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 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 非是藉秋風。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餘姚(今浙江紹興)人。曾任隋朝秘書郎,入唐任員外散騎侍郎,弘文館學士,後為秘書監,封永興縣公。為人忠直,善文辭,工書法,有《虞永興集》。
這首詩借蟬表述身居高處,聲音自然遠播,說明人品格高、學識富,自然名聲大、影響廣。
“垂緌飲清露”,緌,古人結在頷下的帽帶下垂部分,蟬的頭部有觸須,形狀好象下垂的冠纓,故說“垂緌”。古人認為蟬性高潔,棲高飲露。詩人以“垂緌”狀蟬的外形,隱寫其身份的高貴,以“飲清露”說蟬的食性,暗寓其品行高尚。“流響出疏桐”,以“疏”寫桐,意在說明桐樹高聳,枝葉稀疏。“流響”,聲音遠播。這是說蟬有本領、有作為。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聲遠是因為“居高”——身份高、品格高,回應上兩句的句意。壹個“自”字,點明此乃本身條件使然,因而順接“非是藉秋風”,不是憑藉外力而成的。的確如此,人的聲名遠播,交口稱譽,是“不假良史之辭,不托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於後”(曹丕《典論·論文》)人的身份地位,不是靠有做官的爸爸,有僚屬的拍馬,有權勢地位,有吹噓的喇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