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病包括經證和腑證。經病包括太陽中風與太陽傷寒,腑病包括太陽蓄水證和太陽蓄血證。
太陽經證;分為三型 ;
(1)營衛不和,衛失固外開闔之權,肌表疏泄者為中風。
(2)衛陽被遏,營衛郁滯不通,肌表致密者為傷寒。
(3)外受溫邪,津傷內熱者為溫病。
中風: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表虛證)。 ?
? 傷寒:發熱,無汗,惡寒,脈緊,體痛(表實證)。
溫病:發熱,口渴,不惡寒(裏熱證)。
中風、傷寒、溫病,均屬表證,所以均有“發熱,頭痛,脈浮”,但其鑒別點是:
中風:脈浮緩,有汗,舌苔薄白。
傷寒:脈浮緊,無汗而喘,舌苔薄白。
? 溫病:脈浮數,發熱,口微渴,微惡寒,舌尖舌質紅絳。
太陽腑證;分為二型
(1)邪氣內入膀胱,影響膀胱氣化功能失調,以致氣結水停,小便不利,為蓄水證。
(2)熱結下焦,瘀血不行,以致鞭滿如狂,小便自利為蓄血證。
蓄水證:發熱惡風,小便不利,消渴,水入則吐,脈浮數。
蓄血證:小腹急結或鞭滿,如狂--發狂,小便自利,身體發黃,脈沈結。
鑒別點:蓄水是邪入膀胱氣分,故只有小便不利而無神誌癥狀。蓄血是邪入膀胱血分,故有神誌癥狀而無小便不利。
? 太陽主壹身之表陽,故太陽居三陽之首,為六經藩蘺。風寒襲表,太陽首當其沖,此時,衛氣雖已受傷,但猶能達表抗邪。正邪相爭於表,經氣不利,則癥見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
1.太陽經證治法
(1)中風:為太陽表虛證,是衛強營弱,營衛不和,治療中風只需調和營衛,汗出病解,可用桂枝湯。
? (2)傷寒:為太陽表實證,腠理致密不得汗出,非開表發汗不足以祛邪外出,可用麻黃湯。
(3)溫病:為內熱津傷,《傷寒論》未出方治。
2.太陽腑證治法
(1)蓄水:系膀胱氣化不行而致水氣停蓄,五苓散(茯苓、豬苓、桂枝、澤瀉、白術)具有化氣利水的功能,故為蓄水證主方。
(2)蓄血:系瘀血不行,熱結下焦,應攻瘀逐血,可根據輕重緩急,選用桃核承氣湯。
3.太陽病兼證治法
(1)太陽中風兼氣逆作喘,用桂枝湯加厚樸、杏仁治之。
(2)太陽病兼項背強幾幾(即拘急不舒),有汗屬表虛,無汗屬表實,虛用桂枝加葛根湯,實用葛根湯。
? (3)太陽病兼熱郁於內(內熱,煩躁,口渴),有汗屬表虛,無汗屬表實,虛用桂枝二越婢壹湯,實用大青龍湯。
(4)太陽病內挾水飲(幹嘔,痰軟),如表實無汗,心下有水氣,證見發熱惡寒無汗喘咳幹嘔的,治以小青龍湯。如太陽中風而水氣僻積胸脅,證見發熱惡寒汗出頭痛,心下及脅部痞鞭滿痛,幹嘔短氣,表證已解的,用十棗湯(芫花、甘遂、大戟、大棗)攻之。
(5)太陽病兼裏虛不足,如陰陽兩虛心中悸而煩者,治宜以小建中湯。如氣血虧乏,心力不繼,脈結代,心動悸者,治以炙甘草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