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經典 - 求壹篇介紹長沙風物的作文

求壹篇介紹長沙風物的作文

老長沙夏日風物誌

竹鋪子涼席■蒲扇蚊帳■井水潑地□歇涼時有童年的歌聲和遊戲■菜瓜香瓜西瓜■螢火蟲蟋蟀叫■銀河流星及清晨帶露的花草,包壺茶■擲冰棒棍子□聽鬼故事……原來電風扇□空調讓我們失去的不止是夏天■還有豐富得不得了的夏天清涼

□竹鋪子和竹板子

沒有空調,夏夜裏的竹鋪子滿是清涼。在當年夏天,竹鋪子如果能家家必備,這真是壹件好事,可惜很多人家裏並沒有長著四條腿、就是壹張床的竹鋪子。壹般人家卻幾乎都有壹張或數張竹板子。竹板子下面須用板凳撐起來,進入上世紀八十年代,用鐵制蚱蜢腿撐竹板子的人家漸多。竹板子相比竹鋪子,最大缺點就是童年時的我們,在上面打鬧時,常常會和竹板子壹起翻落到地上。

據街坊鄰居閑聊時說,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很多人家連竹板子都沒有,有的人家就將門板撐起來,睡在外面。最奇特的竹床是有人在當年竟將兩根竹扁擔作床,安安穩穩地壹沈睡到大天光。 當年,我五叔叔在長沙化學試劑廠工作,他說,他們單位有個青工夜晚睡在廠裏的板車上。有同事晚上無聊,拖著這輛板車將他丟到湘江大橋旁。第二天他醒來,嚇了壹跳,以為自己夢遊了,壹早只得吃苦耐勞地將板車拖回廠裏去。此亦夏季歇涼的趣事。

過去在外面歇涼,晚上11時後,睡在露天的人家,紛紛喊孩子回家去睡覺,當時長沙夏天的午夜和淩晨的清涼得有寒氣。往往早上早起,看到依然睡在街上竹鋪子上的中青年男人往往緊裹毯子,蜷縮成壹團。

□折扇、棕葉扇和人力風扇

沒有電扇,但是卻有折扇、棕葉扇等各種各樣的扇子,有人搖羽毛扇,幼小的我們就忍不住想起孔明來。

記得當年,夏天來到,在西文廟坪讀小學四年級,就要放暑假,有不少同學帶扇子來,“三英戰呂布”的紙折扇,同學們往往在折扇上歪歪扭扭寫上四句打油詩:

六月天氣熱,扇子借不得。

如果硬要借,等到十二月。

用粽葉扇做的大扇子上往往寫有字,以免遺失和混淆,而有的字,據老人講是用煤油燈熏出來的,我屋裏惠姑娭毑就用煤油燈煙子勞神費力地熏出“惠我清風”四個字。

我們懂事的時候,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晚期,當時長沙已有吊扇,聽大人講,沒有吊扇之前,理發鋪裏的風扇就是掛幾張布毯,請學徒伢子或盲人來扯拽產生涼風。

電影演員王人美在她的回憶錄《我的成名與不幸》中說:她小時候,壹家人住在長沙,她說,“有件事,我印象很深……父親教他們(王人美的小哥哥小姐姐)做了個土風扇,用許多長條的布,系在木棍上,懸掛起來,木棍連有繩子,壹拉繩子,布條前後搖晃,就有涼風……”

□水井成為天然的冰箱

沒有冰箱的時代,長沙市民夏季的飲食是“餐搞餐,頓搞頓”。飯菜到了晚上。壹般會要呷得壹點也不剩。不然,第二天餿掉就可惜了。

據朱運鴻在《長沙工商十子壹條街》壹文中記載:“清末民初,長沙青石橋饒道生屠坊(今解放西路蔡鍔南路口)家的長女‘饒妹子’,不但做事能幹有魄力,砍肉壹刀準,而且有心思。夏季酷熱,有時豬肉售賣不完,她就想到屋後面有只吊井,就把剩肉吊在井內蔭涼,次日出售,肉質仍呈新色,後來這個方法,被長沙同行推廣。”當然酷熱天氣,水井這臺空調的效果實際是很有限的。

□包壺茶很解渴

長沙人家,在夏天常以大瓦壺或瓷壺用“老母葉”泡茶,俗稱“包壺茶”。幾乎每家必備壹壺,晾涼時,可以敞開肚皮咕咚猛喝。“老母葉”泡出來的的茶水最解夏渴。這種包壺茶中,往往還放有擂碎的老姜,據說可以散寒。講究些的人家也會泡些甘草茶。

另有壹些人家,為了解暑,會泡些“人中黃”的茶以解暑。

過去,長沙四怡堂、中華國藥局,長康藥店門口,在夏季均在店門口擺有涼茶,用較少的錢可以喝壹喝苦中帶甜的茶,另有涼茶藥包購買。

據彭瑞強在《湖南商藥局與郭厚坤》壹文中就說:“創建於民國初年的湖南商藥局,急人之所急,不斷擴大免費服務範圍,夏天供應涼茶暑藥,夏秋之季,贈送時疫藥末……不取分文,救者頗不乏人,廣為社會稱道。”

據老人講述,民國時期,長沙稍大的藥店在夏季供應涼茶均不收費,在夏天奔走的往往是“在太陽下流汗”的勞力階層,他們能得到免費的涼茶也算是壹種社會救濟的措施之壹。

□用濕草熏蚊子

民國時,長沙即有蚊香,六合庵蚊香最有名。

建國後,物質壹度匱乏。長沙城內上世紀六十年代熏蚊,據老街坊回憶,人們多半用壹壇子裝填混合少量幹草的濕草,點燃,煙氣滾滾以熏蚊。

當然,在竹鋪子旁歇涼時,仍有蚊子騷擾。這時年幼的孩子乃由可親的母親,邊拍著孩子哼哦搖籃曲,邊搖著扇子驅趕蚊蟲。

蚊帳內壹般也會停留壹些蚊子,當時因電力不穩,家家仍備有有煤油燈。這時家長們會點著小煤油燈,用煤油燈玻璃罩口湊近蚊子用燈火來滅蚊,

□西瓜、甜瓜和菜瓜

據左局街32號的楊新美娭毑介紹,上世紀六十年代,長沙市場上的西瓜不多,起伏那壹天,家家戶戶必排隊買西瓜,雖頂著日頭曝曬,母親們往往置之不顧。至於買來的是白瓜、紅瓜,還是今天見不到的黃瓤瓜,這只伏天的西瓜,亦吃得合家、尤其是小孩子的唇舌間壹片沁甜。七十年代後期西瓜漸多;八十年代,西瓜成為壹些單位的防暑福利。那時的西瓜,都是圓溜溜的,極少長圓,橢圓形的瓜,也很少會吃出化肥味道來。

甜瓜個頭不大,但味道鮮美。菜瓜也讓小孩子們吃得高高興興。還有西紅柿、黃瓜,當年的小孩感覺生吃最好,但大人們往往卻要弄熟了吃。

據說,比我們要大得多的小孩,在當年嘗試過用涼粉籽做成的涼粉,涼粉裏有薄荷的清涼。但大人卻嫌這種涼粉不幹凈,不準小孩食用,今天的人們知道大多數只是與涼粉不同的刮涼粉了。

《長沙市誌》記載:舊俗,“古歷七月初壹,天不亮,即聽到街巷中,有呼賣扯麻糖者,這是長沙獨具特色的夏季應節食品。”我們懂事時,長沙已無扯麻糖,只有秋冬時節用牙膏皮兌換的叮叮可可糖。

酸梅湯,不但紅梅有,過去解放西路上的紅星冷飲店也有。爸爸有個知青朋友魏麗純,就在那家店中,她常趁人不註意,會把我剛剛喝完的酸滿湯又註滿,哇,酷爽又清涼。

□痱子粉、花露水與六壹散

當年的小孩因飲食及防暑條件限制,火毒很重,常常長出沙痱子和大癤子。

每到黃昏沐浴後,但見家家小兒額頭身上搽滿痱子粉,狀若“粉冬瓜”。以至後來,很多人看奇誌大兵的“雙簧”,“哈蜊油”臉上的扮相仍讓很多人很親切。

花露水,既有辣辣的清涼,又有香氣,女孩子感覺打了香壹樣很高興。後來六神花露水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暢銷全城。

六壹散,既可爽膚,亦可沖水服用。但當年的男孩,常常用紙折成噴氣式的物件,將六壹散裝在其中,邊擠壓邊噴到口中來韻味。

□“過得敲”才是好冰棒

當年的冰棒,最重要的質量檢測標準是“過得敲”,沒有融化的冰棒,咂吸起來才韻味。常聽到背著木箱子或泡沫箱子賣冰棒的人在街市呼喊,“冰棒,過得敲的綠豆冰棒”。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印象中,當年的冰棒有三種:3分錢的白糖冰棒,5分錢的綠豆冰棒,8分錢或1毛錢的奶油雪糕。長沙很多大工廠有冰廠,職工發放冰棒票,這是讓商業部門子弟的我們,很羨慕的壹種福利。

~~~~~~~~~~~~~~~~~~~~~~~~~~~~~~~~~~~~~~~~~~~~~~~~~~~~~~~

這些都是長沙最有特色的

樓主可以酌情選擇其中的壹方面,我覺得肯定是很值得韻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