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昕
停擺兩年的爛尾半導體項目「成都格芯」終於迎來了接盤者。
據集微網報道,多位業內人士介紹,成都高真 科技 將接盤成都市政府為格芯投資70億元建設的廠房,並在此基礎上建設DRAM生產線。
格芯即格羅方德。2017年全球第二大晶圓制造廠商格羅方德,在成都正式啟動建設12英寸晶圓制造基地,總投資超過100億美元。工廠建成後業務即接近停擺,2019年5月17日宣布關閉。
接手者成都高真 科技 有限公司成立於2020年9月28日,法定代表人和實際受益人崔珍奭是前SK海力士副會長、前三星電子技術開發部首席研究員。據悉,目前韓國僅有兩名可以具備全半導體領域從研發到量產經驗的元老,崔珍奭是其中之壹。
DRAM芯片市場壟斷程度極高,基本被三星、SK海力士、美光三家瓜分,且競爭殘酷,打壓對手現象十分嚴重。我國DRAM芯片正處於從0到1的起步階段,若接盤成功,對國內市場會是非常大的利好。
企查查資料顯示,成都高真 科技 有限公司註冊資本51.091億元人民幣,目前有兩家股東:成都積體半導體有限責任公司出資30.6546億元,持股60%;真芯(北京)半導體有限責任公司出資20.4364億元,持股40%。
其中,成都積體成立於2020年9月28日,由成都高新區電子產業信息發展有限公司100%持股,實際受益人為NEXT創業空間CEO賀照峰。
真芯(北京)是崔珍奭的另壹家公司,成立於2019年11月14日,由西安市新隆宏鑫 科技 服務有限公司100%持股。
崔珍奭堪稱韓國半導體界元老級人物,歷任三星電子技術開發部首席研究員、常務理事和SK海力士半導體專務理事、副社長等,並在多所大學擔任過教職。
他從三星跳槽至SK海力士時是本世紀初,當時海力士瀕臨破產,崔珍奭帶領手下技術團隊在不到2年內將公司研發能力提升到與三星同等水平,使海力士起死回生,堪稱韓國半導體發展史上的經典。
從可查詢到的資料來看,崔珍奭對中國半導體市場有很大的興趣,曾在2018年接受國內媒體采訪時表示,「韓國半導體業界已感受到中國的進步。雖然韓國企業規模更大,綜合技術實力更強,但中國的步伐顯然邁得更快。」
2019年,崔珍奭在中國成立真芯(北京)半導體有限責任公司。 企查查數據顯示,真芯已經申請了43項晶圓制造相關專利,所有技術均為真芯半導體與中科院微電子合作研發,其中兩項專利直接與DRAM芯片相關。
據集微網,真芯還引援了SK HAN、YH KOH兩員大將,分別擔任COO和CTO。SK HAN有著35年的半導體行業經驗,曾擔任三星制造部門9Line PJT長、SK海力士M8/M9制造部本部長。YH KOH則曾擔任SK海力士NAND/Mobile&Graphic DRAM開發部門GM。
格羅方德宣布在成都建廠時,消息轟動了整個半導體界。
2017年、2018年前後正值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良好,中央和地方政府紛紛出臺扶持政策,壹時間全國上下都掀起了壹陣造芯熱。
作為我國中西部重鎮,成都已經吸引了英特爾、德州儀器、超微半導體、聯發科、展訊等企業布局,形成了設計、制造、封測完整的產業鏈。
格芯在成都啟動建設的是12英寸晶圓制造基地。工廠按計劃分兩期進行。壹期12寸廠將從新加坡廠引入0.18/0.13μm工藝,預估2018年第四季投產;二期將導入22nm FD-SOI工藝,預估2019年第四季投產。
成都政府為格芯建廠投入70億元,負責廠房、配套的建設和研發、運營、後勤團隊的組建。但總投資規模累計超過100億美元,其中基礎設施是93億美元,其余為基礎設施和生態鏈建設。
與大多數晶圓制造公司用FinFET工藝不同,格芯選擇的是FD-SOI工藝,設計制造成本更低,在物聯網、可穿戴設備、 汽車 、網絡基礎設施與機器學習、消費類多媒體等領域都大有用處。
但FD-SOI工藝的發展受限於生態系統不夠完善,在IP建設、量產經驗與應用推廣上都不盡如人意。所以當時格芯就有意和成都政府壹起建設FD-SOI生態鏈,希望中國的芯片設計公司能夠采用SOI技術來迅速推動市場成熟。
格芯當時在全球運營11座晶圓廠(5座8寸,6座12寸),其中8寸晶圓廠有4座位於新加坡(原特許半導體),1座位於美國(原IBM);12寸晶圓廠有2座位於新加坡(原特許半導體,其中壹座是8寸升級而來),2座位於美國(1座是原IBM),2座12寸位於德國(原AMD的FAB 36和FAB 38,現統稱FAB1),工藝節點從0.6μm~14nm。
新加坡業務運營的總經理兼任成都工廠CEO,由於新加坡工廠負責人很多都是華裔,他們已經在準備用當地的客戶、工藝、人才支持格芯成都起步。
不過,建廠兩年不到格芯就停擺了。
2019年5月17日成都格芯下發了三份《關於人力資源優化政策及停工、停業的通知》。通知中,成都格芯稱,「鑒於公司運營現狀,公司將於本通知發布之日起正式停工、停業」。
而對於後續僅剩的74名員工的賠償安排,該通知稱,在2020年6月14日及以前離職的,格芯將按勞動合同規定的工資標準支付工資。6月15日及以後,按照不低於成都市最低工資標準的70%支付基本生活費。
對於7月18日及以前合同到期的員工,格芯也將不再續簽勞動合同,並支付經濟補償(N)。7月19日及以後合同到期的員工則能獲得N+1的經濟補償,如果在2020年5月19日下午5:30以前簽訂解除勞動合同協議書,格芯還將額外支付1個月工資作為簽約獎勵。
爛尾現狀和格芯母公司有脫不開的關系。
格芯最初是AMD的晶圓制造部門,因經營不善2008年AMD將其賣給了阿聯酋的投資公司ATIC,重新組建後的公司就是現在的格芯。
此後的十年中格芯壹直處於虧損狀態,晶圓制造工藝水平差、良率低,全靠母公司ATIC輸血。創立以來,ATIC已經向格芯註資近300億美元,但格芯凈利潤壹直是負數。掌舵人也在不停更換,不到10年時間換了4任CEO。
成都建廠是第三任CEO Sanjay Jha的決定,格芯先是在2016年與重慶市政府談判,但同年爆出大規模虧損,談判未果,後與成都簽約。Sanjay Jha發展戰略比較激進,除了成都建廠,還新建紐約廠、收購IBM微電子業務、研發7nm,但在任期間虧損非常龐大,創下年均虧損超10億美元的紀錄。
第四任CEO Thomas Caulfield上任後開始大規模砍業務線,與中國的合作也改弦易轍。2018年6月,格芯全球裁員,成都廠招聘暫停;2018年10月,格芯與成都政府簽署投資協議修正案,取消了原計劃從新加坡引進的180nm/130nm項目。
多方壓力之下,格芯成都項目宣布關停。但廠房已經建好,因為設備價格太高且基礎設施本身就有問題停擺近17個月無人接盤。如果高真 科技 成功接盤,對成都政府和國內芯片市場或許都是利好。
參考資料:
/html/news/newsdetail?source=pc&news_id=761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