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è xìng xīn lǐ xué
2 英文參考indivedual psychology
3 註解個性心理學(indivedual?psychology)亦稱阿德勒心理學。1911年阿德勒與弗洛伊德分裂後創建。壹般人常把它誤解為有關個人或個別差異的心理學,實指壹個人的個性,視個人為壹個整體。最近有人建議改稱"整體心理學",以免誤會。
該心理學與弗洛伊德在諸如性的因素、人格、潛意識、夢、快樂與痛苦及神經癥的病因和療法等壹系列重大問題上都有分歧。強調人格的整體性和統壹性。個人的精神生活總有壹個在不斷追求的總目標,即追求優越。但人對優越的渴望基於壹種天生的自卑感。
阿德勒最初強調的自卑感限於生理器官的缺陷,後來才把它擴展到心理的社會方面。兒童由於自身軟弱無能,總有自卑情緒,為克服自卑感才產生補償作用甚至超補償作用,由此而成為追求優越的基本動力。
他提出"生活風格"說,反映了家庭的社會環境對性格形成的決定性影響。他強調人的性格約在5歲時已在家庭中形成。生活風格即性格類型決定於家族情境和家庭氣氛,如出生順序、有無父母及家庭成員之間的情緒關系和性質等。
晚年他還提出"創造性自我"的概念,認為它是在塑自己的人格中起著有意識的主動作用,這已帶有意誌自由論的神秘色彩了。
阿德勒體系中最重要的概念之壹"社會興趣"是在1918年以後提出的。它體現著對別人的思想、感情和經驗的壹種設身處地的理解能力,包括了對現在和未來的全人類感情。這時,他認為正常人所所追求的不是個人的成功和優越,而是整個社會的幸福。個人的社會興趣是對個體的人的每壹天然弱點的必然補充。這樣,他就把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協調起來,建成了他的社會心理學和壹種有價值觀的心理學。
該心理學在探討在其生活風格形成時人際關系間的失常現象,尋求其"私人邏輯"中的隱藏的動機、自衛傾向及所欲保存的生活風格的虛偽性。診斷方法包括動力性的心理測驗、社會心理結構測定、會談、差別診斷、語言系統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