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草木皆兵,那便就是作者為了展示戰爭的聲勢浩大,故意編纂的幾十萬大軍。依照三國時期的狀況,幾十萬大軍是斷不可能湊出來的,就算曹操收復了北方所有的軍隊,又集結了北方所有的壯丁,也絕不可能有幾十萬乃至上百萬軍隊。這麽斷定是因為清朝的時候,康熙皇帝要打準格爾,動員了三個月才弄出十萬大軍,而魏蜀隨便壹個國家都有幾十萬,這是真的有些誇張,所以是羅貫中編的無疑。
三國時期,人口並不多。按照七戶出壹兵的這樣壹個常規,10萬大軍要有七十萬戶人家來做後勤保證,否則糧食武器運輸不到位,十萬人,就是個空簍子。而且三國戰爭後期,人口驟減,還不到前期的三成,人口損失極為慘重,這也是戰爭給人們帶來的影響,所以人們渴望統壹,不論是誰來做那個統領者都可以,所謂的?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這個道理很明確。
據不完全統計,魏國壹***有六十萬戶出頭,人口總計四百多萬,軍隊人數八十萬左右,這是最多的時候,當官的有三十萬左右。即使有八十萬的軍隊,也得留下壹半及以上的軍隊人數來做防衛,否則人家把窩給壹鍋端了。所以四十萬兵力是曹操能出的上限了,在南下攻打東吳就是差不多四十萬,可見曹操是傾盡了全力要拿下江東。
可赤壁之戰失敗了,江東以五萬的兵力戰勝了曹操的四十萬軍隊,所以曹操失敗的時候才顯得那樣迷茫和無助。蜀國的具體人數不知道,全盛時期應該就是荊州未失,劉備攻下益州的時候,那幾個月是蜀國最鼎盛的時期。後來劉禪投降的時候,兵力只有十萬了。吳國壹直以來都比較穩定,沒有激烈的損失過多的兵力,軍隊人數在三十萬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