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經典 - 食品廠20年沒做環評了。

食品廠20年沒做環評了。

環境保護(以下簡稱環保)是由於工業發展造成的嚴重環境汙染,首先引起了工業化國家的重視。利用國家法律法規和輿論宣傳,促使全社會關註和應對汙染問題。

1962年,美國生物學家雷切爾·卡森出版了壹本名為《寂靜的春天》的書,闡述了農藥DDT對環境的汙染和破壞。由於這本書的警告,美國政府開始調查劇毒農藥的問題,並於1970成立了環保局,各州通過法律禁止生產和使用劇毒農藥。正因為如此,該書被認為是20世紀環境生態學的標誌性起點。

1972年6月5日至16年6月6日,由聯合國主辦,第壹屆聯合國人類環境大會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召開[1],提出了著名的《人類環境宣言》,這是環境保護正式引起世界各國政府重視的開端。中國政府也出席了會議。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環保事業也是從1972開始的。北京成立官廳水庫保護辦公室,河北省成立三廢治理辦公室。* * *加上河北省所屬沙城農藥廠官廳水庫汙染問題的研究和治理,我國出臺法律,正式在全國範圍內禁止生產和使用滴滴涕。

1973成立了國家建委下屬的環保辦,後改為國務院直屬的正部級國家環保總局。2008年“兩會”後,國家環保總局升格為“環境保護部”。對全國環境保護實施統壹監督管理。

各省(市、區)也成立了環保局(處)。並設立環保熱線12369和網上中心12369,接受群眾對環境汙染事件的舉報。

政府環保部門的主要職責是執行各級議會(人大)制定的控制汙染物排放的政策,鼓勵發展汙染物排放控制技術,以控制汙染,保護和改善環境。

[編輯此段]環境原因

瘋牛病,|SARS|,禽流感,為什麽這些家禽突然成了人類的敵人?

壹直與人類相安無事的動物,為什麽近年來它們攜帶的病毒頻繁入侵人類的生活區域?除了世界人口的極度增長,是否與人類無止境的占有欲有關?對生物圈極其脆弱;野生動物特殊的進食嗜好,使人類與動物零距離接觸;環境汙染導致大量動物病毒變異...

國際著名的數學家和理論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說:除非我們擴展到太空,否則我不認為人類能活到下壹個千年。有太多的意外會降臨到我們這個與世隔絕的星球上。甲型流感H1N1是事故之壹嗎?霍金說他很樂觀,“我們壹定會去其他星球”。

但我們並不樂觀。如果人類沒有學會敬畏自然,那麽就沒有必要糟蹋壹個地球而不毀掉另壹個星球。

國王國際之友在其環境出版物中指出,宇宙與人類心臟密切相關。期待平安生活,每個人都要弘揚愛心,踐行環保,珍愛地球;不要只顧自己的情況,而忽視對環境的破壞。地球環境的破壞導致氣候異常,糧食減產,這是“眾生之業”。如何改變* * *行業?要從改變人的思想入手——壹切惡都要避免,壹切善都要追求,化惡為善,才能遠離災難。

首先,土壤被破壞了。

據參考消息,110國家(***10億人)耕地肥力在降低。在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由於森林植被的消失,耕地的過度開發和牧場的過度放牧,水土流失非常嚴重。光禿禿的土地變得脆弱,無法抵禦長久的風雨侵蝕。有些地方每年的土壤流失量可達每公頃100噸。化肥農藥的過度使用,與空氣汙染有關的有毒粉塵的落下,到處噴灑泥漿,到處傾倒有害廢棄物,這些壹般都是對土地不可逆的汙染。

2.氣候變化和能源浪費溫室效應是對全人類的嚴重威脅。

據2500名有代表性的專家預測,海平面將上升,許多人口密集地區(如孟加拉國、中國沿海地區以及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大部分島嶼)將被淹沒。氣溫上升也將對農業和生態系統產生嚴重影響。據預測,從1990到2010,亞太地區的能源消耗將翻壹番,拉丁美洲的能源消耗將增加50%-70%。因此,應該加強西方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節能技術轉讓進程。特別是,我們應該使用經濟激勵措施,使工業家能夠開發技術,以提高工業資源的利用效率。

第三,生物多樣性在減少。

由於城市化、農業發展、森林減少和環境汙染,自然面積變得越來越小,導致成千上萬的物種滅絕。因為壹些物種的滅絕會導致很多可以用來制造新藥的分子消失,也會導致很多可以幫助農作物克服惡劣天氣的基因消失,甚至引發瘟疫。

第四,森林面積的減少。

近幾十年來,熱帶國家森林面積減少也很嚴重。在1980-1990年,世界上消失了150萬公頃的森林。按照目前森林面積減少的速度,40年後,壹些東南亞國家將再也見不到壹棵樹。

5.淡水資源受到威脅。

據專家估計,從下世紀初開始,世界上四分之壹的地區將長期缺水。請記住,我們不能造水,我們只能努力保護它。

第六,化學汙染。

工業帶來的數百萬種化合物存在於空氣、土壤、水、植物、動物和人體中。就連地球上最後壹個大型自然生態系統——冰蓋也受到了汙染。那些有機化合物,重金屬和有毒產品集中在整個食物鏈中,最終會威脅動植物的健康,導致癌癥,削弱土壤肥力。

七、混亂的城市化。

到本世紀末,世界上將有21個大城市,大城市的生活條件將進壹步惡化:擁擠、水汙染、衛生條件差、不安全——這些大城市的無序擴張也破壞了自然區域。因此,無限制的城市化應該被視為文明的新弊端。

八、海洋的過度開發和沿海地區的汙染。

由於過度捕撈,海洋的漁業資源正以驚人的速度減少。因此,許多以蛋白質為生、吃海鮮的窮人正面臨饑餓的威脅。魚類中富集的重金屬和有機磷化合物可能會給食魚者的健康帶來嚴重的問題。沿海地區承受著巨大的人口壓力。世界上60%的人口擁擠在離海不到100公裏的地方。這種擁擠的人口使這些通常脆弱的地方失去平衡。

九、空氣汙染。

大多數大城市的空氣中含有許多來自供暖、交通和工廠生產的汙染物。這些汙染物威脅著數千萬公民的健康,並導致許多人喪生。有毒氣體主要是壹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顆粒物。

十、極地臭氧洞。

雖然人們已經簽署了蒙特利爾議定書,但每年春天,地球兩極上空仍會形成壹個臭氧洞。北極臭氧層流失20%到30%,南極臭氧層流失50%以上。

51.空調冬季18夏季26度,全國節約上億度。

冬季空調溫度調至18度以下。如果妳覺得有點冷,可以多穿點衣服。這樣壹個簡單的措施可以節省電力,從而減少燃煤發電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減緩氣候變暖。

夏天空調溫度調到26度以上。大城市空調負荷約占盛夏最大供電負荷的40%-50%。將空調溫度從22-24℃提高到26-28℃,可減少電力負荷10%-15%,減少用電量4億-6億千瓦時以上。

夏季出汗對人有益,可增強新陳代謝,調節內分泌功能,促進自身免疫。

52.用節能燈代替燈泡,省電近80%。

家裏的普通燈泡換成了節能燈泡,想買通過國家節能產品認證的產品,可以通過是否印有“節”字來判斷。在光通量相同的情況下,節能燈比白熾燈節電80%,購買節能燈的成本可從(8 ~ 10)個月的節電中收回。

53.不亂扔垃圾,垃圾回收再利用。

在垃圾中,約50%是生物有機物,約30%-40%具有回收利用的價值。2000年,我國產生的六種可回收廢棄物分別是:廢鋼鐵41.5萬~ 0.43萬噸,廢有色金屬1.2萬噸,廢橡膠85萬~ 92萬噸,廢塑料230 ~ 250萬噸,廢玻璃1.4萬噸,廢紙1.4萬噸。目前,我國每年可利用但未利用的廢棄物價值達250億元,約300萬噸廢鋼和600萬噸廢紙未被回收利用。廢塑料回收率不到3%,橡膠回收率31%。僅60多億廢棄幹電池每年就含有7萬多噸鋅和65438+萬噸二氧化錳。

54.10%不用電器切斷電源就能看出來。

請在不使用時關閉家中和辦公室的各種電器,如電視和電腦。待機狀態下,電視機平均每小時耗電8.07W,空調3.47W,顯示器7.69W,PC主機35.07W,油煙機6.06W..關掉電源不僅可以節省妳的電費,還可以保護環境。

環境保護的緊迫性:

1。想到喝純凈水

如今,喝水正成為壹種潮流。雖然媒體不止壹次的介紹過喝水的壞處,但是“喝水”這個家庭還是在壹天天的擴大。

飲用水不僅指純凈水,還包括礦泉水、蒸餾水甚至太空水等。然而,喝著我們從小到大喝的自來水,卻變得相對“非飲用水”。不排除目前飲用水大行其道,炒作起到了壹定的作用,但反映出目前的水汙染已經到了難以下咽的程度。

據悉:“據報道,979年對全國798個城鎮的調查顯示,全國日排汙量為人民258萬噸,其中工業廢水819,生活汙水199.1989。經過對全國854個鎮的調查,每天的汙水排放量達到365.3億噸,其中5.5億噸是工業廢水。

另外,在上海有壹個不爭的事實擺在大家面前。黃浦江,上海的母親河,在50年代中期(1958)之前是壹條魚蝦橫流的清澈河流。1962水質開始汙染,1963開始出現為期22天的黑臭期。

水汙染的危害不言而喻。水汙染和水質惡化給人類健康、人類生活和生產帶來了嚴重的危害。

水是人類生存的重要物質。潔身自好的人,能給人帶來郁郁蔥蔥的花草,鳥語花香,寧靜舒適,風景如畫,環境優美,給人帶來寧靜,愉悅,祥和。然而,今天被汙染的水給人們帶來了痛苦、恐怖和災難。為了讓生活更美好,讓美麗的風景永遠留在世界上,讓清澈的水源源不斷,人們越來越意識到防止水汙染的重要性。

2.“環境風暴”

2005年,中國內地刮起了壹場“環保風暴”,總投資超過1179億元的30個在建項目被國家環保總局叫停,其中包括同樣是部級單位的三峽集團公司的3個項目。原因是這些項目沒有經過環境影響評價,屬於未批先建的違法項目。

環境惡化中國的環境問題,沒有回頭路,不是從今天開始的。早在20世紀90年代,環境汙染問題就非常嚴重。比如淮河流域。上世紀90年代,五類水質占80%,整個淮河常年像壹條巨大的汙水溝。1995年,環境汙染造成的經濟損失達1875億元。

根據中科院的計算,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造成的損失已經占到GDP總量的15%,這壹方面意味著9%的經濟增長,另壹方面意味著15%的損失率。環境問題既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問題,也是吞噬經濟成果的魔鬼。

目前,我國沙化土地已達267.4萬多平方公裏;中國18個省、自治區的471個縣近4億人口的耕地和家園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脅,且荒漠化仍以每年10000平方公裏以上的速度增長。

七大水系中,無利用價值的水質已超過40%。中國668個城市中有400多個處於缺水狀態。其中許多是由水汙染引起的。比如浙江省寧波市,地處甬江、姚江、奉化江的交匯處。但由於水汙染,最缺水的時候要靠運水車晝夜不停地跑,把農村河道裏的水輸送到城裏各個企業。

中國平均654.38+0萬元的工業增加值,需要330立方米的用水量,產生230立方米的汙水;每創造6543.8億元的GDP,就要排放28.8萬噸廢水。還有很多生活汙水。其中80%以上將不經處理直接排入河流,否則10年中國將無水可用。

中國1/3的城市人口呼吸著嚴重汙染的空氣,1/3的國土被酸雨侵蝕。在經濟發達的浙江省,酸雨覆蓋率已達100%。酸雨頻率上海為14%,江蘇為15%。在中國中部和壹些南方城市,如宜賓、懷化、紹興、遵義、寧波和溫州,酸雨頻率超過90%。

我國基本消除酸雨汙染的二氧化硫最大允許排放量為12萬~ 14萬噸。2003年,全國二氧化硫排放量達到265438±0.587萬噸,比2002年增長65438±0.05%,其中工業排放量增長65438±0.04.7 %。以目前的經濟發展速度。以及治汙的方式和力度,到2020年,僅火電廠排放的二氧化硫就將達到21萬噸以上,排放總量超過大氣環境容量1倍以上,對生態環境和人民健康將是壹場嚴重的災難。

65438年10月27日,在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有人預言,如果不加以整治,人類歷史上突如其來的環境危機很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對經濟和社會系統造成最大的破壞。

有句話叫治汙進退兩難。為了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治理環境,環保投入必須達到65438+GDP的0.5%以上。但是,這是在環保已經很好的條件下。在中國,根據上海的經驗,要真正有效地治理環境,環保投入必須占GDP的3%以上。過去20年,中國每年環保投入在90年代上半期是0.5%,近幾年才1%多壹點。環保是壹種“奢侈消費”,投入大,對GDP的貢獻小。因此,壹些原本用於環保的專項資金也被挪作他用。

目前,中國在環境問題上處於兩難境地:不治理,未來無法保障;如果真的要治理,需要大規模的投入,眼前的經濟難以承受。

有人計算過,雲南省滇池周邊的企業20年來只創造了幾十億元的產值,但初步恢復滇池水質至少需要幾百億元,這是雲南省壹年的財政收入。淮河流域的小造紙廠,20年累計產值只有500億。但要控制其造成的汙染,即使幹流達到最低灌溉用水標準,也需要投入3000億元。這不僅需要花費壹個可怕的數字,而且至少需要100年才能恢復到70年代的三類水質。

從微觀上看,過去20年,國內制造業只能在兩個方面挖掘潛力:壹是工資,二是環保,沒有依靠技術進步降低能耗和成本。最簡單的,比如水泥生產,每噸水泥需要增加8元成本,占水泥出廠價的5%。紡織行業每年排放廢水超過100億立方米。如果要處理,每噸需要1.2~1.8元。增加5%的生產成本。而大多數企業根本沒有那麽高的利潤率。所以在環保問題上只能打遊擊戰:要麽不建任何廢水處理設施,要麽白天把汙水放進處理池,晚上沒人的時候排放到河裏,這樣能省不少錢。在市場的無序競爭中,這5%的成本。它往往決定著企業的盈虧、生死。

中國環境執法的“兩高壹低”——守法成本高、執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也助長了這種傾向。通常情況下,環保部門對壹個非法偷排事件的取證需要50萬元,而最終落在違法企業身上的罰款只有5萬元,其中還包括正刮得很猛的所謂“環保風暴”。

壹些投資數十億元的特大電站項目違反環評擅自開工建設,最終罰款只有20萬元。對於壹個投資超過1億元的項目來說,20萬元的罰款不過是9牛壹分。這樣的處罰對違法行為的力度有多大?所以環保法壹直被稱為“豆腐法”。

壹場環保風暴將涉及數十萬家企業,必然導致大量企業破產,大量人員失業,企業成本大幅增加,國內物價指數快速突破兩位數。所以,無論是宏觀成本還是微觀成本,其實都是無法承受的。

四大因素阻礙環境治理在執法過程中對環保部門的巨大阻力。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嶽總結了四個原因:

首先,壹些地方對科學發展觀理解不深,單純追求經濟增長。壹些明令禁止的高能耗、重汙染項目,如小冶煉、小鐵合金、小化工等,在壹些地方實際上已經呈現蔓延趨勢。

其次,在招商引資中,壹些地方政府片面強調簡化審批、限期辦理相關手續。不管項目會不會汙染,只要投資就批。壹些地方在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審批中存在“首長意誌”、“先上車後買票”等違法現象。

第三,環境影響評價的質量有待提高。壹些環評單位不堅持科學評價,不敢用客觀事實和科學數據說話,評價結論含糊不清、模棱兩可。他們把項目環境可行性的結論推給審批部門,甚至少數環評單位弄虛作假,編造或篡改數據,或隱瞞事實,嚴重影響了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實施,使環境影響評價流於形式,失去了第三方咨詢機構最起碼的科學性和公正性。

最後,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不足。我國現行的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是政府主導的,以有限的政府權力監管大量的建設項目顯然是不夠的。

其實環評遇到的阻力是背後的經濟利益驅動的。

中國是壹個大國,在環境上回旋余地不大,在全球資源和市場基本瓜分完畢後,也是壹個崛起的國家。中國沒有可能像某些先驅國家那樣,等到環境極其惡劣的時候。

但是,中國也是壹個發展中國家,中國必然會走先發展經濟,後治理汙染的道路。

世界各國的歷史表明,經濟增長與環境變化之間有壹個相似的規律:壹個國家在工業化過程中,會有壹個環境汙染隨GDP快速增長的時期,尤其是在重化工業時代;但是當GDP增長到壹定程度,隨著產業結構的升級,居民對環境支付意願的增強。到達轉折點後,汙染水平會隨著GDP的增長而突然下降,直到汙染水平回到環境容量以下,這就是所謂的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當年日本的發展過程就是這個規律。

毫無疑問,中國不可能跨越這樣壹個重化工業時代。因為中國人口太多,國家太大,不可能像芬蘭那樣,在制造業不發達的情況下,借助全球分工直接進入高科技時代。

20世紀90年代末,筆者曾回到蘇南老家。小時候那種河水清澈,坐船可以到達四鄉八鎮的場景,已經壹去不復返了。令我驚訝的是,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因素是最常見的生活垃圾。在中國,即使工業不發達,人口增長帶來的汙染物也足以讓環境惡化到無法忍受的程度。即使要控制這樣的汙染,也需要很大的投入和經濟基礎。

中國在汙染治理方面任重道遠,需要依法行動,制止惡性環境事件的發生,減緩環境惡化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