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經典 - 佛經分為三藏十二部,有什麽含義嗎?

佛經分為三藏十二部,有什麽含義嗎?

佛經分為三藏十二部。

三藏即經、律、論,十二部即佛說經分為十二類,亦稱十二分教,即長行、重頌、孤起、譬喻、因緣、無問自說、本生、本事、未曾有、方廣、論議、授記。三藏十二部中的三藏是指佛教的經、律、論三藏。十二部是指佛陀所說法,依其敘述形式與內容分成的十二種類別。具體如下:

1、契經,音譯修多羅,即契於理契於機之佛教經典,又作長行。以散文直接記載佛陀之教說,即壹般所說之經。

2、應頌,與契經相應,即以偈頌重復闡釋契經所說之教法,故亦稱重頌。這可以從形式和內容兩方面來理解。從形式上看,文句字數有定,與古詩相似,這是從梵文、巴利文沿襲而來的文體,壹般稱為偈頌。從內容上看,都是對長行內容的復述,故稱應頌或重頌。

3、記莂,又作授記。本為教義之解說,後來特指佛陀對眾弟子之未來修證果位所作的印記。通俗地說就是經典中所記載的佛陀明確告訴弟子何時可以成佛的經文。

4、諷頌,又作孤起。全部皆以偈頌來記載佛陀之教說。與應頌不同者,應頌是重述長行文中之義,此則以頌文頌出教義,故稱孤起。也就是不依前面長行文的意義,單獨發起的偈頌。

5、自說,佛陀未待他人問法或者無請問佛法者,而佛自行開示教說的經文。佛陀說法,多是弟子先請問,佛再作答,於壹問壹答中深入開來。而自說壹體,是指弟子們不知提問,而佛從大事因緣出發,認為教義重大,即便無人求法請問,也要主動開示眾生。

6、因緣,記載見佛聞法,或佛說法教化之因緣,如諸經之序品。因緣是有關該經在什麽情況下,為解決什麽問題,對什麽人而說的等等記述,屬於交代背景、主題、性質、目的等內容。

7、譬喻,佛說種種譬喻以令眾生容易開悟的經文。如《法華經》中的火宅喻、化城喻等。

8、本事,載本生譚以外之佛陀與弟子前生之行誼。也就是佛經中所記載的許多有關佛講述某菩薩或弟子過去幾生幾世所作所為的種種因緣事業,此類即稱為本事經,如《法華經》中的「藥王菩薩品」即是其例。

9、本生,記載佛陀前生修行之種種大悲行。凡經中佛說自身往昔行菩薩道時,修諸苦行,利益眾生所行因緣之經文,名「本生經」。如《佛本生經》中就講述了佛陀在過去世修行時,為鹿、為鷹等動物舍己度化眾生的故事。

10、方廣,字面意思是宣說廣大深奧之教義的經文。寬泛點說,即壹切大乘經之通稱,又指詞廣理正,廣辨諸法甚深真理的經。凡屬宣講菩薩道的教理,弘揚菩薩行的法門,均屬方廣,是為教化大乘菩薩的大乘經典的通名,如《大方廣佛華嚴經》。

11、希法,又作未曾有法。記載佛陀及諸弟子稀有之事。此是形容佛在說法中顯現出來的種種神力、吉祥、瑞相的經文。之所以稱名「未曾有」,是因為這些瑞相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從來未曾有的境界,眾弟子同聲贊嘆:「未曾有」而得名。

12、論議,記載佛論議抉擇諸法體性,分別明了其義,是壹切論書的通稱。在文體上顯示為「壹問壹答」或「直發精義」的兩種,顯示了佛說法的活潑親切。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三藏十二部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佛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