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經典 - 增強文化自信應該從哪些方面努力

增強文化自信應該從哪些方面努力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略和號召,令人鼓舞,催人奮進。這標誌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自覺提升到壹個新高度,標誌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提升到壹個新高度,也標誌我們黨對文化戰略的制定提升到壹個新高度。以這次會議為標誌,中華民族將大步邁向現代文化強國之路,告別自近代以來由於內外反動勢力的壓迫而形成的文化弱國歷史,迎接中華文化的復興乃至中華民族的全面復興!

建設文化強國,要做的事情很多,但進壹步增強全民族的文化自信需放首位。怎樣才能增強全民族的文化自信?需要大力破除文化自卑心理、文化弱勢心理和文化防禦心理;科學把握中國文化建設所處的歷史方位;在文化建設實踐中不斷增強民族文化自信。

需要大力破除文化自卑心理弱勢心理防禦心理

在當前形勢下,增強全民族的文化自信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文化自信問題是針對我們民族的文化不自信而提出來的,即針對文化自卑心理、文化弱勢心理、文化防禦心理等提出的。

大家知道,中華文化有5000年的歷史,曾經幾度領先於世界,培養了中華民族胸懷天下的豪邁自信精神,但近代以來情況發生了逆轉。鴉片戰爭之後,在外部帝國主義和內部封建勢力的重壓下,我們民族的文化逐漸衰微,長期處於弱勢狀態。我們的人民包括知識分子在內,由於長期落後挨打而形成了嚴重的弱勢文化心理。不僅我們的普通人民常常在外國人面前擡不起頭來,即使是學界精英也鮮有自信。從清朝末年以來壹直在爭論的 “中體西用”、“西體中用”等等,盡管爭論的具體內容不同,但背後都隱含著同樣的弱勢文化心理。

這種文化自卑心理、弱勢心理、防禦心理直到今天還不同程度地、自覺不自覺地存在著。比如,有的人崇洋媚外,總覺得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於是照抄照搬,食洋不化,誤國誤民;有的人封閉保守,不敢接觸外來文化,死抱傳統不放,甚至想用傳統的某種思想改造中國;有的人表面上很強勢,批判西方文化言辭激烈,以中國文化特殊論否定世界文化***同性,實際上是不敢面對世界文化,不敢參與國際文化對話,這仍然是壹種文化弱勢心理、防禦心理的表現。凡此種種文化自卑心理,都嚴重地影響著我們的文化建設,特別是影響著我們文化“走出去”戰略的實施。

為激發我們民族的文化自信心,100多年來,有識之士壹直在努力。 孫中山提出要“振興中華”,毛澤東提出要創造我們的新文化,改革開放之後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產黨人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特別是近30多年來,我們在取得經濟建設、政治建設輝煌成就的同時,也取得了壹系列文化建設成果,引起國際社會越來越多的關註,這極大地激發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

我們應當以這次會議為動力,更加自覺地反省我們的文化理念,從根本上清除100多年來留在我們民族心靈深處的文化自卑,增強我們的文化自信,昂首闊步地建設我們的新文化,迎接中華文化的偉大復興。這是我們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思想保證。

需要科學把握中國文化建設所處的歷史方位

增強文化自信,不是盲目樂觀,而是要深入分析我們的文化建設所處的歷史方位。不論從國內還是國際看,我們的文化建設都處於壹個極其重要的歷史轉折關頭,正在發生質的飛躍。

從國內看,中國文化的現代化進程正在發生而且必將繼續發生質的重大變化。中國文化從傳統形態向現代形態的轉變始於五四新文化運動。五四時期馬克思主義文化傳入中國,在中國***產黨的推動下,中國文化逐步超越傳統文化,形成了以馬克思主義為核心的中國現代文化。中國現代文化體系包括現代話語體系、哲學思維方式、哲學社會科學、社會思想文化、大眾文化等。由於歷史原因,過去我們在文化體系建設中吸收借鑒外國經驗特別是蘇聯經驗較多。改革開放之後,我們逐步探索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特別是進入新世紀後,我們黨大力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同時,全面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逐步創造性地形成了有中國特色、中國氣派、中國風格的社會主義文化體系。例如,我們正在推進的150多種大學哲學社會科學教材建設,將充分反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其中有很多能夠引領人類社會發展的先進思想,不僅會深刻影響中華民族的子孫後代,也會影響世界各國人民。同時,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生產和消費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所占比重越來越高,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需求越來越旺盛。因此,我國人民的文化理念將發生變化,文化創新動力將快速增加,文化產品將日益豐富,文化創新體系將日益完善,壹句話,我們建設文化強國的條件日益成熟。

從國際看,中外文化關系特別是中西文化關系正在發生而且必將繼續發生質的重大變化。近代以來,文化西強我弱的情況長期存在。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我國的文化越來越受到世界的關註。我國的對外文化交流正在發生壹個質的變化,開始從封閉走向開放,從被動走向主動,從表層走向深層,從引進文化轉向輸出文化,壹句話,就是逐步地從弱勢走向強勢,從世界文化舞臺的邊緣走向中心。

中國文化發展的這種質變,將從根本上觸動並深刻改變我們民族傳統的文化心理、文化理念和思維模式。壹般而言,當壹種文化處於強勢狀態的時候,文化主體常常有壹種文化自信心理,例如常常把自己的文化說成是具有普遍意義的文化而張揚其影響力;而當壹種文化處於弱勢狀態的時候,文化主體常常有壹種文化自卑心理,常常以自己的文化特殊化而拒斥強勢文化。中國文化發展的質變,將極大地提高全民族的文化自信,並由此帶來壹系列的文化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式的轉變,促進文化發展和文化國際交流的大繁榮。

然而,也需要防止矯枉過正。既要看到我們文化發展的機遇和優勢,也要科學分析我們文化發展所面臨的挑戰和不足。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們的文化建設還遠遠不能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文化西強我弱的狀況在短期內還不會改變;盡管我們的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驕人的成就,但畢竟與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況且要把我們的經驗總結好,升華為引領當代世界的先進文化,包括先進的話語體系、哲學思維方式、人文社會科學等,並獲得世界各國人民的廣泛認同,還有更長的路要走。只有時刻保持清醒頭腦,才能準確把握我們文化發展所處的國內外歷史方位,制定科學的發展戰略和策略。不論就國家來說,還是就地方來說,抑或就文化企業來說,都是如此。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準確判斷文化發展的趨勢,敢於承認我們文化發展的差距,積極學習世界各國的先進文化,主動參與文化的國際交流,科學應對各種挑戰,不斷做強自己的文化,都是文化自信和文化理念成熟的題中應有之義。

在文化建設實踐中不斷增強民族文化自信

增強文化自信,不是坐而論道,而是要用科學發展觀作指導,大力推進文化強國戰略的實施。用文化自信促進文化建設,又在文化建設實踐中不斷增強我們民族的文化自信。

增強文化自信,要做到心中有數,充分認識和堅定實施文化強國戰略。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比較完整地對此進行了論述,這就是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道路。要堅持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方向,不能走資本主義文化道路,更不能回到封建主義文化老路。文化建設的目標就是要推進科學發展,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文化需求。文化建設的核心任務是要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我們的人民營造壹個美好的精神家園。六中全會還對文化強國戰略的實施進行了科學部署,提出了許多具體的措施,包括腳踏實地地推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維護我們的文化安全,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等等。

六中全會為我國未來文化發展描繪了宏偉藍圖,但要把這壹理想變為現實,還需要全民族的***同努力。文化領域各個門類所要做的工作很多,也各有特點,但以下幾個方面應當是必不可少的。壹是要高舉馬克思主義旗幟,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並繼續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這是我國文化建設的龍頭,到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二是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這是鑄造中華民族精神支柱的工作,也是鍛造人類先進文化的根本,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三是要加強我國現代話語體系的建設,這是鍛造文化之磚,爭取話語權的基礎。四是要加強科技教育、哲學社會科學的建設,這是文化硬核建設,對文化的長遠發展有重要作用。五是要加強社會思想文化建設,包括新聞出版、電影電視、網絡信息等,這是文化軟體的建設,決定著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六是要加強大眾文化建設,這是活生生的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建設,決定著社會風尚的走向。七是要加強文化載體建設,包括文化館、教育基地等,為人們終身受教育提供場所。八是要加強文化“走出去”工作,爭取國際文化話語權,參與和引領世界文化發展潮流,這在最終的意義上決定著中華文化的復興和文化強國目標的實現。

總之,只有通過全民族的***同努力,我們民族的文化自信才能不斷增強,中國文化才能不斷發展壯大,不僅造福中國人民,而且引領世界文明的發展,為和諧世界建設作出中華民族的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