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行到此水西流典故如下:
國清寺外豐幹橋畔,有壹座題為“壹行到此水西流”的石碑。這是為了紀念唐代著名的天文學家壹行到這裏學算而建的。“壹行到此水西流”是壹個典故,揭開這個典故的謎底要從壹行禪師的身份入手。
壹行禪師是唐代高僧,他姓遂,河北巨鹿人,張公瑾之孫。開元年間(713—741年),唐玄宗強迫他來到長安,將他安置在光太殿,著有《攝調伏藏》、《釋氏系錄》、《開元大衍歷》、《大日經疏》等書,死後謚號大悲禪師。
他是中國佛教密宗之祖,歷數、天文學家。721年,壹行到天臺山國清寺。他為什麽要去國清寺呢?開元九年(721年),因為通行的舊歷法推算日食不準,唐玄宗降旨請壹行禪師編撰新歷。壹行在比較各家歷法的基礎上,提出了新的方案。
編撰中,遇到了天文數學上的難題。他到處請教,總是不得要領。後來得知國清寺有位達真大師精通數學,就不遠萬裏跋山涉水前來尋師。這壹天,正是連日大雨之後。達真大師正與僧眾壹起在寺內排籌布算,算著算著,突然說:“今天合當有壹位弟子前來求算。”
過了好久,大師又自言自語:“門前水西流,遠客該到了”徒弟們都感到奇怪。“京都壹行禪師到?”壹聲稟告,打斷了徒弟們的竊竊私語。達真立即率領僧眾接出山門,和壹行在豐幹橋上稽首相見。剎那間,“嘩啦”壹聲,橋下澗水壹反常態,向西滾滾流去。
這種壹反常態的景觀便是天臺八景之壹的“雙澗回瀾”奇觀了,那麽這個景觀的奇特之處在哪裏呢?所謂雙澗,是指發源於天臺北山的北澗和發源於靈芝峰黃泥山岡的西澗。兩澗水匯合於寺外的豐幹橋畔,向東流去,入赭溪。北澗自北山而下,曲折奔流幾十裏,始至國清;而西澗從靈芝峰上直湍而下,流程僅二三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