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經典 - 馬踏飛燕簡介

馬踏飛燕簡介

東漢銅奔馬身高34.5厘米,身長45厘米,寬13厘米,重7.15千克。馬昂首嘶鳴,軀幹壯實而四肢修長,腿蹄輕捷,三足騰空、飛馳向前,壹足踏飛燕。壹匹軀體龐大的馬踏在壹只正疾馳的龍雀背上,小龍雀吃驚地回過頭來觀望,表現了駿馬淩空飛騰、奔跑疾速的雄姿。

東漢銅奔馬,別稱馬超龍雀、馬踏飛燕、銅奔馬、馬襲烏鴉、鷹掠馬、馬踏飛隼、淩雲奔馬等,為東漢青銅器,1969年10月出土於甘肅省武威市雷臺漢墓,現藏於甘肅省博物館。

擴展資料:

文物鑒賞

東漢銅奔馬在動態飛揚下站立的實際問題。在壁畫、畫像石等同類馬匹造型中並沒有看到類似的做法。東漢銅奔馬是壹件在三維空間中展開的有體積和重量的物件,而且動感強烈,呈三足騰空之勢,如果與壁畫采用同樣的方法,則不可能使奔馬保持平衡。

因此在其足下加上鳥形底座以固定,解決了這壹現實問題。它顯然是經過精心設計的,既合平力學原理,又使奔馬的輕盈和物體的穩定雙雙得到完美的解決,這正是它的高超之處。

創作技巧

東漢銅奔馬在創作上運用了高度寫實的手法。中國在先秦時代,雕塑尤其是純粹的塑作品不是藝術的大宗。青銅器雕塑主要以擬形器或局部裝飾存在。在造型方法上,與青銅器紋飾樣也是裝飾性強,寫實性差。

在這壹點上與古希臘、羅馬雕塑造型方法是截然不同的。但到了秦漢時代,塑不僅多起來,而且在藝術手法上走向了寫實的高峰,不僅體量巨大,而且深入細微,如秦陵出土的兵馬俑以及銅車馬就是這樣的。

百度百科——馬踏飛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