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清什麽是空鏡頭前,先了解下電影畫面中的三個戲劇元素,即人、景、物。
《黑澤明之夢》1990 黑澤明
“人”很好理解,畫面中的人物,比如上圖中的小男孩;
所謂“景”,指的的環境,比如上圖中千姿百媚的花海;
“物”指的是道具,小男孩手中驅邪的桃木劍。
認識這些元素很容易。
需要稍加註意的是,此處的“人”可以不是人類,比如黑貓警長、獅子王或者西遊記裏的妖怪等,都是算是故事裏的“人”。因為任何故事的主體都是 “人”,即使是童話、動畫片都是關於“人”的!哪怕角色是動物、壹件物品(如汽車總動員)也壹定是擬人化的,賦予他們人類具有的思考、情感等等。
畫面中的三類戲劇元素都介紹完了,現在就可以隆重介紹壹下什麽是空鏡頭了。
空鏡頭,是指影片中作自然景物或場面描寫而不出現人物(主要指與劇情有關的人物)的鏡頭,如畫面上只有高山、流雲、海浪、湖水、青松、雄鷹、鴛鴦等。
那麽問題來了?空鏡頭到底是怎麽回事?觀眾買票進電影院不就是沖著演員去的嗎,導演不拍人搞哪樣?或者從制片人的角度問,我花大價錢請明星來演戲,導演為啥拍些沒有人的鏡頭?
答案是空鏡頭在電影中非常重要。空鏡頭並不空,而且有多種表現功能和藝術價值。某些時候甚至比拍明星還有價值!不然,為什麽把明星晾壹邊不拍呢?
下面聊聊空鏡頭到底有什麽用。概括而言,空鏡頭主要有五大功能:介紹環境、轉換場景、創造意境、表達情緒、表意象征。
壹、介紹環境背景
電影《李雙雙》的開頭:陽光照耀下的山谷,山村田野。這壹空鏡頭交待了李雙雙的故事發生在壹個秀麗的小山村。電影《被告山杠爺》的開頭有壹連串的空鏡頭:南方的群山、炊煙裊裊的農院,草木和成熟的莊稼。這壹連串的空鏡頭,把觀眾帶到了中國西部偏遠的山村、丘陵。
二、空鏡頭的轉場功能
空鏡頭經常被用來轉場,作為兩個場景切換的過渡,掩蓋場景切換的跳躍感。還是舉《黑澤明之夢》來說明吧:
影片開始,大山裏深處壹戶人家,晴朗的天氣驟然下雨,媽媽警告兒子,這種又出太陽又下雨的天氣,狐貍精會舉行婚禮,讓兒子千萬待在家裏別出門。兒子待在門口,充滿了好奇。大師就是大師,看看這構圖,是不是令人耳目壹新!
接著是壹個空鏡頭,排列整齊的參天大樹,暗示場景已經轉換到森林裏。
隨後,是小男孩的中景,他獨自壹人走在森林裏。
逆向思考壹下,如果把中間的空鏡頭去掉,鏡頭直接從小男孩在家門口切換到小男孩在森林裏的中景,是不是會很跳躍?所以說空鏡頭用來過渡場景,掩蓋跳躍感,指的就是這麽回事兒。
電影《蝴蝶夢》的開頭部分,第壹個空鏡頭:曼德利的景色,寂靜的夜晚,月亮,天空,行雲,被燒過的曼德利殘狀,長時間的空鏡頭伴隨著畫外音。畫外音結束後,出現第二個空鏡頭:法國南部的海濱,海水沖擊著巖石,浪濤呼嘯,浪花飛濺,接下來是陡峭懸崖。這兩個空鏡頭,由曼德利轉為法國南部海岸。
三、創造深遠意境
在電影《上甘嶺》中,隨著衛生員王蘭“壹條大河波浪寬”的歌聲,畫面上出現了壹系列鏡頭:滔滔的春水,飛瀉的瀑布,碧波蕩漾的水庫。這些畫面與炮火連天的戰場形成了對比,為影片增加了濃郁的詩情畫意。
電影《傷逝》中,涓生將阿隨(狗)推向崖底後,銀幕上出現了壹連串的空鏡頭:枯樹,昏鴉,荒草,土城,風沙翻卷中的蒿草,烏雲壓迫下的大地,這幾個空鏡頭有力地表現了涓生的苦悶和前途的迷茫,結尾的空鏡頭能給觀眾留下不盡的思索。
《天雲山傳奇》結尾那滿山遍野的紅山花;日本電影《人證》中緩緩落下的草帽;《遠山的呼喚》結尾那白雪皚皚的北海道。這些空鏡頭意蘊深遠,令觀眾回味無窮。
四、空鏡頭的情緒功能
要弄清楚空鏡頭的情緒功能,教大家壹個簡單的方法,記住空鏡頭的三種類型,壹是自然環境空鏡頭,二是人造環境空鏡頭,三是道具空鏡頭。
先說自然環境空鏡頭,通過展示自然環境表現情緒。至於表現什麽情緒,需要結合影片上下情境來理解。先看個例子,來自電影《孩子王》。
故事背景是文革,講的是知青上山下鄉運動中發生的故事。影片壹開始就是壹組固定機位的空鏡頭,記錄了大山裏從清晨到黃昏的光影變化。
這組空鏡頭以刻畫了大山裏的荒涼、寂寥,妳看,整整壹天時間,除了光影變幻,環境是完全靜態的,沒有任何變化,山還是那山,樹還是那樹,房子還是那座房子,路上則壹個人也沒有。
時間仿佛變得毫無價值,只剩下壹天天重復的景物,這對原本充滿活力的青年而言,無疑是是在以壹種殘酷方式的方式扼殺青春。
陳凱歌導演以這樣的方式,在影片開頭,即對這場運動提出了深刻的質疑。
再來個例子,電影《高考1977》的結尾部分。片中壹些場景的設計還是很講究的。
影片結尾,許多知青們通過高考改變了個人命運,而恢復高考這壹事件本身,也對中國社會的劇烈變革產生了重大影響。在設計結尾時,主創團隊最初的方案是,用壹組真實的照片,把當年通過1977屆高考,後來成為社會中堅的人物展示在銀幕上,結果經過幾輪磋商,否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