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經典 - 收入確認標準

收入確認標準

確認基礎1.1收入-權責發生制

現代企業形成後,由於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受托責任成為所有者和經營者共同關心的問題,逐漸成為財務會計的目標,權責發生制就是在這樣的經濟環境下衍生出來的。

從復式簿記的角度來看,資產的增加或負債的減少將在確認壹項收入的同時得到確認;當壹項費用被確認時,它也將確認壹項資產的減少或壹項負債的增加。權責發生制實際上涉及所有會計要素的確認。但收入是會計中最復雜的因素,收入的確認,尤其是何時確認,可能是財務會計中最復雜的問題之壹。收入的確認意味著收到收入的權利已經發生,相關費用的確認意味著支付費用的責任已經確定。因此,權責發生制主要是對收入和費用的確認。

1.2收入確認原則——實質重於形式

在《企業會計準則——收入》(以下簡稱收入準則)中,規定了銷售商品、提供勞務、他人使用資產三類交易或事項收入的確認和計量。同時,考慮到建造合同、非貨幣性交易、租賃、保險公司保險合同、期貨、投資、債務重組等交易和事項的特殊性,在各自的具體準則中分別規定了其確認原則。從每次確認的內容來看,都體現了比以前實質重於形式的原則,即收入確認的條件不是所有權憑證的交付或實物形態,而是商品所有權中主要風險和報酬的轉移等實質條件。

如何確認1.3的收入

在收入標準中,收入被定義為“銷售商品、提供服務和其他使用企業資產等日常活動中形成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不包括為第三方或客戶收取的款項”。從這個定義可以分解為收入的三個重要特征。壹是日常活動形成的經濟效益;第二,這種利益流入是企業銷售商品、提供服務、讓他人使用其資產而獲得的;第三,經濟利益的流入不包括收的錢。這樣,會計人員就可以從這三個特征來確認收入。

收入的確認需要會計師的專業判斷。在每壹筆與收入有關的交易或事項發生時,都要識別相應的收入項目是否應在會計上正式入賬,何時入賬並計入報表,以及入賬或計入報表的項目是否符合四項基本標準(可定義、可計量、相關和可靠)。此外,還要考慮收入與其相關的成本、費用是否匹配,收益是否大於成本,報告中應記錄和計入的收入項目是否符合重要性原則。2.1營業收入陷阱

由於收入是導致資產增加或負債減少或兩者兼而有之的經濟事項,是企業利潤的來源,利潤對企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采用權責發生制,所以很講究如何、何時、在什麽條件下確定權利的發生進而確定利潤。有些公司的財務報表在營業收入的確認上存在以下陷阱:

2.1.1變更銷售收入確認方式。有的公司不是賣單壹產品,而是賣整個系統,需要實施,需要安裝,需要服務。銷售過程持續時間長,收入不是壹次性實現的。特別是對於跨年度實現的銷售,需要進行跨年度的利潤分配。壹般企業根據銷售的不同階段劃分收入實現比例,這個比例的變化無疑會影響當期利潤。

2.1.2虛構收入。這是最嚴重的財務造假,有幾種方式:壹是白條出庫銷售;二是開具發票,確認收入;三是虛開發票,確認收入。比如上市公司利用子公司以市場價銷售給第三方,確認子公司的銷售收入,再由另壹家子公司從第三方回購。這種做法避免了集團內部交易必須抵銷的約束,保證了合並報表中收入和利潤的確認,達到了營業收入的目的。

2.1.3提前確認收入。這種情況有:壹是將壹些不確定的收入確定為收入;二是完工百分比法使用不當;第三,收支不匹配;四是提前開具發票,美化業績。預先確認收入的方法主要用於當期收入低、費用高的企業,尤其是房地產和高科技行業。

2.1.4遞延收入確認。遞延收入確認是指將當期應確認的收入遞延到以後期間。就像提前確認收入壹樣,延遲確認收入也是盈余管理的壹種方法。這種方法壹般用在企業當期收益比較充裕,預計未來收益會減少的情況下。

2.2確認的多樣性和復雜性

在會計準則中,確認的基本標準和主要原則只能概括如下:

(1)符合收入的定義;預期的經濟利益流入企業;並且可以被可靠地測量。

(2)收入已經實現或者能夠實現(收取現金的權利)並且已經獲得(獲得收入的整個過程已經完成)。

(三)與銷售商品有關的所有權和風險已經實際轉移;或者說實質勝於形式。

顯然,交易或事項發生後,如果僅與商品銷售收入相關,是否以及何時應確認為收入,需要會計人員運用專業知識和實際工作經驗,即專業判斷,對交易類型、收入類型、銷售時是否有附加條件等進行分析判斷,使與商品相關的所有權和風險在金錢和商品看似清晰的表面現象後,實質上並未完全轉移。收入是否應確認,何時確認,應做何種記錄,如何在財務報表中正確核算。因此,可以說,是否以及何時確認商品銷售收入似乎是眾所周知的會計常識。事實上,這是壹個非常復雜和難以回答的問題。

2.3會計準則在國家間的利益博弈

從收入確認的宏觀環境——整個會計準則乃至會計準則體系來看,我國會計準則與其他國家會計準則和國際會計準則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這些差異有的是由於每個國家不同的社會和經濟特點,有的是由於每個國家不同的文化和法律傳統,有的是由於國家或國際會計準則本身存在的壹些技術缺陷。隨著海外公司在中國資本市場上市,它們將不可避免地面臨會計準則的選擇。如果境外公司在中國資本市場上市,按照境外準則編制會計報表顯然是中國法律不允許的;如果海外公司按照國內會計準則調整或編制會計報表,對於那些自詡會計準則比中國好的國家來說,可能無法接受。從以上兩個方面來看,這種差異是對我國準則中收入確認程序和方法的挑戰。3.1不斷完善收入確認的基本程序

在《會計準則——收益》指南中,收益的確認比較原則,註重交易的經濟實質。確認收入需要滿足以下四個條件:

①企業已將商品所有權的風險和報酬轉移給買方;

(2)企業既不保留通常與所有權相聯系的繼續管理權,也不控制已售出的商品;

③與交易相關的經濟利益能夠合理地流入企業;④相關的收入和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這樣就要求企業根據不同交易的特點分析交易的實質,正確判斷每筆交易中所有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是否在實質上已經轉移,是否保留了與所有權相關的繼續管理權,是否仍然控制著所銷售的商品,相關的經濟利益是否能夠流入企業,收入和相關成本是否能夠可靠地計量。只有同時滿足這些條件,才能確認收入,否則,即使商品已經發出,或者即使已經收到價款,也無法確認收入。

如何從確認和計量方面避免粉飾利潤的“數字遊戲”,壹直是審計的難題。對於收入的確認,壹是尋找交易存在的證據,防止售假;二是將賺到的過程具體化;第三,說明收入的計量是可靠的;第四個要求是可以變現,有收到現金的能力。此外,審計人員應特別關註與收入確認相關的欺詐風險,並在規劃階段使用有效的分析程序來發現涉及收入和相關賬戶的異常和意外關系。

3.2努力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

會計的確認和計量雖然重要,但它們所代表的會計決策是壹種深層次的、鮮為人知的隱性會計活動,往往被人們所忽視,尤其是確認。面對日益復雜和多樣化的交易和事項,確認和計量對會計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按照規定來考慮,根據經驗和自身業務水平來判斷。我們可以稱之為會計決策。

目前會計人員最大的問題是長期習慣於依賴現成的會計制度進行賬務處理,缺乏獨立判斷能力。加強專業知識的培訓,改革和完善考核、評價和監督制度,提高我國會計人員的素質,是壹項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是我國會計準則體系建設不可或缺的壹部分。當然,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提高會計人員的素質是壹個漸進的過程,不可能壹蹴而就。同時,會計人員要積極轉變觀念,牢記自己在市場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重大責任,認真學習和掌握會計準則的新內容,確保會計信息真實、公允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自覺抵禦和防範風險。

3.3尋求中國會計準則國際化的最大利益

中國作為壹個大國,加入WTO後將進壹步改進和完善會計準則,在社會經濟環境上為會計準則國際化創造條件。面對既定的國際會計準則格局,我們必須承認現實,善於從不平衡中尋求平衡,在充分考慮我國國情的前提下,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做好以下工作:①提高我國會計準則質量,加快與國際會計準則(主要是英美會計準則)的對接,盡力制定壹個有利於維護我國利益、促進會計國際化、得到國際社會認可的概念框架。(2)改變制定會計準則的傳統思維,改變“只要沒有法律法規就什麽都不要做”的傳統觀念,避免中國企業和外國企業在中國適用不同的法律法規而處於劣勢。③有意識地培養國際會計人才和國際會計學者,積極爭取或創造條件參與國際會計事務。推進會計教育,加強會計研究。④盡快建立會計準則國際化的環境適應機制。雖然在會計準則國際化的過程中,可能會得不償失,但會計準則國際化是大勢所趨,大勢所趨。只要把握好比例、利弊和節奏,就能順利有效地實施中國會計準則國際化。

收入的確認是財務會計中的壹個難題。能否以及何時能夠確認收入,主要取決於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新會計準則的制定在壹定程度上解決了收入確認難的問題,但如何更好地貫徹新準則的精神是會計人員面臨的新問題,必須通過不斷完善收入確認的程序,提高會計人員的專業素質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