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經典 - 中國夢的提出有什麽價值和意義

中國夢的提出有什麽價值和意義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夢想,我們稱之為中國夢,其基本內涵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奮鬥目標是“兩個壹百年”,即到中國***產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國夢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形象表達,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國夢的核心內容。

現在,中國夢作為當代中國社會的主流話語,不僅是響徹神州大地的高頻詞,而且也是世界解讀中國的關鍵詞。中國夢甫壹提出,即以其理想可期、目標可行、成功可及,日益引起社會各界強烈***鳴,也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註。大家對中國夢進行了多角度解讀,同時也出現了壹些不同認識甚至疑問。在這種情況下,有必要從總體上對提出中國夢的意義加以認知。那麽,中國夢的意義、價值究竟何在?筆者認為,可初步概括為打通了歷史與現實,打通了中國與世界,打通了國家與個人,打通了認識與行動,打通了左的與右的;也可濃縮為十五個字,即通古今、連中外、接群己、合知行、超左右。

通 古 今

我們說,中國夢這個概念,之所以能夠引起炎黃子孫的普遍認同,就是因為它既具有很強的現實感,又具有很強的歷史感。說它具有很強的現實感,是因為中國夢機不可失、時不我待,因而這種現實感實際上是壹種深深的緊迫感;說它具有很強的歷史感,是因為中國夢由來已久、源遠流長,因而這種歷史感實際上是壹種沈沈的責任感。人們普遍感到,中國夢在時空觀上是立足現實、懷抱歷史,並且貫通歷史與現實的。

提出中國夢是今日之功,但懷有中國夢並非自今日始。中國夢,是中國人民的百年夙願,跨越十九、二十、二十壹這三個世紀。中國夢作為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凝結著無數先烈前賢和仁人誌士的不懈努力,承載著全體中國人民和中華兒女的***同向往,既深深體現了今天中國人的理想期盼,也深深反映了我們先人們不懈奮鬥追求進步的光榮傳統,因而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

祖先有夢,前人有夢,先烈有夢,我們有夢,壹代代中國人有夢,都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了實現這壹宏大而美好的理想願景,我們必須堅持不懈地艱苦奮鬥,鍥而不舍地接力奮鬥。中華民族是具有非凡創造力的民族,我們創造了偉大的中華文明,也能夠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中國夢是歷史的,也是現實的,還是未來的。現實情境中的中國夢,向未來延伸,往歷史縱深,前有未來之“照”,後有歷史之“靠”,既非孤立存在,也非單壹維度,而是在壹種繼往開來、鑒往知今的意義上,把歷史與現實、先人與今人、古往與今來、今天與明天連接起來了,具有壹種打通歷史與現實乃至未來的性質。

正是在當代中國的坐標系上,中國夢把中國文明史與中***黨史、新中國史結合起來,把中國革命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現代文化結合起來,把中華民族的長期奮鬥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結合起來,把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與中國***產黨的自覺擔當結合起來,從而得以在壹個歷史長軸上進行定位,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壹種很顯然的歷史縱深、歷史厚重,也賦予我們壹份沈甸甸的歷史責任、歷史使命。

如今,我們已經找到了圓夢之路,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即中國道路。由此上溯,這條道路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在新中國成立60多年的持續探索中,在中國***產黨成立90多年的不懈奮鬥中,在對近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歷史傳承中走出來的。

我們走在大路上,既貫通古今又面向未來,保持歷史使命自覺,堅定現實道路自信,從實現總體小康到全面建成小康,再由“小康”而走向“大同”,讓夢想照進現實,不斷開拓充滿希望的未來。

連 中 外

提出中國夢,講述屬於我們自己的中國故事,表達中國擁抱世界的自信和豪情,同時也找到了中國與世界相通的國際語言。中國夢是“中國話”,也是“世界語”。有外國友人說,中國夢給世界帶來了話題與興奮感,誠哉斯言。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美好的夢想,像大家熟悉的“美國夢”,還有“俄國夢”“法國夢”“韓國夢”,等等。各國人民有夢,再正常不過;中國人民有夢,也自然而然。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夢之表達,尤其便於理解和溝通。

中國夢是和平、發展、合作、***贏的夢,中國夢與世界各國人民的美好夢想之間,是相連相通、相互補充的。每個美好夢想都可以理解,各個美好夢想都可以相容。各國各地區各自有夢而外,還有各種各樣夢的交集,比如“中法夢”“中非夢”“中拉夢”以及“亞洲夢”“歐洲夢”“非洲夢”“亞太夢”“拉美夢”等等,而其中最大的交集就是“世界夢”。此所謂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世界和諧。中國夢同世界夢之間深度融合、交相輝映,國際社會日益成為壹個妳中有我、我中有妳的命運***同體。“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需要中國。中國人民與各國人民加強團結合作和交流,加強相互支持和幫助,努力實現我們各自的夢想,並在此基礎上,推動實現持久和平、***同繁榮的世界夢。

有些人反對中國夢,忌憚中國人民有夢,認為中國人民不該有夢,甚至視中國夢為威脅,這不是促狹就是霸道。自己可以有夢,別人也可以有夢,不能只許自己有夢,而不容別人有夢。那種“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的邏輯,是不能做到以理服人,也難以通行天下的。至於國際上有人擔心,中國發展起來會不會也搞霸權主義、欺負別人,這種想法完全是多余的、沒有必要的。

中國如果是壹頭獅子,那麽它現在不是睡獅,而是醒獅,這頭獅子不是好鬥的、強權的、侵略別人的,它是和平、可親、文明的獅子。中國過去深受戰爭、動亂、顛沛流離之苦,求和、求平、求穩定是基本民意,家庭和睦、社會和諧、世界和平是主導價值。中國人民自古珍愛和平,中國文化壹向崇尚和諧,中華民族的血脈中沒有霸權和掠奪的基因,中國在歷史上也沒有侵略和殖民的記錄,中國在現在和將來都不認可“國強必霸”的邏輯,自己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真誠希望世界各國都走和平發展道路,戮力同心,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

中國的發展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壯大,集聚著越來越多的友誼正能量,帶給世界的是更多機遇而不是什麽威脅。我們要實現的中國夢,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齊飛的過程,是財富意義和文化意義相統壹的幸福夢想,不僅造福中國人民,而且造福各國人民。中國夢獨具特色之處就在於,中國和世界***發展、與世界同分享,把世界的機遇轉變為中國的機遇,把中國的機遇轉變為世界的機遇。因此,中國夢是中國大有益於世界、對世界有所貢獻、與世界互融***生的夢。

古人說過:“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正是基於“和而不同”(和諧而不茍同)、“周而不比”(合群而不勾結)的理解,我們主張國與國之間、不同文明之間能夠平等交流、相互借鑒、***同進步,各國人民都能夠***享世界經濟科技發展的成果,各國人民的意願都能夠得到尊重,各國能夠齊心協力推動建設和諧世界。如今,世界上有越來越多的人認可中國夢,隨著時間的推移,還會有更多的人認識到,中國夢是復興之夢、發展之夢,也是和諧之夢、和平之夢。

接 群 己

中國傳統哲學中有所謂“群己之辨”,指的就是對個人與群體、個人與社會、個人與民族、個人與國家之間關系的不同理解。從群己之辨角度來看,可以說提出中國夢有壹大亮點,就是在這壹問題上找到了切實解決之道,實現了壹種融會貫通和真正打通,貫通了個人與國家、個人與民族,也貫通了個人夢與國家夢、個人夢與民族夢。

很多人頗為糾結,中國夢到底是個人夢,還是國家夢?壹些人拿中國夢與美國夢相比較,認為中國夢是國家夢,美國夢是個人夢,進而認為像中國夢這樣的國家夢有關國家民族而無涉個人幸福,甚至追捧美國夢而貶斥中國夢。這種觀點沒有什麽道理可言,除了表達了壹種認識上的偏見外,其實質是把個人夢與國家夢對立起來了。應當說,美國夢之所以成其為美國夢,還是因為它首先代表了美國的國家夢想或曰“美國理想”,個人在貢獻於國家的同時,其發展更多地是從國家發展中尋找機會、獲得成功。“國家”壹詞,中華民族有著獨特的理解,國與家緊密相連、不可分離。提出中國夢,正是自覺以家國天下為念,著意將國家夢與個人夢打通,集中體現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意蘊,所追求的就是個人夢與國家夢的內在統壹。

中國夢的基本內涵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這就內在地包含了中國夢既是國家夢、民族夢,也是人民夢、個人夢,因而是個人夢與國家夢、與民族夢的統壹。壹方面,億萬中國人民、中華兒女都有壹個夢,就是***同夢想,就是國家富強夢、民族復興夢;另壹方面,每個中國人、炎黃子孫都各自有夢,就是人生夢想,就是人民幸福夢、個人成功夢。中國夢把個人與國家、與民族、與社會等都統壹起來了,而不是單壹的個人夢或國家夢。中國夢是國家富強夢,也是人民幸福夢;是民族和國家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因此,努力實現中國夢,內在地包含著為實現各自人生夢想和我們的***同夢想而奮鬥。

我們不會簡單斷言,中國夢是什麽夢或不是什麽夢;我們的理解是,泰山不辭抔土,方能成其高,江海不擇細流,方能成其大。通過大家壹個個人生夢、事業夢的實現,可以促進整個中國夢的實現。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息息相關,每壹個人的奮鬥努力,都是中國夢的組成部分。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此所謂“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生活在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中國人民,***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夢想成真的機會、同祖國和時代壹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有夢想、有機會、有奮鬥,壹切美好的東西都能夠創造出來。我們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就能最終成就壹番事業;我們每個人都為美好夢想而奮鬥,就能匯聚起實現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中國夢源自個人與國家、與民族的積極互動,基於每個中華兒女、炎黃子孫的努力奮鬥。中國夢的現實主體是中國人,既是中國人民,也是中華兒女。中國人在文化上是壹個國族概念,類同於中華民族概念,包括國內同胞與海外僑胞,所指公民與華裔、國家與民族等。中國夢是屬於13億中國人的,但又不以此為限,中國夢是中國人民和中華兒女的夢。每個中國人、每個中華兒女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夢想。在中國夢這個大目標之下,每個中國人、中華兒女都有自己的小目標;在中國夢這個“大宇宙”之中,每個中國人、中華兒女的“小宇宙”都在激情爆發。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中國夢的美好圖景統壹於人民夢的歷史語境之中,實現中國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並不斷造福人民。

合 知 行

中國夢是認知上的,也是行動上的;是理論上的,也是實踐上的;因此,既是知,也是行。壹般而言,理論家認為知難行易,實踐家認為知易行難,雖然側重不同,但都各執壹面。對於中國夢而言,知行都不易,知難行亦難,認為知難行易或知易行難,都是失之偏頗的理解,同時也把知與行割裂開來了,唯有知行並進、知行合壹,認識與行動、理論與實踐相統壹,才是應取的正確主張。

在中國哲學史上,關於知行觀已有相當深入的討論,很多哲學家都對此作出了積極貢獻,形成了很多有價值的思想成果。站在今人的立場來看,其主要之點就是“知行合壹”,總的意思無非是說,認識事物與實行其事,真知和力行,應是密不可分的壹回事。知與行互為表裏,不分先後,不能分離。倘若知與行相分離,那麽這個知就不是真知而是妄想;同樣,倘若行與知相分離,那麽這個行也不是篤行而是盲動。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歸根結底,重要的是知的自覺與行的堅定,根本要求就是知行合壹。

知行合壹的思想具有啟發意義。按照現代哲學的理解,中國夢是壹個具有“實踐觀念”形態的創新性概念,既不是純粹的觀念,也不是純粹的實踐,而是具有鮮明實踐性的觀念,是實踐的觀念形態。實踐觀念是具有鮮明實踐性的觀念,其本身是知行合壹,是真知和力行的統壹。因此,重要的不是從概念到概念的推演和完善,而是從認識到行動的自覺和踐履。從實踐觀念看中國夢,其運思與實行,都不外是知行並重、知行並進、知行合壹。

中國夢是壹個具有現實可能性的國家理想,也是壹個正在按計劃分步驟而不斷實施的國家目標,全然摒棄了某些空想家的無限的主觀臆想,也超越了某些政治家的有限的權宜考量,努力把理想與現實、認識與行動這兩個方面結合起來。在關於中國夢的論述中,知行合壹的思想元素隨處可見。比如,從提出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壹張好的藍圖壹幹到底”“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事”,到重申“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功崇惟誌,業廣惟勤”“自勝者強,自強者勝”“善學善思,善作善成”,再到強調尊重勞動、勞動光榮,以勞動托起中國夢,“夢在前方,路在腳下”“幸福不會從天而降,夢想不會自動成真”“夢想從學習開始,事業從實踐起步”等等,無不如此。提出中國夢概念,無疑體現了知行合壹的思想,而為實現中國夢而奮鬥,也要按照知行合壹的要求,紮實努力,久久為功。

超 左 右

有壹種觀察認為,在當前中國社會中,無論是左的還是右的認識,對中國夢非但沒有異議,反而都高度認同。這從壹個側面說明,中國夢的提出,完全站在壹個新的高度和角度,既超越了左的認識,又超越了右的認識,已然成為當今中國社會壹個很大的***識,破除了左右對峙的思維定勢與觀念魔障。

所謂左與右,最初源於英法議會政治傳統的左右對峙制度,原指民選代表們在半圓形議會大廳議事時面對議長所選擇的位置,長期以來被用於說明代表們政治傾向的對立,以及選民需要進行選擇的不同政治方案,由此產生了革命“左派”與保守“右派”的說法,由此也可見左右對峙的基本理解和大體格局。

在中國,左與右也成為政治認知上兩相反對的兩種不同意見。長期以來,在我國政治生活中,既有反右擴大化的錯誤實踐,也有“要反對右,更要防止左”的深刻認知。大體以改革開放新時期為界,左與右的含義有壹個較顯著的變化。此前,左指思想超越現實,冒進盲動;右指思想滯後於現實,落後保守。此後,左指思想落後於現實,開倒車走老路;右指思想超越現實,開快車走邪路。比如,對待改革開放,左的認識持保守的反對態度,思想比較僵化,錯誤指引改革走上壹條不測之途;右的認識,持激進的贊同態度,誤導改革走上壹條不歸之路。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絕不能走右的邪路,也絕不能走左的老路,而是要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新路。邪路是自絕前程的斷頭路,老路是重蹈覆轍的回頭路,只有新路才是充滿希望的康莊路,才是正途。在政治思維上,左與右反映了在思想與現實之間或者超越階段或者落後於現實的矛盾情境。左右之間,以前或許有不可消解的立場和價值之分,但現在有時更多地是壹種情緒和意見之爭,甚至無所其謂、毫無意義。

當今社會,能夠彌合“左右理論”而求得的“最大公約數”,乃至涵蓋“主流非主流”而合成的“最小公倍數”,或非中國夢莫屬。中國夢超越了左的和右的兩種不同意見,實際上也可以超越彼此頏頡的諸多爭論,甚至也可以超越某些所謂的意識形態爭議。

理性政治的表現應當是多方面的,壹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在多元互動中尋求平衡和互補,進而達致壹種良性***生狀態。中國社會要有序且可持續地健康發展,就必須超越左右之爭的傳統窠臼。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這樣壹個“至大無外”的民族大義,就是可以超越左右之爭的明智之選,也是現實之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