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上市公司財務信息舞弊的具體表現
上市公司會計舞弊表現為公司的財務數據不能準確反映上市公司的真實經營狀況,即信息失真。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違反法律規定的惡意偽造。
如偽造原始會計憑證、偽造合同、虛增銷售收入等。這種欺詐行為非常惡劣,純屬虛榮心作祟。
(2)虛假包裝、關聯交易或報表重組導致的業績虛胖。
上市公司為了首次發行股票、再融資和扭虧,使出各種欺詐手段。大部分第壹次上市的公司都不是整體上市。剝離非經營性資產,最優質的資產上市,但先天發育不良,生產經營往往通過關聯交易進行;關聯交易的發生是非市場化的,產品的定價受到高度管制,因此這種交易形成的業績往往不可靠;報重組形成的業績只能解燃眉之急,不具有可持續性。這個表現也是假的。這種表現虛胖,往往會在來年露出醜臉。
(3)利用非經常性損益粉飾業績。非經常性損益本質上是壹次性收益,穩定性和可靠性較差。
(4)利用會計政策控制利潤。這種手段的使用有時候是在法律範圍內,影響的量不是很大。但在關鍵時刻也能立竿見影。
二,上市公司財務信息失真的識別
會計造假手段再高明,也不會完全脫離實際。因此,依托上市公司三大會計報表,結合上市公司行業基本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初步判斷上市公司是否存在做假賬的可能性。
(1)用毛利率或主營業務利潤率判斷上市公司利潤的真實性。
壹個公司要想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保持主營業務的利潤率或毛利率在壹個穩定的值,保持在同行業的前列是非常重要的。在壹個完全競爭的市場中,很難長期保持在行業的最前沿。如果壹個企業的指標異常高於同行業的平均水平,就要持懷疑和謹慎的態度對待。以藍田為例,2000年年報和2001中報顯示,藍田水產的平均毛利率約為32%,飲料約為46%,同行的神寶約為20%,知名品牌承德露露不到30%。從公司銷售的產品結構來看,相關產品應該都是低附加值的商品,高得驚人的毛利率真的讓人難以相信。
(2)判斷應收賬款增長率是否大大超過銷售收入增長率。
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環境中,企業保持壹定的賒銷量以擴大銷售範圍是正常的。各行業的不同特點和競爭程度也導致了主營業務收入與應收賬款比率(應收賬款周轉率)的差異。比如商業企業壹般采用現金銷售,周轉率要高壹些。但如果應收賬款周轉率慢,或者應收賬款增速驚人,那麽就應該對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真實性產生懷疑,可能是關聯交易產生的虛假銷售收入,應收賬款是長期的。如北大科技在2000年主營業務收入大幅下降的同時,應收賬款、預付賬款和其他應收款大幅增加。應收賬款、預付賬款及其他應收款余額合計比上年末增加25,984.35萬元,增長率為65,438+0,865,438+0.96%。
(3)判斷公司繳納的所得稅,並與利潤總額進行比較。
目前上市公司所得稅采取先征後返的政策,所得稅稅率現在壹般為33%。所得稅的計稅基礎是從利潤總額中調整應納稅所得額,但總的來說差別不大。如果繳納的所得稅占利潤總額的比例遠遠小於公司的所得稅稅率,就說明公司的利潤總額很可能是虛的。財經記者對尹的質疑之壹是該公司少交所得稅。
(4)判斷公司利潤是否來自主營業務利潤總額的構成。
主要有三個層次:利潤總額κ營業利潤+投資收益+營業外收支+補貼收益。對於非投資管理型企業來說,營業利潤表示公司主營業務的利潤,也是公司利潤總額的主要來源。目前存在部分上市公司“以投資收益領先”的現象,說明以投資收益操縱利潤的現象普遍存在。上市公司的投資收益大多屬於壹次性的,靠非經常性損益支撐的業績只能是“曇花壹現”。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上市公司的造假並非無懈可擊。只要投資者能夠認真閱讀財務報表,采用縱向和橫向比較的方法,就能從中發現壹些問題,避免自己的巨大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