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經典 - 比管理時間更重要的是管理註意力。

比管理時間更重要的是管理註意力。

導讀:隨著信息越來越容易,當大量的咨詢、新聞呈現在妳面前時,妳要做的不是全部記住,而是做減法。以下是我給大家的勵誌百科。歡迎閱讀!希望能幫到妳!

01

最近遇到壹些怪事:壹個學生每天學習十個小時,另壹個學生每天只學習三個小時。後者在考試中得分比前者高。

壹個女生每天在健身房鍛煉兩個小時,另壹個女生每天只鍛煉四十分鐘。三個月後,後者鍛煉馬甲線。

壹個剛畢業的白領每天工作12個小時,另壹個作家每天在家寫作3個小時。後者的報酬比前者高。

這是為什麽呢?

這個世界不公平嗎?

不,請聽我說完。世界必須是公平的。

事實表明,高效學習三個小時,勝過拿出手機十個小時。每天在壹個地方鍛煉40分鐘,不如到處訓練。我不知道那些每天工作但從來不主動工作的人的效率比那些主動工作三個小時的人低在哪裏。

所以,比時間管理更重要的其實是註意力管理。

缺乏關註是這個時代人類最大的災難。

02

那天我和壹個朋友去聽了壹個講座。當老師在講話時,我拿了壹個筆記本記下來。

至於他,壹會兒看老師,壹會兒低頭看手機。

他每五分鐘就拿出手機。我以為他生意很多,壹開始也不說話。後來他壹直看,引起了我的好奇。

我偷偷看了壹眼他的屏幕,才發現根本沒人找他。他只是在看別人的朋友圈,然後無聊的刷微博,然後給別人的朋友圈了兩個贊。

後來,我再也受不了了。有人在找妳嗎?

他說,有人找我怎麽辦?

我說,還沒人找妳。仔細聽著。老師講得很好。

然後他突然坐直了身子,湊過來,很認真的問我,龍哥,我現在總喜歡看手機,總覺得有人在找我,總覺得有什麽重要的事情發生了我沒有註意到。慢慢的,我發現除了手機,我什麽都看不了。我生病了嗎?

我回答,是的。

其實他得了壹種很嚴重的病,在互聯網社會傳播很快。它被稱為“手機綜合癥”。直接結果就是,他無法集中註意力,無法獨立思考,被信息牽著鼻子走,迷失了方向,然後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麽。

說幾個癥狀,看看有沒有得:

1.妳是不是總是幻覺有人找妳,發現了就壹有空就打開微信,朋友圈,微博?

比起寫作,妳更喜歡看短視頻嗎?

妳更喜歡讀短的東西而不是長的東西,比如小說,歷史和哲學?

4.有沒有感覺自己的記憶力越來越差,需要反復確認才能記住事情?

5.妳有沒有每天玩手機超過五個小時?

6.此刻妳是躺在床上玩手機嗎...

03

不管怎麽說,如果妳中風超過三次,這種疾病正在攻擊妳的中樞神經系統,逐漸占據妳支離破碎的大腦,讓妳變成壹個不會思考的笨蛋。

是真的。

在知識爆炸的今天,互聯網給人們帶來了太多的便利,幫助人們利用了大量的時間,這些咨詢、信息、熱點極大地沖擊了我們的生活。但是,這些信息咨詢很難轉化為可以幫助他們的知識。

畢竟真正的知識是需要很長時間去總結,去寫,去深入思考的。

這個時代有多少信息量?

先給大家看壹個數據:全球每年產生800萬首新歌,200萬本新書,654.38+0.6萬部新電影,300億篇新博客和文章,654.38+0.82億條推特信息,4萬個新產品。

看到這條消息我很震驚。這是什麽意思?意味著我們進入了壹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現在的信息不是缺乏,而是泛濫,不僅泛濫,而是眼花繚亂。

每天我們讀到的信息都在不斷的更新和爆炸。其實只是曇花壹現的熱門話題,有些甚至是廣告營銷手段。

所謂的熱門話題,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變得不那麽重要。

以王為例。批評別人,討論他的運勢有什麽意義?

真正的知識是學會思考背後的意義:比如婚姻法如何解釋出軌,美國離婚法如何規定這種情況,什麽樣的愛情才能長久,藝人背後的產業鏈...

這些都不是新聞,壹篇微信文章就能說清楚。相反,它需要大量的思考和獲取信息,才能成為為己所用的知識。

呼嘯而過的信息,我們稱之為垃圾信息,頂多給別人帶來壹些談資,卻很難轉化為知識,給人帶來壹些本質意義。

1971諾貝爾獎獲得者HerbertSimon曾經說過:在壹個信息豐富的世界裏,唯壹稀缺的資源就是人的註意力。

所以商家想盡辦法捕捉妳根本不在乎的最珍貴的東西:註意力。

04

再次,真正能轉化為知識的是少量的信息來源,而這些知識來自於長期的思考和大量的閱讀。

那些信息被咀嚼過很多次,甚至很多想法被不斷的沖刷。最後也不過是換湯不換藥罷了。

比如我很久以前寫過壹個觀點《放棄無效社交》。

於是,很多文章出來了:“高質量的獨處比低質量的社交更重要”、“我為什麽要放棄無效的社交”、“放棄無效的社交是壹種怎樣的體驗”。我仔細看過這些文章,文筆比我好,但我的觀點沒有改變。

所以觀點也就那麽幾個,看了又看沒什麽意義,看了又看只是浪費時間。

但是,只在片段中閱讀,沒有深入的思考,再怎麽閱讀,也只是反芻地咀嚼壹個想法。到頭來就是浪費時間。

比如妳有沒有想過:如果妳不想要無效的社交,那麽什麽是有效的社交?壹個人具體應該怎麽做,才能讓自己的獨處變得高質量;所謂獨處,除了獨處,還能有什麽方式?

所以,碎片化的閱讀,斷斷續續的信息吸收,對大腦最大的傷害,就是讓壹個人的註意力集中能力越來越差。慢慢的,人只能讀幾分鐘內的東西,而不能讀長篇故事和深入思考,人會越來越無法集中註意力。

多說幾個現象,看看妳有沒有中槍:

1.妳有多久沒在三天或壹周內看完壹本小說了?

2.妳有多久沒看完壹部電影然後寫影評了?

妳有多久沒有花兩個小時寫壹篇兩千多字的文章來描述自己的想法和觀點了?

4.妳有多久沒上兩個小時的課不看手機了?

05

妳又中槍了。

但是,有人開始問了:面對這麽大的信息量,難道不應該充分利用雞肋時間來吸收這大量的信息嗎?信息太多了,我想看。

其實並不是。

因為隨著信息越來越容易,當大量的咨詢、消息呈現在妳面前的時候,妳要做的不是全部記住,而是做減法。

壹個會做減法,會刪除無效信息的人,壹定是壹個知道自己想要什麽的人。

總是跟風,壹味追求新鮮事物,從來不問自己想要什麽的人,是很難發展起來的。

我的壹個朋友,小剛,喜歡接受新事物。

當別的孩子小的時候都在學音樂的時候,他卻纏著父母報名吉他課。

後來他看到同學都進了體制,就趕緊去考公務員。

看到別人都在辭職,他也趕緊辭職,去了壹家互聯網創業公司。

前幾天發現別人在做微信,開了個微信公眾號。

別人關註什麽,他就跟著發什麽。

頭發頭發,掉了。

他經常跟我抱怨我壹直在學習,總是學不好。別人在做的事情我都在做,我知道我應該收到的所有信息。為什麽我現在壹事無成?

答案很簡單。

看看我們身邊有多少人因為恐懼而學習,因為恐懼而改變。別人都在學,所以我學,別人都在關註,所以我要關註,別人都在做,所以我做。

不要問自己想要什麽,而是因為害怕而逼迫自己,最後會壹事無成。

所以,如果妳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麽,在看壹條信息之前,不要問自己想要什麽,這是妳想要的嗎?接下來,看完妳就浪費時間了。

06

所以,當信息開始爆炸的時候,最重要的不是全部看完,全部接受,而是先問問自己需要什麽,然後再去查閱自己需要的信息,看看對自己有用的建議。

剩下的,就不用理會了。與其在壹個雞肋的時間裏把自己所有的想法看完、看完,還不如拿本書,在間隙的時間裏讀壹讀,背背單詞,讀讀外語,或者戴上耳機,聽聽音樂,發呆就好了。效果更好。

信息為人們服務,而不是控制他們。

人也應該控制自己的註意力,而不是被束縛在焦點上,漫無目的地走來走去。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在追求財富,卻不知道關註壹定是先於財富的。妳會發現這個時代的牛人都是超級專註的在做壹件事情,不被任何事情打擾。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他們有自己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上,他們默默成長,成為所謂的“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