仞。
橫掃天下邪與惡,壹瀉君子千古恨。3.涼州曲聖書萬卷任縱橫,常覺心源極有靈。
狂笑驚散四方客,大怒偏向虎山行。不畏腥風吹血雨,豪歌壹曲萬裏晴,獨自遨遊何稽首?揭天掀地慰生平。
4.寒江獨釣圖天涯何處覓佳音,世路茫茫本無心。無情未必真豪傑,知交何須同生根?垂淚壹別人千裏,日後寒暖各自珍。
慷慨自古英雄色,甘灑熱血寫青春。5.春山行旅圖慘淡歲月入夢遙,浪跡四海悲寂聊。
風流正隨鯤鵬去,我自面壁空長嘯。萬裏江山皆風火,十年胸中盡怒潮。
拼將壹腔義士血,直向雲天逞英豪。6.瑤臺曲青山未老頭先白,寒催遊子上瑤臺。
路隘溝深松悠悠,碎珠濺玉夢裏來。淩空縹緲壹飛影,山寺高僧俱驚駭, 急奏晨鐘壯行色,高誦佛號助英才。
7.蘇武牧羊圖塞外極目望故鄉,未見長城萬裏長。空盼飛鴻傳書至,悲向蒼天呼斜陽。
古箏哀奏清秋節,鐵人無淚亦淒惶。但使此身能報國,天涯何處不蘇杭?8.暗 香不戀世間佳麗地,獨上寒山稱驕子。
狂飆過盡絕勝處,淩寒飄香九千裏。霞光照徹萬仞山,節烈垂盡千秋史。
生來愛鬥三冬雪,報春報得萬民喜。9.疏 影世間何處尋奇葩?壹剪寒梅淩天涯。
仙客對此欲歸俗,農夫嘆絕忘桑麻。流芳千載任風雪,獨呈丹心報中華。
誰道三冬無春色,冰山高處萬裏霞。10.題李迪牡丹圖花後無語荒草肥,焉知天外無驚雷?囊括涯內群魔亂,難忍鼠輩稱強賊。
沖天壹怒寒星落,十萬義士遙相隨。長驅直入九萬裏,槍林彈雨奪金魁。
11.太 公 賦奧究天庭運玄武,兇神惡煞空頓足。神威浩蕩百萬年,天馬行空做羈族。
術奇才高驚聖帝,大義絕天慟神禹。茫茫偉烈終何限?日月星辰照天樞。
12.天 山 行(紀念林則徐)心潔自愛天山雪,羞與群賊論功過。只聞豪傑棄官走,不見東海大潮落。
忍看壯士負離恨,莫問青天懸日月。巨人眼裏乾坤小,英雄心中天地闊。
13.烏臺詩案縱有神龍起滄海,難賦豪情祭烏臺。惡奴群起吠堯舜,萬民齊聲嘆良才。
誓將寸管化長劍,殺盡世間狼與豺。他年若有凱旋日,是我卷土又重來。
14.回 瀾 閣抑郁十年棟梁傾,怒濤頓從膽邊生。壹腔豪氣貫日月,疑是長虹化雄鷹。
大展經綸補天手,激揚神鞭驅雷公。高談霸業偉烈在,蒼天為我起東風。
15.汩 羅 江初聞新作已忘歸,字字落地皆生輝。汩羅江邊詠天語,思潮如湧筆如飛。
壹聲長嘆壹聲雷,天公不怒而自威。忽聞豪傑為賊屈,天下英雄不勝悲。
16.廬山高圖同室相殘何太急?肆出狂言困雄獅。雄獅淚別廬山時,廬山傷心把頭低。
欲搗地府無臣杵,將上九霄攬天梯。回首莫問風吹雨,功過自有日月知。
17.李白出行圖高歌向天天相應,縱聲喚地地有靈。曾經刀山驅猛虎,幾度火海戰飛龍。
詩成萬卷盡雄風,鐵流筆下恣奔騰。何當重歸長安路?再為盛世除奸雄。
18.佟 麟 閣蒼天問我何所求?星河慘淡大江流。不求玉帝多封賞,但求直取強賊頭。
半生熱血灑疆場,壹路高歌唱自由。蓋世何足九萬裏,天縱奇才報國仇。
19.獵 鹿 圖飛步淩雲八千裏,多少年來無勁敵?多少幹戈化玉帛?多少腐朽化神奇?講詩論經雅意高,尋幽探微破天疑。嘉峪關上存故跡,猶記當年獵鹿時。
20.左 權去年與君賦新詞,正是北雁南飛時。漫天捷報作雪飛,遍唱三軍奪帥旗。
馬上雄風振九關,席間說笑破頑敵。今日英魂赴九霄,何人助我雪國恥?21.梅竹寒禽圖梅竹何日報新春?愁緒萬千縈苦身。
新晨盼得靈鵲至,空來不為傳玉音。日暮蒼鷹歸幽谷,夜半神龜泣海濱。
垂淚豈非親骨肉,滴血何止慈母心?22.珠 山悲風送君君何去?飛鴻頻傳斷腸句。孤身青雲何太急?靈臺不見天公怒。
未曾為君歌壹曲,萬裏嚴霜凝寒玉。再往珠山尋隱珠,淚水盡灑靈海路。
23.枯木竹石圖風吹落葉舞晴空,我奏狂歌喚英雄。歌罷舉杯問蒼天,蒼天亦笑我精誠。
杯中自有天上月,腹內更牽萬種情。壹生大醉能幾回,何不豪飲到天明?24.超然臺賦萬盞美酒浸衷腸,乘醉聊發少年狂。
風流多被風吹散,我獨壹人欺霸王。踏碎九霄淩羅殿,何須彎弓射天狼?今日把酒邀明月,壹片詩情在汪洋。
25.君車出行圖飛鴻飛落紅塵中,浮雲伴我來縱橫。名利場中無功德,坎坷路上盡奸佞。
為福萬民始操戈,莫以成敗論英雄。待到神兵從天降,風卷殘雲破敵營。
26.贈 石 重十年常懷百年憂,獨自踏歌天邊走。天公今霄憂似我,寒星萬點漫北鬥。
似水流年流神韻,如歌歲月憶戰友。心中幾多愛和恨?今生難得再回首。
27.出 行 圖風流倜儻任瀟灑,不負青春好年華。三載光陰似流水,壹朝傷心如亂麻。
我隨大軍去東征,何人伴君去西伐?遙瞻前方萬裏路,福星高照到天涯。28.秋山草堂圖記得當年風雨中,落花時節與君逢。
濁酒壹杯話今古,神筆四海抒豪情。可恨縱不自菲薄,未曾為君寫生平。
而今舉酒祭何處?空對滿山楓葉紅。29.悼石德啟曾經少年多壯誌,胸中常懷破天意。
君視福禍為草芥,我履水火似平地。分兵作戰整十年,何曾齊名傳盛。
2.有關於積極入世的古典孔孟語錄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文 孔子說:“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誌同道合的人從遠方而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了解我的學說,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壹個有德的君子嗎?”
2、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譯文 孔子說:“花言巧語、滿臉堆笑的,這種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譯文 曾子說:“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實?交友是否守信?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復習了呢?”
4、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譯文 孔子說:“君子吃不追求飽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靈敏,言談謹慎,時時改正自己的錯誤,就算好學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譯文 孔子說:“不怕沒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別人.”
6、子曰:“《詩》三百,壹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譯文 孔子說:“《詩經》三百(零五)首,用壹句話可以概括,即:‘思想純正,沒有邪惡的東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譯文 孔子說:“我十五歲,有誌於學問;三十歲,(懂禮儀,)說話做事都有把握;四十歲,(掌握了各種知識,)不致迷惑;五十歲,得知天命;六十歲,壹聽別人言語,便可以分別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歲,便隨心所欲,任何念頭都不會越出規矩.”
8、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譯文 孔子說:“復習舊知識時,又能領悟到新的東西,就可以憑著做老師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譯文 孔子說:“君子團結群眾而不互相勾結,小人互相勾結而不團結群眾.”
10、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譯文 孔子說:“讀書不深入思考,越學越糊塗;思考不讀書,就無所的.”
11、子曰:“由,誨女知之乎!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譯文 孔子說:“仲由,教給妳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這種態度是明智的.”
3.關於起點的名人名言和詩句1、滿江紅·寫懷
宋代:嶽飛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壯誌 壹作:壯士;蘭山缺 壹作:蘭山闕)
譯文
靖康年的奇恥尚未洗雪,臣子憤恨何時才能泯滅。我只想駕禦著壹輛輛戰車踏破賀蘭山敵人營壘。壯誌同仇餓吃敵軍的肉,笑談蔑敵渴飲敵軍的血。我要從頭再來重新收復舊日河山,朝拜故都京闕。
2、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清代:林則徐
出門壹笑莫心哀,浩蕩襟懷到處開。
時事難從無過立,達官非自有生來。
風濤回首空三島,塵壤從頭數九垓。
休信兒童輕薄語,嗤他趙老送燈臺。
譯文
我離家外出去遠行,無論到哪裏,都會敞開寬闊的胸懷。我們要樂觀曠達,心裏不要難受悲哀。世上的大事、國家的大事,是很難從沒有過錯中成功的,就連高官達貴也不是天生得來。回想廣東那轟轟烈烈的禁煙抗英,我蔑視英國侵略者。
從今以後,我將遊歷祖國大地,觀察形勢,數歷山川。不要理會那般人幸災樂禍、冷嘲熱諷,鄙棄那些“趙老送燈臺”之類的混話。
3、始聞秋風
唐代:劉禹錫
昔看黃菊與君別,今聽玄蟬我卻回。
五夜颼飗枕前覺,壹年顏狀鏡中來。
馬思邊草拳毛動,雕眄青雲睡眼開。
天地肅清堪四望,為君扶病上高臺。
譯文
去年看菊花我和您告別,今年聽到蟬叫我又返回。五更的風聲颼飗枕上覺,壹年的顏狀變化鏡中來。戰馬思念邊草拳毛抖動,大雕顧盼青雲睡眼睜開。秋高氣爽正好極目遠望,我為您抱著病登上高臺。
4、水龍吟·題文姬圖
清代:納蘭性德
須知名士傾城,壹般易到傷心處。柯亭響絕,四弦才斷,惡風吹去。萬裏他鄉,非生非死,此身良苦。對黃沙白草,嗚嗚卷葉,平生恨、從頭譜。
譯文
要知道名士和美女壹般都是容易動情生愁。柯亭笛響已絕,精通音律之才已矣,文姬因戰亂被虜往胡地。萬裏迢迢的他鄉,她生不能生,死不得死,此身確實辛苦。她用卷葉吹奏出鳴鳴的笛音,將此生所有的愁怨,從頭譜曲。
5、浣溪沙·壹曲新詞酒壹杯
宋代:晏殊
壹曲新詞酒壹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譯文
聽壹支新曲喝壹杯美酒,還是去年的天氣舊日的亭臺,西落的夕陽何時再回來?那花兒落去我也無可奈何,那歸來的燕子似曾相識,在小園的花徑上獨自徘徊。
關於起點的名言
1. 我是環繞著壹個圓圈而行的,越接近終點也就越接近起點。——狄斯
2. 他很想從起跑線開始,但起跑線究竟在哪裏?——伊萊亞斯·卡內蒂
3. 我們不能將生活推遲到我們做好準備之時生活最顯著的特征就是它的強制性,它總是很急迫,此時此地,不容半點遲延生活總對我們近距離射擊。——約瑟·奧爾特加·加塞特
4. 人只有在不斷追求中才能得到滿足像愛情壹樣,詩哲學科學的真正精神恰恰就是不斷地追求,永遠站在起跑線上。——趙鑫鑫
5. 躍向未來的賽跑中,窮國和富國站在同壹條起跑線上。——阿爾溫·托夫勒
6. 入世之初就應該立即抓住第壹次的戰鬥機會。——司湯達
7.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壘土;千裏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4.表現李白出世入世思想的詩有哪些李白壹生擁有很大的政治抱負,他壹心想輔助君主治理國家,報效朝廷,積極入世是李白思想的主流,指導著他壹生的活動。
然而,他的抱負總不能得到施展,不願“催眉折腰事權貴”,他常常有尋找神仙的夢幻。李白的壹生充滿著入世與出世的矛盾,同時,這種矛盾對其詩歌的創作也產生了壹定的影響,在理想與現實劇烈的沖突搏擊中迸發了強烈的浪漫主義精神火花,使他成為我國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詩歌流傳世代。
李白在青年時代就胸懷大誌,“安社稷”、“濟蒼生”的崇高政治理想。盛唐時的壹片盛世景象與進取的精神,使李白胸懷大誌,關心同事,熱衷於仕途。
同時,家庭對李白產生政治抱負的影響也很大。李白出生於壹個富有而家學淵博的家庭,自幼學習辭賦,吸取了諸子百家的精華。
他苦學博覽,擁有豐富的知識,使他年少便富有壹身才氣。當他覺得自己應該施展自己才華,報效朝廷時。
父親對他抱有很大期望,並告知他自己家原是皇室之後,但因長期流放西域,切從事工商賤業,無顏拋頭露面於朝廷,希望李白能出人頭地,重振家聲。於是“安社稷”、“濟蒼生”的理想和“事君榮親”的觀念便伴隨著他的壹生。
李白遊歷了祖國的廣大名勝,特別是出蜀遠遊後使他大大開闊了視野,面對著祖國的大好河川,李白心情非常激動,更加深了對祖國的熱愛和服務祖國的決心。他曾說:“不求小官,以當世之務自負。”
此時期,他的入世為官思想非常強烈。詩歌大都是描寫祖國山色,表達自己豪情壯誌,如《登錦城散花樓》、《大鵬賦》、《越中覽古》、《宿巫山下》、《渡荊門送別》等,同時也結交了很多誌同道合的友人,並寫有膾炙人口的《送孟浩然之廣陵》、《金陵酒肆留別》。
李白時代的苦學博覽給以了他豐富的知識,培養了他的雄心壯誌;蜀中錦繡壯美的河山開拓了他壯闊的胸襟,豐富了他固有的才情和文采,他要到更廣闊的世界發展自己的才能,實現遠大的抱負。 但逐漸地,李白開始清醒地認識到世俗的黑暗。
在安陸期間,他積極地進行壹些希望人們給他援引的活動,但由於李白的侍才放浪,桀驁不馴,露才顯己,以至於才高招忌,遭到了壹些人的誹謗,招致了壹些地方權貴的不悅。因此,在安陸他屢遭坎坷,求薦無門。
3後來他到了國都長安,第壹次到達長安,他便遭遇了挫折。李白希望通過當朝宰相張說和其子引薦自己但卻都被他們玩弄,被安頓在終南山壹處無人居住的荒原,李白非常郁悶生氣,後來在長安期間拜訪過壹些人,但大都和張說父子差不多,忌妒他的才華。
此時的李白感到理想與現實的巨大沖突,他看到了李唐王朝陰暗的壹面,在憤怒中他揮筆寫下了《行路難》、《蜀道難》,表達了他初入長安受遭遇的悲憤。但李白仍然對為官充滿了渴望,他不甘心自己的非凡才華無法施展,積極入世的思想壹直激勵著他。
在離開長安後,李白在山東過了幾年的生活,此時他常常在作品中發出不平之鳴,如《梁甫吟》、《將進酒》,充滿了對不公平命運的質問和悲憤,特別是“天生我才必有用”壹句,更是表達了作者對懷才不遇的悲憤和對未來充滿希望的情感。 機遇終於到來了,天寶元年,由於唐玄宗三次下召見,李白第二次來到長安。
唐玄宗命李白為翰林供奉,待詔宮中。李白異常興奮,認為自己發揮才能,報效朝廷的時刻到來了,這時他寫有《南陵別兒童入京》和《別內赴征》等,表達了他其時興奮的心情。
然而,現實卻事與願違。唐玄宗和楊貴妃都非常欣賞李白的詩歌才華,並稱他為“天下之奇才”,但卻總讓李白獻些歌功頌德之類的詩,就是不讓他參與朝廷。
李白感覺到自己不過是朝廷的文字玩物,升平的點綴,加上官場的黑暗,高力士、李林甫等人的陰險邪惡,恃才傲物的李白又怎能在這種環境下忍受下去呢?有了對當時政治社會的更清楚認識,李白“高歌大笑“地離開了長安。“浮雲蔽日去不返,總為秋風摧紫蘭”《答杜秀才王松山兄贈》,就是在這種“浮雲蔽日”的世道裏,“秋風摧紫蘭”是不可逆轉的必然。
這時,李白對官場黑暗充滿了強烈的痛恨之情,希望出世的思想濃烈,迸發出了強烈的入世與出世思想的矛盾,他運用自己非凡的想像力去去尋找神仙的夢幻,在夢遊中表達自己抑郁的情感。他的著名詩篇《夢遊天姥吟留別》便是典型的例子。
詩中寫了夢遊的景象,但實際是寫了他仕途夢幻的破滅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壹句更是道出了詩人的憤慨之情,詩人從夢幻中清醒,表達出對權貴的蔑視和現實不公的憤怒。
在離開長安後壹段很長的時間裏,李白壹直存在著較濃厚的出世思想,同時他更多的是關心社稷的安危,百姓的疾苦,對君主昏庸無能感到痛恨,李白的遭遇與出入世思想的巨大矛盾沖擊使他詩歌裏的批判精神更為強烈,如《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表達了對當時政治現實深刻的批判。 當然,李白的積極入世思想還是他思想的主流。
後來安陸山發動兵變,國事危機。李白抱著有心為國出力的精神再度走向了仕途——參加永王磷幕府,表現了李白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報效朝廷的決心。
但是李白的理想最終也得不到實現,後來永王磷的隊伍被破滅了,李白被捕入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