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解釋 - 去燕山腳下六渡河,看漫山遍野栗樹海

去燕山腳下六渡河,看漫山遍野栗樹海

“京郊板栗第壹村”

燕山南麓,長城腳下,距北京市區大約65公裏的地方,有個名為 六渡河 的小村莊。

小村莊盛產色澤油亮、口感甜糯的 燕山板栗 ,有著“ 京郊板栗第壹村 ”的美稱。

能稱“第壹”, 產量 上自然要說得過去,豐年時,這座僅有500多人居住的小村莊,板栗產量高達 120萬斤

除了產量,這裏種植板栗的 歷史 也十分悠久,早在 戰國時期 ,北京壹帶所處的燕地,就已經種植板栗了。司馬遷《史記》裏載:“安邑千樹棗, 燕秦千樹栗 ……”

從伐木燒炭到栗樹滿山

雖說戰國時期六渡河村所在地就有栗樹,但六渡河人真正 廣泛種植 ,並以此為生,還要到 明嘉靖年間

六渡河人的祖先是 明初 從山西移民而來,處在山區的六渡河,沒有耕地,難產糧食,人們便 伐木燒窯 ,通過賣炭 勉強度日

直到明嘉靖年間,朝廷下令在九邊之地栽種樹木,明朝駐軍開始在距六渡河不遠的 慕田峪長城 廣植栗樹,六渡河的先人由此學會了 種植技術

因為特殊的地質條件和氣候條件,這裏產出的板栗格外甜糯,由此享譽京城,到清代時甚至成為了 朝廷貢品

靠著小小的板栗,六渡河人擺脫了 伐木燒炭 的日子,黑煙滾滾的小山村,變成了 栗樹滿山 、鳥語花香的世外桃源。

路通了,銷路就通了

但群山阻隔, 交通不便 ,卻始終制約著村莊的發展。

20世紀90年代時,村中有壹條可以通往山外的路,但道路只有壹米寬, 只能走馬車

當時壹輛馬車能拉 3000斤 板栗,但村裏的板栗產量已經達到了 50多萬斤 ,單靠馬車根本無法完成如此大重量的運輸。

看著堆積如山的栗子,六渡河人坐不住了,壹定要 修路

然而那時的村集體沒有收入,修路的事項,都得大夥兒自己想辦法。當時的村支書通過 貸款 籌到了錢,村民們則自帶幹糧、拿著鋼釬鐵錘去 賣力氣

僅僅用了半年的時間,崎嶇的小路,就被拓寬成了 平坦的大道

從此,村民們再也不需要出村賣板栗,每到收獲時節,商販們便開著卡車直接進村收購。

村裏的 農產品運了出去 ,外面的人才和資金逐漸被引進來,小山村自此踏上了發展之路。

科學種植,小年變豐年

2001年,懷柔成立了 板栗試驗站 ,壹大批懂技術、有經驗的技術員走到了田間地頭。

但初來乍到的技術員,卻遭遇了“ 冷遇 ”。因為他們壹來就讓村民們 砍掉 栗樹繁多的枝杈。

在村民傳統的意識裏,多枝杈就意味著多長果子,砍掉了,豈不 影響收成

後來,在村民備受信任的鄉村醫生老黃的勸說下,才逐漸有人答應 試試

而這壹試不得了,不但 增產增收 ,而且品質也變好了。嘗到甜頭的六渡河人開始信任 科學種植的力量

這幾年,試驗站又提出在百年老栗樹上 嫁接新品種 的方案,老黃也嫁接了自家的栗樹。

本來按照 自然規律 ,板栗收獲分 大小年 ,大年時,老黃家的栗樹能收獲 壹萬兩千多斤 ,小年時產量會 減半

在采用了新的嫁接方案後,老黃 小年 的收獲也超過了 壹萬斤 。科學種植的成果, 把小年也變成了豐年

進入新世紀後,懷柔開始對燕山板栗種植區進行整體打造,以栗花溝為主體,修建起穿越六渡河村,長達八公裏的鄉村公路。區域 旅遊 的發展,極大地帶動了六渡河村的 旅遊 產業,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今晚20:00,鎖定CCTV4,去燕山腳下六渡河,看漫山遍野栗樹海。

《記住鄉愁》 鄉村振興系列

播出內容:

《六渡河村——清風拂栗海 萬裏渡河來》

播出時間:

1月7日(周五)20點

播出頻道:

CCTV-4 中文國際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