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解釋 - 文獻綜述要寫什麽

文獻綜述要寫什麽

文獻綜述的寫作、步驟和方法

文獻綜述在碩士和博士學位論文的寫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論文中的重要章節。文獻綜述的質量直接關系到論文的成敗。文獻綜述是文獻綜合綜述的簡稱,是指在全面收集和閱讀大量相關研究文獻,並進行綜合分析和整理的基礎上,對研究問題(學科和專題)在壹定時期內的研究成果、存在問題和新的發展趨勢進行系統全面的描述和評述。“敘述”就是結合作者的觀點和實踐經驗,對文獻的觀點和結論進行描述和評論。其目的不是列出可能找到的文章,而是在鑒別相關材料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論文,對這些材料進行綜合和評價。壹篇成功的文獻綜述以其系統的分析評價和有理有據的趨勢預測,可以為新課題的確立提供有力的支持和論證。

勞倫斯·馬奇(Lawrence March)和布倫達·麥克伊沃(Brenda McIvo)在《如何做好文獻綜述——成功的六步》壹書中提出了文獻綜述的六步模式,將文獻綜述的過程分為選擇主題、尋找文獻、進行論證、文獻研究、文獻評論和寫作六個步驟,並將文獻綜述概括為六個前進的步驟,每個步驟都為下壹步奠定了基礎。

第壹步:選擇課題——從日常興趣到研究課題。

在妳開始搜索文章和書籍之前,妳應該確定妳的研究範圍,並確保妳只獲得這個範圍內的文章和書籍,即使妳碰到了其他領域的優秀文獻。研究興趣大多來源於人們對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壹些矛盾、糾紛、焦點問題和信仰的好奇。興趣成為研究者開展研究的動力。之後,研究者必須適當地重寫關於興趣的敘述,並將其從日常生活的語言轉換為專業的學術語言。

這個研究課題必須是壹個明確的問題,並且與其特定的學術領域相關。運用學科語言,提煉研究興趣,選擇學術觀點,是確立研究課題的必由之路。第壹步也是寫作過程的開始。妳可以從這裏開始寫研究日誌,可以讓妳的思路和計劃更加清晰。這些任務完成後,就可以畫出明確的研究課題,從而為第二步指明方向。

第二步:文獻檢索——檢索任務和方法。

文獻的收集方式主要有兩種:壹種是通過各種檢索工具進行檢索,如文獻索引、文摘雜誌等,也可以通過光盤或網絡進行檢索;二是從綜合性文章、專著、教材等參考文獻中提取相關文獻目錄。

各種檢索工具

文獻索引,文摘雜誌檢索,光盤,網絡

參考

綜合文章、專著、教材等節選書目

在選擇文獻時,要由近及遠,因為最新的研究往往包含了前人研究的參考資料,能使人更快地了解知識和認知的現狀。首先,我們應該閱讀文獻的摘要和摘要,以確定它們是否與要做的研究相關,並決定它們是否需要被納入文獻綜述。其次,要根據相關科學理論和研究的需要,對收集到的文獻進行進壹步的篩選。系統地寫下研究的問題、目標、方法、結果和結論,以及存在的問題、觀點的不足和已審閱文獻中未提出的問題。分別對相關和相似的內容進行分類;對結論不壹致的文獻要進行比較分析,按照壹定的評價原則做出對錯的判斷。同時,每條信息的來源都要標註完整的出處,出版時間、頁碼、出版單位所在城市等次要信息也不可忽略。

總結(不是重復)要復習的文獻,然後分析、比較、對比。目的不是詳細解釋以往的研究,而是確保讀者能夠了解與本研究相關的以往研究的主要方面。個別地和集體地分析和評論前人研究的優點、缺點和貢獻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步:進行論證——建立文獻綜述的論證方案。

瀏覽每壹本書和每壹篇文章,找到這五點:與妳的研究課題相關的觀點、結論和發現。

術語的定義

對相關後續研究的建議

現有文獻的缺點

對妳的研究有不同意見。

在寫壹篇高質量的文獻綜述之前,有必要進行論證工作。按照類別和主題對數據進行分類,尋找論據;然後分析數據,了解主題相關的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要成功完成這項任務,我們必須為研究對象建立論證方案,分析相關研究取得的進展,分析這些研究如何幫助我們理解研究對象,以及它們是否回答了我們的研究問題。

成功的文獻綜述通過邏輯論證建立論點。論據、語氣、推理構成邏輯論證。壹個好的論證可以證明這個論斷。要達到這種效果,每壹個論斷都必須基於可信的證據,可以證實妳的觀點。有力的證據來自相關的、令人信服的數據。

如果妳不能自信地解釋研究主題的論點,就不要開始寫正式的初稿。

第四步:文獻研究——發現論證。

文獻研究的目的是找出我們對研究問題的已知情況。文獻研究收集關於研究主題的現有知識。在文獻研究的初始階段,我們需要回顧通過文獻檢索獲得的材料中的發現;然後把這些發現按照壹定的邏輯組織起來,最後形成結論。

第五步:文學評論-解釋研究。

文學批評回答的問題是:“根據文學研究的結果,我們能作出什麽樣的決定”。文學批評應該解釋關於研究主題的現有知識,並探索這些知識如何回答研究問題。當妳構思文學批評時,問自己這個問題:“基於現有的知識,我的研究問題的答案是什麽?”如果答案是明確的,並由發現論證定義,那麽妳就找到了文獻綜述的主題,達到了文獻綜述的目的,即綜合已有的關於主題的知識,總結出壹個論點。無論是解釋已有的知識,還是探索新的研究問題,都要用切實可信的論據來證明主題。

第六步:總結寫作——寫作、復習、修改。

撰寫文獻綜述成功的關鍵在於謹慎的態度。構建壹個清晰有力的大綱,作為整部作品的基礎;確保這個提綱對文章的結構設計做出合理的安排,並包含足夠的細節來有效地指導寫作。寫作分兩個階段完成,首先是“通過寫作提高自己的認識”,然後是“通過寫作促進他人認識自己”。

寫作要從試探性的草稿開始,把研究材料變成自己的視角。將試探性寫作的草稿與研究大綱結合起來,為初稿的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然後通過審核校對,進行必要的修改,打造出高質量的初稿。

完成這六個步驟,妳就完成了文獻綜述的初稿。這個過程的妙處在於,它將“文獻綜述”這個看似艱巨的龐大工程分解成簡單易行的具體步驟。

研究總結和案例介紹

衍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的文獻綜述:本文是文獻綜述的範文,可作為相關選題和寫作的參考。

1.我國衍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的文獻綜述

我國對金融工具確認和會計計量屬性的研究起步較晚。前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衍生金融工具對傳統會計的影響和對會計披露的影響,後期關於衍生金融工具會計的系統著作陸續出現。

(1)關於金融工具的確認,葛家鵬教授開創了我國金融工具研究的先河。其與陳合著的《論金融工具的創新及其對財務會計的影響》(1995)壹書指出,隨著金融工具的出現,傳統的會計確認標準必然會發生變化。可能的辦法是保留權責發生制,但必須修改“實現原則”。與此同時,會計確認標準也將進行相應的修改或補充。葛家鵬(2000)認為衍生工具等資產和負債對表內確認的需求很大,但目前的資產定義似乎無法涵蓋人們期望確認的新增資產和負債。既然定義是人給的,人們當然可以根據新的情況對過去的要素進行必要的修改。卿松和李昕(2008)金融工具會計準則的國際比較。

(二)金融工具的計量,黃世忠(1997)明確提出公允價值會計是壹種面向世紀的會計模式。他指出,公允價值會計不僅對會計界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也為計量模式的改進和發展提供了機遇。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很可能在下世紀上半葉成為主流。歷史成本計量模式將逐步退出會計的歷史舞臺。葛家鵬(2000)由於資產負債的多樣性和計量的復雜性,試圖用壹種計量屬性來解決財務報表中的計量問題恐怕是不可能的。許多測量屬性仍將同時使用。至少公允價值和歷史成本的結合還是符合財務會計的計量慣例的。謝世芬(2004)提出公允價值有十大理論基礎——經濟收益概念、全面收益概念、流量系統和市場價格的會計假設、現代會計目標、相關性和可靠性的質量特征、會計要素的本質特征、未來會計確認的基礎、價值和現值計量概念、計量概念、 凈盈余理論和財務報表的原始邏輯從理論上證實了公允價值應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但對於公允價值在我國應該如何應用卻沒有具體的論述,遠遠不能滿足我國經濟發展的需要。 陳(2001)認為,由於財務報表中以公允價值計量的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的比重有限,公允價值信息和歷史成本信息的存在可能會破壞報表整體相關性等信息質量特征。李(2003)認為與金融工具最相關的屬性是公允價值。常勛(2006)明確指出,金融工具的公允價值信息比歷史成本信息更與金融信息使用者相關。但是,公允價值計量的可靠性必將制約公允價值的推廣和應用。金融工具的計量也將經歷從歷史攤余成本到公允價值的轉變。單壹公允價值計量模式不是壹個飛躍。陳美(2012)主要從會計確認、會計計量、信息披露等方面介紹了FASB和IASC對衍生金融工具的研究成果,並對其進行了比較和評價,作為我國制定衍生金融工具會計準則的參考。根據我國衍生金融工具發展的實際情況,提出了我國衍生金融工具會計準則的壹些設想。Jason (2009)從衍生金融工具的確認、計量和披露三個方面對中外衍生金融工具會計準則進行了比較。

我國新會計在借鑒國際通行做法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實際情況,規定:1。企業將衍生金融工具納入表內核算,以公允價值計量,相關公允價值變動計入當期損益或所有者權益。改變長期以來衍生工具壹般只在資產負債表外披露的做法。2.金融資產的減值損失采用折現未來流量法。金融資產與其他資產的區別在於承擔更大的金融風險。因此,國際上通行的確認和計量金融資產減值損失的方法是折現未來流量法。同時,“金融資產減值損失轉回”的確認和計量標準也與國際會計準則高度壹致。當有客觀證據表明該金融資產的價值已經恢復“且客觀上與確認損失後發生的事情相關”時,原確認的減值損失應當予以轉回,計入當期損益;只有可供出售權益工具投資的減值損失不能通過損益轉回。3.混合測量模式的應用。在計量方面,我國與IASC基本相同,是混合計量模式,即公允價值計量與其他計量方法相結合,根據實際情況選擇。

第二,國外關於衍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的文獻綜述

如何披露金融工具,尤其是如何識別和計量衍生工具,是壹些發達國家和組織關註的重點。Ahned et al.(2006)選取在公布前同時持有已確認和已披露衍生金融工具的銀行作為樣本,他發現對於已確認的衍生金融工具,存在顯著的價值相關性,而對於已披露的衍生金融工具,價值相關性不顯著。沃爾特(1995)認為“那些合同安排,如果存在的話,將會增加未來向企業提供服務的義務,它應該理所當然地作為資產負債表的壹個組成部分。Carrollet等人(2002)在壹年的時間裏研究了美國143家封閉式基金公司。研究發現,股票價格與公允價值正相關。Eccheret等人(1996)和Barth等人(1996)根據FAS107對我行披露的1992+0993的數據樣本進行了驗證。本文分別從1992到1993研究美國銀行持有的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的價值相關性,以考察作為資產和負債持有的金融工具的價值相關性。他們的研究表明,凈貸款和長期債務的公允價值和賬戶價值之間的差異與股票價格有關。但是,銀行存款和表外金融工具的公允價值與股價之間不存在相關性。研究人員也給出了他們為什麽沒有相關性的原因:首先,根據當時美國的GAAP,活期存款的公允價值估計等於其賬戶價值。其次,1992-1993期間,表外金融工具的公允價值披露不是很清晰。甚至不能顯示凈頭寸是資產還是負債。文卡查拉姆(1996)在1994研究大銀行的價值相關性。他發現,當所有金融工具都在控制表中確認時,用於資產負債管理的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價值與股票價格顯著相關。但是,不用於資產管理或僅用於商業目的的其他表外金融工具(如貸款承諾和股票價格)之間沒有相關性。筆者認為,與這些其他表外金融工具相關的披露並不是很明確,仍然難以理解甚至混亂。Wong(2000)研究了財富500強中的65,438+045家制造企業。他發現,根據SFAS119《衍生金融工具和金融工具公允價值披露》披露的衍生金融工具公允價值信息,無論是以總額披露還是分項披露的形式,都沒有提供有關外匯風險敞口的增量信息。筆者認為,補充披露公司的公允價值估計過程可能會提供增量信息,這將有助於投資者研究此類估計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