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近年來所謂"暴力美學"是有約定俗成的特定含義的,它就是指在中國的香港發展成熟的壹種藝術趣味和形式探索。它發掘出槍戰、武打動作和場面中的形式感,將其中的形式美感發揚到眩目的程度,忽視或弱化其中的社會功能和道德教化效果。
3.暴力美學首選的表達方式就是“電影”。“電影暴力”,並非僅僅是殘酷的表現血淋淋的肉體摧殘的情節,暴力在這裏是壹種動感的體現,力量的突現。連純粹的言情片中也往往不免要加上壹小部分緊張的暴力情節作為節奏和內容的平衡協調。
4.為什麽現代電影中,從李小龍、阿諾·史瓦辛格、到成龍、李連傑,在眾多的好萊塢明星中動作明星特別的光彩奪目?為什麽電影廠商競相出產表現著極其悲慘的破壞力的“大片”,而觀眾懷著極大的熱情和興趣觀看?不論表現人類壹切美好高尚品質的突現或是反映現實人類的矛盾與無奈,又為什麽都要通過暴力的表現 ?
5.佛洛伊德對人本身的潛意識做過大量深入而詳盡的研究,他認為人的本質,有著壹種所謂“雙重”的特性,即是現在人們常會引用的“人類有建設和破壞的雙重快感”。破壞和發泄的美感,與創造和建設的美感,在人類的身體中並存著,而且並不相互排斥。
輕度的暴力,存在於各個類型的影片中,例如成龍的飛車,李小龍棍打惡人,在銀幕上大受推崇,觀眾也十分喜愛,因為它在視覺感官上給觀眾以刺激,有利於
6.他們內心所謂破壞因素的宣泄,這種因素就像俄狄普斯情節在少年們中心的暗藏,通過諸多文學作品的“拭父”來發散壹樣,它不能在有著道德和法律約束的現實
7.社會中抒發,所以借由電影這種更加逼真的形式,來調節心理的郁積。不少人覺得看完“暴力”的場景之後感覺很愜意,有壹種滿足感,看到暴力場景時,他們心跳加速情緒高漲,電影結束時看到片中主人公最終取得勝利,有的觀眾會產生昂揚奮進的情緒,同時也感到徹底放松需要過好大壹陣子,心情才能恢復常態。
8.強烈的暴力(刻意突出表現的血腥的殺戮本身的等等),往往影片距離其主題的遠近適當,從不強加於某個社會學問題,然而卻把殺戮表現得無比血腥,並不總是壹種可以通過美學方法加以分辨的體驗。社會學家和心理學家發現大多數人也並不喜歡太多的暴力鏡頭,極端的東西太過真實,作為藝術作品是失敗的。
9.經典的暴力美學代表作:
《大逃殺》 、《低俗小說》、《殺手雷昂》、《變臉》、《天生殺人狂》、《駭客帝國》 、《斷箭行動》、《奪面雙雄》、《英雄本色1-3》、《縱橫四海》 、《臥虎藏龍》 、《英雄》、《十面埋伏》、《龍爭虎鬥》、《死亡遊戲》、《我是誰 》、《醉拳系列》、《警察故事系列》等。
10.在”暴力美學”不斷發展成熟的今天,我們將有機會欣賞到更多更精彩的“暴力美學”作品。以滿足我們已被壓抑的破壞沖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