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解釋 - 1864年戰爭:被當成墊腳石

1864年戰爭:被當成墊腳石

1864年戰爭:被當成墊腳石

前因

石勒蘇益格戰爭:1848-1850年,荷爾施泰因和石勒蘇益格為擺脫丹麥控制,加入德意誌聯邦而掀起叛亂,但在丹麥軍隊的鎮壓下以失敗告終。

1864年,普魯士以丹麥非法吞並石勒蘇益格為借口,聯合奧地利發動對丹麥的戰爭。結果丹麥戰敗,丟失了大片領土。

圍繞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施泰因的歸屬問題,丹麥與德意誌之間早已心懷齟齬。

第壹次石勒蘇益格戰爭後,在英國等國的協調下,雙方暫時達成協議。荷爾施泰因加入德意誌聯邦,而石勒蘇益格仍是丹麥的屬地,丹麥國王對兩公國享有最高權力。

表面上看來,這是壹個合情合理的解決辦法。但實際上,雙方都對這個結果感到很不滿意。再說,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施泰因在歷史上壹直是聯合在壹起的,如今讓它們分屬兩個國家,大家都感到非常別扭。

此後,德意誌聯邦常常插手石勒蘇益格的事務,這更是讓丹麥氣急敗壞。德意誌想吞並石勒蘇益格的心思路人皆知,與其如此,倒不如讓丹麥先發制人。

1863年,丹麥議會通過決議,要將石勒蘇益格正式納入丹麥的統治下,與丹麥***同實行同壹部憲法,以此斷絕德意誌的騷擾。

正當法案遞交給國王,等待簽署時,丹麥國王弗裏德裏克七世卻突然去世了。這壹變動讓局勢更加復雜。

按照之前的協議,荷爾施泰因和石勒蘇益格是弗裏德裏克七世的私人領地,而不是丹麥的領土。如今弗裏德裏克去世,兩公國的歸屬更加懸而未決。

新繼任的丹麥國王克裏斯蒂安九世面對的是壹個兩難的局面。但為了贏得丹麥人民的支持,他還是毅然地簽署新的法令,兼並石勒蘇益格。

這下可正好給普魯士提供了借口。普魯士的“鐵血首相”俾斯麥利用德意誌人民普遍的不滿心理,痛斥丹麥違背協議。他還成功地拉攏另壹個強大的德意誌邦國——奧地利,與自己站在同壹戰線反對丹麥。

在普魯士和奧地利的支持下,薩克森和漢諾威這兩個小德意誌邦國,首先派出軍隊進駐荷爾施泰因,向丹麥示威。普奧兩國也積極展開軍事動員,做好戰爭準備。

1864年2月,普奧正式向克裏斯蒂安九世下達宣戰書,雙方的戰爭已經不可避免。普奧聯軍已經渡過艾達河,向石勒蘇益格境內進軍。

克裏斯蒂安九世也迅速組織起軍隊應戰。在他簽署法令的壹瞬間,他就知道普魯士不會善罷甘休的。但他們沒有想到的是,丹麥軍隊完全不是普奧聯軍的對手,壹路且戰且退,戰局對丹麥非常不利。

交戰不利的丹麥軍隊只好退守弗雷德裏西亞等軍事要塞,以逸待勞。但普奧聯軍不依不撓,即便付出慘重的代價,也要攻下要塞。

4月28日,在聯軍的持續進攻下,弗裏德裏希亞要塞陷落了。丹麥軍隊在正面交戰中不是聯軍的對手,現在也已經無險可守,只好把希望寄托於海軍。

丹麥艦隊確實實力不凡,在黑爾戈蘭島附近對普奧聯合艦隊發起攻擊,摧毀了對方的壹艘軍艦。但在激烈的交戰中,丹麥也占不到壹點好處。想要憑借海戰擊敗對手的希望也破滅了。

丹麥已經無心戀戰,正巧英國提議兩國進行和平談判,便欣然接受。談判過程中,普奧兩國憑借在戰場上的壹系列勝利,要挾丹麥割讓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施泰因兩地。丹麥表示無法接受。

於是,普奧聯軍再度發起進攻,並壹舉攻占了丹麥的阿爾斯島。形勢已經再明朗不過了,丹麥若還是堅持戰鬥,遲早連整個國家都保不住了。無奈之下,克裏斯蒂安九世只好接受了普奧的條件。

10月,雙方簽訂《維也納和約》,丹麥正式將石勒蘇益格、荷爾施泰因以及勞恩堡地區割讓給德意誌聯邦。這場戰爭以丹麥的徹底失敗宣告終結。

後果

丹麥收回北石勒蘇益格:1920年,壹戰結束後,按照全民公投,丹麥國王克裏斯蒂安十世成功收復北石勒蘇益格。

結論

1864年戰爭是長期以來丹麥與德意誌爭奪石勒蘇益格、荷爾施泰因地區矛盾的壹次集中爆發。丹麥的失敗讓它失去了兩個公國,國家領土再次大大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