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解釋 - 秋神州7號作文

秋神州7號作文

與神五、神六不同的是,神七火箭的研制重點是航天服和閥門制動。因為“神舟七號”將實現太空行走,航天員能否從艙壓、閥門剎車、宇航服等方面適應突然出現的真空環境,起著重要作用。

神舟七號期間的太空行走,對航天員的考核要求更高。由於宇航服內的壓力低於正常值,可能會在人體組織內釋放氮氣,在血管內形成空氣栓塞,導致減壓病,甚至危及人的生命。因此,航天員穿上航天服後,必須充分吸收氣閘室內的氧氣,協助工作的航天員返回內艙(即軌道艙),關閉內門,然後氣閘室開始減壓至真空,與飛船外的真空狀態壹致。這時,航天員就可以出艙了。完成出艙任務返回艙內時,需要對航天服進行壹定程度的減壓,然後給氣閘充氣。

“航天員出艙活動是壹項高難度、高風險的活動。”據專家介紹,神舟七號的太空行走需要航天員在地面做充分的實驗和訓練,而地面訓練壹般是在對比重有壹定要求的中性水池中進行。這種水池通常建在壹個大的測試室內。水池裏放著飛船,利用水的浮力來模擬太空中的失重狀態。然後航天員在水池中進行進出艙和出艙操作的訓練。

專家說,“神舟七號”將具備宇航員太空行走的幾個必要條件。首先,它將為航天員提供艙外生活和工作的環境和條件,其中最重要的是艙外航天服,它具有防流星、真空隔熱屏蔽、氣密性、保壓、通風和調溫等多種功能。宇航服的手套既密封又有彈性,頭盔是透明密封的。其次,艙外背包有控制系統和通信系統,控制系統裝有噴氣裝置,以便航天員控制行走方向。據悉,航天服和背包結構復雜,技術難度大,價格昂貴。美國生產的壹套宇航服大概是65438美元+0.5萬。第三,當然是要有技術操作熟練、身體健康、心理素質穩定的航天員。

為了適應真空環境,“神七”航天服在氣密性、通訊、排泄、通訊、電源、活動關節等方面都比“神六”好很多。

“神舟五號”的時候,中國的載人航天還只是壹個人壹天上太空的考核。當時楊利偉只呆在返回艙裏,軌道艙的艙門是關著的。雖然“神六”在外形上與“神五”相差無幾,但不同的是,兩名航天員將從返回艙進入軌道艙,從事多人多天的太空飛行程序。專家做了壹個形象的比喻,“兩位航天員活躍在‘壹室壹廳’。說到神舟七號,航天員不僅會在“壹室壹廳”內活動,還會走出“客廳”,通過軌道艙側面的窗口在太空行走。神七對航天員的生命保障系統、艙外設備、結構氣密性要求更高,所以神七在外形上會和神六明顯不同,相關系統也會有所不同。

通常情況下,飛船發射到太空後,航天員在出艙前會在氣閘室做2-3個小時的適應性準備。他們將穿著艙外航天服,背著背包,在氣閘艙中攜帶物資。進行太空行走的航天員所穿的宇航服體積巨大,在地面上的重量達到125 kg,根本不像在地面上戴帽子那麽輕松。它只能在其他宇航員的幫助下才能穿上。“所以,神舟七號上至少會有兩名航天員,這樣就可以互相配合了。至於會有多少人出艙,不確定。估計壹個人太空行走。”

神舟七號將有三名航天員,壹名出艙行走,壹名在軌道艙會合,返回艙也會有人。艙外活動將包括行走、操作、擰螺絲等安裝設備,為將來建立空間站做準備。

中國將在今年下半年執行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目前,各項準備工作正在按計劃進行。據悉,“神舟七號”飛行將實現多項重大技術突破。首先,宇航員的數量將增加到3名;第二,它將實現中國宇航員的首次太空行走;三是飛船進入預定軌道後,在合適的時機釋放壹顆小衛星(本文中簡稱“伴星”),以此類推。

“伴星”能做什麽?據香港《大公報》報道,這顆“伴星”的任務是用CCD立體相機近距離拍攝神舟七號在軌飛行的照片。屆時,我們將獲得中國航天器在軌飛行的第壹張三維外部照片。這張照片以太空為背景,展現了“神七”高速運行的獨特風光,將成為中華民族飛天的永久歷史見證。

“神舟七號”剛剛是不是把壹個機器人“攝影師”送上了太空?呵呵,當然不是!

在此之前,中國已經成功發射了幾顆小衛星,小衛星的技術已經達到成熟。神舟七號帶著它的同伴進入太空,意義更大。

首先,是小衛星發射手段的變化。以前中國的小衛星都是用運載火箭發射入軌的;這壹次,小衛星被放置在神舟七號軌道艙的前端。當飛船進入預定軌道後,可以根據指令自動彈出飛船,也可以由航天員手動釋放。發布方式更加靈活。“選擇機會”意味著妳可以在妳想要的時候釋放它。

其次,“伴星”可以用作偵察衛星。港媒稱,神舟七號搭載的伴星裝有類似嫦娥壹號的CCD立體相機,可拍攝地面高清圖像。“伴星”由“神舟七號”釋放到軌道上,對感興趣的表面進行拍照和偵察。

第三,“伴星”可以成為非常可怕的太空武器。可由飛船釋放,執行攻擊敵方太空目標的任務;也是我艦最有效、最忠實的“保鏢”——當敵人攻擊我艦時,我艦可以及時釋放“伴星”,利用其攜帶的武器摧毀敵人的攻擊武器或與其同歸於盡。

承載著654.38+0.3億中國人民的期盼,面向世界的目光,神舟七號載人飛船於25日265.438+0: 00發射升空。這是2008年這個不平凡的年份裏,中國送給世界的又壹個奇跡,也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精神閃耀的又壹盞明燈。

剛剛進入2008年,中國南方部分地區遭遇罕見的冰凍雨雪災害。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和堅強指揮下,我們發揚了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戰勝了困難。災難剛剛退去,汶川地震又給整個國家和民族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災區美好家園瞬間被毀,數萬同胞遇難。許多困難擺在我們面前。是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再壹次讓我們挺起了不屈的脊梁,譜寫了抗震救災的英雄史詩。

人們永遠不會忘記它。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燃燒的火炬在北京“鳥巢”上空點燃了讓世界感受中華五千年燦爛文明的燈塔,吸引了來自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運動員為了“同壹個世界,同壹個夢想”而相聚。各國運動員追求的“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在北京得到升華,與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相得益彰,為世界奧林匹克運動和中華民族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www.gwdq.cn官方文件集]

此刻,神舟七號載人飛船正在太空旅行,宇航員們準備進行太空行走。三位航天員的壹舉壹動總是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探索宇宙奧秘的步伐吸引著全世界的目光。中國航天事業的輝煌成就,來自於中國幾代航天人50多年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執著追求和不懈努力,也是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科學精神的豐碩成果。

從抗震救災、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到神七飛天,無論是面對自然災害的嚴峻考驗,還是人類社會發展帶來的新課題、新挑戰,世界總能從中國人民那裏得到相同的答案,那就是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是在民族精神基礎上不斷超越自我的發展創新。

在這個金秋,2008年9月,發射號角再次響起。我們期待中國航天員的腳步在茫茫太空中,神舟七號將閃耀中國航天新的歷史坐標。

世界上第壹個試圖在天上飛的人是壹個中國人,壹個600多年前明朝的士大夫。他坐在綁著47枚自制火箭的椅子上,手裏拿著壹個大風箏。我想利用火箭推力飛上天空,然後利用放風箏降落。雖然他的生命隨著轟鳴聲化為壹縷青煙,但他的名字卻被記錄在人類飛翔夢想的起點。

600年後,新中國壹代又壹代航天人在飛向天空的路上跨越了壹個又壹個障礙,將先輩的夢想變成了現實。每壹次華麗的起飛,都托起了中華民族的飛天夢。

起飛之所以波瀾壯闊,是因為實現過程異常艱難。

回顧新中國的航天之路,當其他國家已經進入航天時代的時候,我們國家才剛剛誕生10年。

那時候還沒有大型電腦,所以用的是手持電腦。沒有書桌,借著微弱的燭光和手電筒的光,我跪在地上畫畫..."渴望有砂礫的大米,渴望有苦水."張愛萍將軍這樣形容西北的“兩彈”研發基地。

就這樣,老壹輩航天員創造了原子彈、氫彈、人造衛星的突破,為實現飛天夢想奠定了基石。那個激情的六七十年代,鍛造了我們自己的“兩彈壹星”!

太空領域的發達國家比中國進步更大。1961年4月,“東方1”搭載27歲的前蘇聯空軍少校加加林飛行108分鐘,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載人航天飛行。23天後,美國也將宇航員送上了太空。

所以,當中國在1970年4月24日成功發射第壹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上天的時候,《東方紅》的音樂響徹全球,宣告中國也進入了太空時代。全國人民都很激動,很熱情!

但無論是經濟基礎,還是工業設計制造水平,當時的中國都遠不具備進行載人航天的條件。

我們必須正視壹個事實,壹個國力弱小的國家,支撐不了壹個航天大國!在改革開放中,日益強大的民國也在積蓄實現飛天的力量。

空間技術和空間探索是衡量壹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對壹個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科技發展具有戰略影響。為了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牢牢掌握主動權,1992年,黨中央果斷啟動了載人航天工程,向世界宣告了中國人進軍航天科技最具挑戰性領域的號角。

從現在開始,前進!前進!前進!世界聽到了中國宇航員的腳步,他們決心迎頭趕上。

從此,飛翔!飛翔!飛翔!中國宇航員壹次又壹次地在太空中進行了壯麗的旅行。

荒涼的戈壁灘上,航天城高聳入雲;

遼闊的草原上,回蕩著神舟飛船六次凱旋的豪氣和激情...

在十幾年的時間裏,中國人實現了超越其他國家幾十年的飛躍:中國不僅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也是世界上第三個獨立進行載人航天科學實驗的國家。

“不管是誰上天堂——不管是第壹次的我還是這次的龍軍和海生,我們都壹起上天堂。”這是楊利偉在神六發射成功後真誠的表達。

從神到神六,從無人到有人,從壹天到多天...數字的變化標誌著載人航天前進了壹大步。

是中國航天人為我們的國家和民族創造了輝煌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