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則問,不能則學。意思是不會就學,不懂就問。
出處:《荀子·非十二子》:“不知則問,不能則學,雖能必讓,然後為德。”
譯文:不知道的就要問,不會做的就要學,即使能做也要謙讓,這樣才能成為有德行的人。
示例:《韓詩外傳》六:“不能則學,不知則問。雖知必讓,然後為知。”
作品簡介
《荀子》是戰國時期荀子和弟子們整理或記錄他人言行的哲學著作。《荀子》全書壹***32篇,其觀點與荀子的壹貫主張是壹致的。在前27篇中,也有幾篇,如《議兵》、《大略》等可能是他的學生整理而成的。
《荀子》壹書今存三十二篇,除少數篇章外,大部分是他自己所寫。他的文章擅長說理,組織嚴密,分析透辟,善於取譬,常用排比句增強議論的氣勢,語言富贍警煉,有很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