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古琴,有緣結識了暢然老師。古琴於他來講並非科班出身,但他卻具童子功。
暢然老師乃江蘇南通人士,幼時有壹長者鄰居擅古琴,頗得古琴精要,琴聲每每吸引暢然老師。
長者觀察孺子可教也,即收暢然老師為徒,隔三岔五教他彈琴。但暢然老師並未將古琴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追求。
他求學、當兵,後壹直在海軍院校任教,所教專業為高等數學·微積分,與古琴沒有壹毛錢關系。部隊轉業後即來到珠海,仍從事高等數學教學工作。
暢然老師風流倜儻,多才多藝。書法、篆刻、國畫樣樣都能拿得起來,古琴更是他的強項。
臨近退休前幾年,暢然老師忍痛割愛了其它興趣愛好,決意主攻古琴。
古人雲“君子之座,必左琴右書”、“君子以琴書自娛”、“琴者禁也,禁邪歸正,以和人心”,說的都是中國文人的內在修養與生活態度。讀書可聖賢,彈琴則使內心和諧。以琴修身養性,陶冶情操,以書拓展知識,增長才幹。
暢然老師乃堂堂的正人君子,幾十年的教書生涯已足使他學富以車載鬥量。“左琴右書”不能有失偏頗,退休後,當以琴修身養性,娛己兼娛(育)人了。
於是暢然老師成立了“琴社”,以琴會友,亦師亦友,同道中人會聚於此,撫琴品茗,談笑風生,暢哉快哉!
並非所有來拜師學琴的都收下,暢然老師有“三不教”:兒童不教;壹般的年輕人不教;品行有缺失的人不教。
究其原因,暢然老師不以教琴為生,所以不教兒童;有修養、有閱歷,方能把古琴彈出味道來,所以壹般的年輕人不教;該具備的條件都具備,但品行有所缺失,會有褻瀆古琴之嫌,所以這樣的人也不教。
我和先生皆拜師於暢然老師,跟老師在壹起,學琴也好、聊天也好,我們都受益非淺。
這幾天,我在自學古琴曲《鳳求凰》。
《鳳求凰》傳說是漢代的古琴曲,演繹了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愛情故事。以“鳳求凰”為通體比興,不僅包含了熱烈的求偶,而且也象征著男女主人公理想的非凡,誌趣的高尚,知音的默契等豐富的意蘊。
知曉了琴曲的上述背景,並熟稔於心,才能通過古琴的各種指法,彈出味道醇厚感人的曲子。
通過彈古琴曲子,方明白了暢然老師“三不教”的個中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