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經典 - 如何強化社會建設的管理職能

如何強化社會建設的管理職能

引言:加強社會建設和管理是新世紀新階段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表明,關註民生、加強社會建設、發展社會事業是黨和政府壹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如何強化社會建設的管理職能●著力改善民生,擴大政府自身服務。

壹是認真落實國家優先發展教育、促進教育公平的政策措施。

二是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采取多種措施鼓勵自主創業。

三是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加大公共設施建設,優化公共資源配置,把更多精力用於解決各種社會矛盾。搜索

●培育非政府組織,充分發揮社會組織的協同作用。

壹是政事分開,逐步建立法制健全、管理規範、分類管理、分級負責的民間組織管理體制。

二是加強非政府組織內部制度建設,關註其生存、發展和服務能力。

●完善溝通渠道,激發公眾參與建設的激情。

從創新社會管理的角度來看,各級政府要加強內部機制建設,提高社會工作的透明度和群眾的滿意度,完善群眾辦事的便民渠道和服務體系,形成正確處理社會矛盾的高效運行體系,加強社會綜合管理,通過建立和完善應急管理體系,形成統壹指揮、反應靈敏、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的應急管理機制,有效應對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等。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加強社會建設和管理、推進社會管理體制創新的重要任務,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核心內容。

壹要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

二是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在凝聚人心、服務群眾中的作用。

第三,充分發揮城鄉基層自治組織在協調利益、化解矛盾、解決問題中的作用。

第四,充分發揮協會、行業組織和社會中介組織提供服務、反映訴求、規範行為的作用。

如何強化社會建設的管理職能首先要開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討論,重點是推進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搞清楚什麽是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為什麽要進行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如何進行社會建設、社會管理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在全黨全國獲得* * *知識。

第二,推進社會建設和管理必須從組織上落實。新中國成立60年來,有壹條基本經驗,就是凡是中央決定的重大戰略任務,都必須有組織地執行,有組織地保障。只有組織起來,組織起來,幹部有能力,才能實現。正反兩方面的經驗都有,例子也很多。

第三,搞好社會建設和管理,必須進行社會體制改革。總結建國60年來的社會主義建設實踐,前30年,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政府幾乎包攬了經濟事務和社會事務。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成本太高,效率太低,造成了短缺經濟。改革開放30年,通過經濟體制改革,調動了群眾,調動了各方面的積極性。政府實行宏觀調控,較少管理經濟事務,但在經濟建設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現在進行社會建設,必須借鑒經濟建設的經驗,進行社會體制改革,形成社會建設的動力機制,發動群眾,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大力發展社會組織、社會團體和非政府組織,把社會事務委托給社會,由政府進行宏觀規劃和協調,社會建設壹定會成功。

第四,在推動社會建設和管理方面應該有相當大的投入。社會建設需要相當大的財力和物力投入。壹些地區和部門壹度削減必要的社會建設支出,將大部分財力投入經濟建設,造成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黨的十六大以來,國家加大了對社會建設的投入,情況有所好轉。但由於過去負債太多,經濟社會不平衡不協調的格局沒有改變,形成了路徑依賴。有錢的話還是習慣投資經濟建設。比如大家都說教育重要,但是還沒有達到教育法規定的教育經費占GDP4%的目標。我們要按照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的決定:完善公共財政體系,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五是建立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過去對地方政府的考核以經濟指標為主,主要以GDP為主,壹定程度上導致了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目前,在上述深刻認識的基礎上,經過討論,有必要建立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的指標。壹方面可以作為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的目標,也是考核結果的指標。這不僅將使地方政府的績效評價指標更加全面、科學,更重要的是將扭轉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等經濟指標的傾向,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戰略目標。

第六,兩點具體建議。壹種是召開全國社會工作會議,也可以在每年的經濟建設工作會議前後召開,或者將兩個會議合並,更名為經濟社會工作會議。二是社會建設從總體布局的第四位變為第二位。

如何強化社會建設的管理職能(1)制定和完善經濟社會運行規則,激發創造活力,促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政府從事社會管理的壹個重點,就是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創造壹個依法依規有序運行的經濟社會環境。要制定和完善市場運行規則,加強市場監管,打擊商業欺詐,打破行業壟斷和地區封鎖,使各行各業有序發展。同時,我們應該尊重和保護自主創新,利用知識產權保護的規則,使自主創新的成果不被他人侵犯。要制定和完善經濟社會運行規則,讓廣大社會成員按照規則和規律積極創造社會財富,實現各盡所能、互利共贏、和諧相處的局面。

(2)協調社會利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讓改革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當前,社會公平問題日益突出,引起了人們的關註。為此,政府應該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通過法律法規和政策引導,積極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和區域發展,促進就業和再就業,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調整最低工資制度,完善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相銜接的社會保障體系,努力促進社會公平與和諧。同時,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中,各級政府要更加重視農村工作,並切實推進農村工作?三農問題的解決。

(三)維護社會穩定,化解社會矛盾,提高社會保障水平。

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求政府認真落實涉及群眾利益的各項政策,引導群眾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達和實現自身利益。在維護社會穩定的問題上,壹個重要的方面就是依法行政,切實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如今,電子政務建設不斷加強,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網站正式開通,這有助於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確保公民對政府管理行使知情權和監督權,拓寬公眾參與社會管理的領域,從而有助於維護安定團結。要進壹步完善社會預警體系和應急機制,努力提高政府預防和應對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社會安全等突發事件的能力,提高社會保障水平。

(4)註重生態建設,努力形成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

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不僅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而且危害人民健康,影響社會穩定和環境安全。應該說,近年來,各級政府在生態建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壹定成效,但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嚴峻的環境總體形勢並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從實際情況來看,政府部門應該註重具體事情來抓生態環境建設。對於空氣、水汙染等危害生態的各種具體問題,涉及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和生命安全,只有堅持不懈地抓到底,才能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