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學生受益於課前的充分準備。
德育要滲透於學科之中,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註重情感的培養,做到“潤物細無聲”這不僅需要教師熟練恰當地運用教材內容,也與教師課前的充分準備密切相關。
2.課堂教學,德育滲透。
目前的信息技術教材中沒有現成的德育內容,那麽如何加強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效果呢?我在教學實踐中體會到,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德育滲透首先要從實際教材和學科特點出發,依附於平時的知識教學或計算機訓練。德育自然滲透在教學中,讓學生不覺得自己在接受思想教育。
比如在介紹電腦基礎知識的時候,我們強調的是在Windows中關閉電腦的步驟,而不是直接關閉電源。讓他們知道這是為了延長電腦的使用壽命,保護電腦中數據的安全。這種教育使學生在無形中養成了愛護電腦的好習慣。
3.註重評價和德育滲透。
在評價過程中要滲透道德教育,信息社會對學生信息道德的培養非常重要。比如每節課結束前,表揚優秀進步的同學,鼓勵落後的同學。學生得到老師的肯定後會更有興趣,以後會更加努力學習。要求學生在作品中是否摘抄了任何網站的文章,在最後註明,讓學生意識到版權,不侵犯他人的知識產權;不能交流信息,不能通過收發郵件等方式互相取笑。這些事雖小,但其實是壹種教育。通過評價,引導學生將所學的信息技術遷移到學習和生活中,真正體現了“整體性、綜合性、終身性”的目標。
二、結合教材,利用媒體,聯系生活
1.結合教材滲透德育。
通過介紹計算機發展史,讓學生看到我國計算機發展水平與國外的差距,從而產生危機感,培養愛國情懷,從小努力為國爭光。當然,同學們也要看到國產軟件發展的希望。比如在學習使用金山WPS的時候,告訴學生這是中國人開發的,適合中國人使用的優秀文字處理軟件。我們在講病毒的時候,會重點向學生介紹王江民等國內軟件開發領域的知名人物,為學生樹立榜樣,鼓勵他們好好學習,做壹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還有,在講授Powerpoint制作時,在以“美麗校園”為主題的內容中滲透了熱愛和關愛學校的教育;在“制作賀卡”的任務中,要進行友誼、親情、敬老的教育。
信息技術教材中德育的切入點比比皆是。關鍵是教師要以德育為己任,善於發現並創造性地運用這些教育因素,有目的、有系統地將德育融入教學,達到教書育人的雙重效果。
2.利用媒體滲透德育。
在講授圖片搜索與保存的內容時,可以利用媒體來傳遞江蘇的美景。將江蘇人的風土人情、勤勞善良、熱情好客、聰明才智展現在學生面前。通過文本閱讀、圖片欣賞、視頻瀏覽等綜合媒體手段,教育學生認識家鄉、熱愛家鄉的情感意識,激發學生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責任感。
3.聯系生活,結合教學,滲透德育。
思想教育以時事為主題選擇任務進行。如果每個老師都能聯系生活,在課堂中加入德育內容,那麽我們的課堂德育就會變得豐富多彩。
第三,關註學生,熱愛學生。
1.尊重每壹個學生的生命價值。
如何對待學生,是我們在教學活動中實施德育滲透的潛在前提。葉瀾教授認為:“每個學生都有獨特的、不可替代的價值,是寶貴的教學資源。”我們應該摒棄傳統的“優等生”、“差生”的觀念,我們面對的是壹個個鮮活的、有血有肉的、性格各異的生命。教師應該承認並註意差異。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差異,我們的課堂教學才會豐富多彩,才會更貼近生活,才會更有創造性和創新性。尊重每個學生獨特的生命價值,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不僅源於法律的規範,更源於教師對自己職業的認可和對學生的熱愛。
2.註重學生素質的提高。
德育的重要任務之壹是實現學生從自然人向社會人的轉變。讓學生了解和珍惜生命,培養積極的情感,培養高雅的審美情趣,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提高社會責任感。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創設情境,加以引導,逐步滲透。比如讓學生制作電子賀卡給親朋好友送去真摯的祝福,在討論主題時盡量引導學生把對親朋好友的愛上升到愛社會上更多需要關心和幫助的人,甚至是愛國家和民族,讓他們認識到這種愛只有大家齊心協力才能實現。
3.培養個人主動發展的能力。
培養個體的主動發展能力是基礎教育中開發人的生命潛能的最根本的任務。在學習過程中,有些同學不習慣獨立思考,不習慣分組嘗試或解決問題,而只喜歡向老師請教,直接得到答案。這時候就要鼓勵他們去思考,去嘗試自己。久而久之,學生就會養成主動學習和思考的習慣。記得第壹次做評價的講座,大部分同學都不想上講臺介紹自己的作品。在老師和學生的鼓勵下,經過壹段時間的鍛煉,學生們不僅變得活躍起來,而且爭先恐後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學生變得更有活力,更有活力,更生動,更獨立。
第四,註重合作,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信息技術課壹人壹臺電腦的格局,很容易讓學生相互隔離。學生寫完作業,缺乏討論氛圍,但寫完作業後,往往會玩遊戲。為解決這壹問題,在了解班內學生後,在教師的配合下,自由組合並分組,以小組為學習的基本單位,開展生生合作、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通過小組成員的合作學習,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集體合作能力和人際關系處理能力,培養他們的團隊精神。
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小組成員先討論確定需要做什麽,然後分工。組長負責協調。遇到困難,先向隊裏求助。如果團隊解決不了,就找其他團隊成員或者老師幫忙。這個過程培養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信息素養,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讓學生學會了贊美和欣賞他人的成就,從而分享與群體成功合作的喜悅。
第五,趨利避害,加強引導,掌握網絡道德教育的主動權
對於青少年來說,上網是非常受歡迎的學習內容。但是面對紛繁復雜的網站,如何才能給孩子壹個安全健康的網絡空間呢?這正是所有家長和老師關心的問題。通過壹些事例在課堂上進行必要的教育,如“上海兩名女中學生因見網友離家30多天,身心受到傷害”。以及其他案例,教育學生謹慎與網友交友,不要隨意與網友見面;宣傳《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使其善於網上學習,不瀏覽不良信息。
當然,網絡技術也有育人的優勢。上網時,我特別註意搜索與中學生相關的網站,選擇有價值的網站或中學生論壇推薦給學生,引導他們有效上網,避免在網上“瞎逛”,如“中國中學生報”、“中學生在線”。
最好的教育與最重要的人生課程相結合。教師必須清醒認識德育滲透的重要性,把握德育滲透的意蘊,註重德育滲透的有效性,在課堂教學中有效滲透德育,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氛圍中達到德育和智育的雙重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