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經典 - “無怖亦無憂”出自哪裏?全詩是什麽?

“無怖亦無憂”出自哪裏?全詩是什麽?

出處:《妙色王求法偈》

原文:

佛曰: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伽葉:如何能為離於愛者?

佛曰: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即為離於愛者。

伽葉:釋尊,人生八苦,生、老、病、死、行、愛別離、求不得、怨憎會。如何無我無相,無欲無求?

佛曰:愛別離,怨憎會,撒手西歸,全無是類。不過是滿眼空花,壹片虛幻。

伽葉:釋尊,世人業力無為,何易?

佛曰:種如是因,收如是果,壹切唯心造。

伽葉:世人心裏如何能及?

佛曰:坐亦禪,行亦禪,壹花壹世界,壹葉壹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

伽葉:有業必有相,相亂人心,如何?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全文翻譯:

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既不回頭,何必不忘。既然無緣,何須誓言。今日種種,似水無痕。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由愛生嗔,由愛生恨,由愛生癡,由愛生念。從別後嗔恨癡念 皆化為寸寸相思。 相思相望不相親,薄情轉是多情累,曲曲柔腸碎。

從喜生憂患,從喜生怖畏,離喜無憂患,何處有怖畏? 從愛生憂患,從愛生怖畏,離愛無憂患,何處有怖畏? 是故莫愛著,愛別離為苦,若無愛與憎,彼即無羈縛。

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而法相宛然,即為離於愛者。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變萬物皆不變,心不動萬物皆不動。

愛別離,怨憎會,撒手西歸,全無是類,不過是滿眼空花,壹片虛幻。

在佛教的愛情觀裏,愛分為兩大類:

壹類是有汙染的愛,指與無明煩惱相對應,有執著,有占有欲,稱為“貪愛”,此類被歸為心所法裏的根本煩惱“貪”;

壹類是無汙染的愛,常常譯作敬愛,在梵文裏寫作preman、priya,指對佛陀、老師、真理等的熱愛,此類被歸為善心所法裏的“信”。

與此類似的,大乘《大般涅槃經》裏有類似的分類,將此分為了“惡鬼愛”和“法愛”(Deharma-premau)。佛典裏經常把夫妻之間的愛歸為貪愛,因為夫妻之愛總是以占有欲等為基礎。

分辨貪愛和法愛,其中壹個重要的標準就是占有欲,也即是以我為中心,愛別人實質是愛自己,愛對方,無不是想得到對方的回愛,以驅除自己的孤獨寂寞感,發泄自己的愛欲。

擴展資料

關於無憂亦無怖的相關故事:

在古代婆羅病斯王國,有壹位叫妙色王的國王,妙色王治國有方,把國家治理得國富民豐,他自己更是大富大貴,有壹位美麗的妻子和壹個可愛的兒子。

這妙色王雖然大富大貴,卻並不沈溺於富貴,而是對如何獲取生命超越的妙法滿懷渴慕。為了得聞妙法,妙色王把裝滿金寶的箱子懸吊在木竿上,然後鳴鼓召告四方,"如果有誰能為我講解妙法,我就把金箱送給他。"

天帝知道後,就化身為壹個兇惡的夜叉去見妙色王,說"我能告訴妳妙法,但我現在又饑又渴,需要先吃點東西。"妙色王就叫廚子端來食物,但夜叉說;"我不吃平常的食物,我只吃人的熱血肉。

"妙色王說,"哪裏去找人的熱血肉給妳吃呢?"夜叉說,"那就把妳的兒子給我吃。"

妙色王聽後,雖然為難,但慕法情切,就把兒子送給夜叉狼吞虎咽地當場吃了。夜叉吃完後說:"我還感覺餓,快把妳的妻子送給我吃。"

於是又把妙色王的妻子吃了。可是夜叉仍不立即說法,他對妙色王說,"我還是沒吃飽,現在請把妳自己的身體拿給我吃。"

妙色王面無難色地回答說:"我很願意把自己送給妳吃,但我死了,又怎能聽到妳講法呢?妳先讓我聞法,我聽完後馬上讓妳吃。"於是他們約定後,夜叉就向妙色王宣法:"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受者,無憂亦無怖。"

妙色王聞此妙法,無限歡喜,欣然對夜叉說:"我已覺悟了,快請把我吃掉。"這時天帝見妙色王心念堅定,知他必獲大智慧,就恢復原形,把他的妻兒還給他。

並贊美他說:"妳追求生命超越的信念很堅定,已經使妳破除了煩惱,去掉了愚癡,超脫了生死,不久就會成就正果。"

百度百科-無憂無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