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解釋 - 企業怎樣寫發展對象結對幫扶案例

企業怎樣寫發展對象結對幫扶案例

在今年5月初的“創業文化周”上,新壹屆的衢州市十大優秀青年企業家們,成為我市第二批青年創業導師團成員。與此同時,在市有關部門的牽線下,他們與十位自主創業青年結成了幫扶對子。那麽,結對後,作為師傅與徒弟之間的幫扶情況如何呢?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以探尋企業互助幫扶的社會實踐情況及意義。

“拉郎配”後成功率不高

在記者對兩屆***20對互助幫扶企業的調查中發現,有4家、兩對企業幫扶結對成功且出成效,其成功率為20%。

記者隨後對結對不成功的部分企業做了調查,發現他們都存在結對後就“失去”聯系的***性。而這種***性有師傅與徒弟方都沒有“興趣”繼續聯系的,也有徒弟方缺乏主動性的。

壹位農業龍頭企業老總說:“我認為企業結對幫扶這種形式非常好,去年我也結對了壹位搞農業的創業青年,我也很想幫他,且想通過我們對農業品牌運作的特長幫助他。但可能由於對方生意比較忙吧,壹直沒有聯系過我們。”據她介紹,去年的雪災中,對方的種植大棚遭受損失,她曾想去慰問壹下,“但也沒有找到人,聽說他的生意要在國內到處跑,確實很難聯絡上。”

另壹位搞IT的吳先生也說:“當年市裏也曾幫我結對過壹位搞電腦網絡的創業青年,但對方壹直沒有找過我。”

那作為徒弟方,他們又是怎麽想的呢?

今年剛結了對,作為徒弟方的創業青年劉吉(化名)告訴記者:“有部門幫助我們結對幫扶是好事,但我覺得還需要有後續平臺的跟進,讓我們企業與企業之間有更多交流的機會。”他認為,壹方面,他目前自我感覺沒有需要對方幫助的地方;另壹方面,他們之間不是很熟悉,沒有外界創造的再接觸機會,就會疏於主動地去進壹步聯系。

那麽,成功結對的兩對企業,他們又為什麽會成功呢?記者隨後對此作了重點采訪,以探尋他們成功結對背後的故事。

成功結對企業收獲頗豐

6月1日,記者在龍遊碰到了兩位“大兒童”。他們是今年衢州市十大優秀青年企業家何雲峰和十佳自主創業青年張雙其。在***同簽署的結對卡中,何雲峰是“師傅”,張雙其是“徒弟”。然而,現實中,他們更像兄弟。

這天是他倆結對後,何雲峰首次到張雙其所在的龍遊水產養殖基地串門。

何雲峰是衢州蔬果配送公司董事長,張雙其是杭州龍和水產有限公司總經理。前者的公司承擔著衢州市區的放心肉工程,負責衢州轄區內的三大監獄、巨化集團和壹些大型企業單位食堂的蔬果和肉類配送,並有自己的農藥殘留檢測設備,每天要為客戶單位配送經檢測合格的各類蔬果2萬多公斤。後者在龍遊有400多畝以草魚為主的養殖基地,並為西湖醋魚的最主要供應商,同時,經營著龐大的全國性鮮活魚物流業務,每年經營銷售鮮活魚1000萬公斤。

在龍遊縣寺後養殖基地,何雲峰與張雙其站在池塘邊商談著合作業務,壹樣高的個頭,同樣黝黑的皮膚,談到興起時,張雙其兩次把手搭在何雲峰的肩上,顯得親密無間。當記者問何雲峰他們談得如何時,何雲峰笑著說:“很好,這次結對幫了我們的大忙,今後他養的魚,在衢州市區我來配送。我們各取所需,***同發展。”

與何雲峰和張雙其不同的是,另壹對結對成功的企業,則完全是師傅與徒弟的關系。

師傅是浙江科力印業新技術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忠明,徒弟是龍遊興隆觀賞魚養殖有限公司負責人李義。在他倆的幫扶故事裏,主人翁是李義,因為他是絕對受益者。

5月12日,在衢州創業文化周大會上,李義聲情並茂地述說了他與師傅的故事《我的創業導師王忠明:感謝壹路上有您!》。

“作為壹名青年大學生,2007年,我辭去省城壹家大醫院的安逸工作,融資200萬元回鄉創建了龍遊興隆觀賞魚養殖有限公司,養殖名貴觀賞魚錦鯉。”

“2009年初,正當我滿心歡喜地盼著養出的第壹批錦鯉賣個好價錢時,金融危機的陰霾已經影響到了整個業界。”李義說,當時他戰戰兢兢地熬過壹年,然而,自己已經感到很迷茫,就在這時,通過市裏舉辦的創業文化周活動,他與“科力印業”的王忠明結對。“那壹刻,我的心情無比的興奮與激動……我非常珍惜這次難得的機會,並向王導師詳細介紹了公司情況以及目前發展所遇到的問題。”

王忠明在對李義的公司進行實地考察後,積極幫李義分析對策,並鼓勵他:“這是壹個非常有將來性的產業,妳應該把握先機做大做強。”

在王忠明的辦公室裏,記者碰到了前來討教的李義。王忠明如見到久違的晚輩到訪,在壹番問長問短後,又極其耐心地與李義講解企業運作的細節方法,如風險的防範、安全意識的樹立、臺賬的做法、每日工作流程的管理與安排等等。很快兩個多小時過去了,當李義起身告辭時,王忠明邊送他到門口邊補充講解企業註意事項。他倆在門口壹站壹聊,又是十幾分鐘。

事後,王忠明告訴記者:“我們都是從艱辛創業起步的,碰到過許多挫折與磨難,如果能把我們在這方面的經驗告訴青年創業者,他們就能少走許多彎路。與李義結對,讓我有這個機會幫助他,這也是我們企業回報社會的壹個內容。”

李義則更為動容地說:“王導師當時鼓勵我的話果然應驗了,隨著國內經濟形勢的不斷好轉,以及公司知名度的不斷提升,錦鯉的需求量急劇增加,現在,2010年產的壹齡魚已是供不應求。”

企業抱團發展力量大

何雲峰與張雙其的互幫互助、資源互補,體現了壹種兄弟式的幫扶關系;王忠明與李義則更多的是壹種師傅與徒弟的幫帶關系。雖然,他們的表現形式與實踐關系不盡相同,但均體現出了企業之間手牽手後折射出的壹股新的力量。

對此有著深刻體會的還有衢州天帛竹葉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小仙女士。2008年至2009年間參加浙江大學經典工商管理總裁研修班學習的她,學習結束後,就由壹名職業經理人變成自主創業青年。

談及體會,黃小仙激動地說:“在班裏認識許多成功的企業家,是他們的幫助,使我不僅在理念上得到了提升,也完成了自身脫胎換骨的轉變。”她說,首先她的創業資金是同學資助的,這之後,她又參加了衢州的江西商會,這期間又得到了商會成員的許多幫助。如巨桑集團通過分布全國的家具銷售網,將其竹纖維產品推向全國,使其能夠輕松地“借船出海”;而另壹位建築公司的商會成員則更是每位員工都使用“天帛”產品,並義務成為產品的推廣員和宣傳員。

黃小仙說:“我的公司,其實是時時刻刻受到眾多熱情企業的幫助成長起來的,是企業幫扶成長的典型案例。”

“過去我們印名片,都把董事長、總經理的頭銜擺在最上方,現在企業老板都願意把所在商會的職務放在最顯著的位置上。”在談及企業幫扶話題時,我們不得不說“溫州商會”。當衢州的溫州商會會長戴國建遞過他的名片時,記者就註意到“衢州市溫州商會會長”的頭銜印在名片最上方,位高於他兩家企業的“總裁”和“董事長”頭銜。

戴國建說:“商會是溫州商人團結互助傳統的壹種體現,所以,我們非常看重。衢州市溫州商會成立4年來,已為商會成員企業擔保貸款四五個億。成立商會的目的就是為了抱團發展,充分發揮企業互幫互助的團隊力量。”

這種互幫互助的團隊力量能大到什麽程度?壹名溫州商會會員告訴記者:“可以這麽說,這種力量大到能使我們溫州企業在國際舞臺上大顯身手。”

溫州人是出了名的愛紮堆做生意,他們有自己樸素的道理:“壹個人做事不賺錢,大家壹起做事才賺錢,有錢大家壹起賺。”這種紮堆,也是溫州商會大有可為的壹個重要因素。紮堆做生意,遇到棘手問題,溫州人就想到了商會;紮堆做生意,需要當地政府服務,溫州人就想到了商會……

業內人士分析:“群體意識的產生,才有了民營企業聯合,借助商會,造行業聲勢,進而又帶來了更深層次的聚合效應:經濟上的和心靈精神上的聚合。”他認為,衢州企業的結對幫扶活動是培養這種群體意識的良好開端,“這個嘗試剛剛開始,其意義將會非常深遠。衢州要後發崛起,需要各行各業發揮團隊力量,抱團發展,闖出壹條科學發展的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