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和壹般原則
第壹節 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
會計核算對象的確定、會計方法的選擇、會計數據的搜集等,都以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為依據。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
壹、會計主體
會計主體,是指會計工作為其服務的特定單位或組織。
在會計主體前提下,會計核算應當以企業發生的各項交易或事項為對象,記錄和反映單位自身的生產經營活動。明確會計主體前提,壹是可以劃定會計所要處理的各項交易或事項的範圍。二是可以將會計主體的經濟活動與會計主體所有者的經濟活動區分開來。
需要註意的是,會計主體不同於法律主體。壹般來說,法律主體必然是壹個會計主體,會計主體不壹定是法律主體。
二、持續經營
持續經營,是指會計主體的生產經營活動在可預見的將來將延續下去。
企業是否持續經營,在會計原則、會計方法的選擇上有很大的差別。壹般情況下,應當假定企業將會按當前的規模和狀態繼續經營下去,不會停業,也不會大規模削減業務。明確這個基本前提,會計人員就可以在此基礎上選擇會計原則和會計方法。
需要註意的是,任何企業都存在破產、清算的風險,如果判斷企業不會持續經營下去,就應當改變會計核算的原則和方法,並在企業財務會計報告中作相應披露。
三、會計分期
會計分期,是指將會計主體持續不斷的經濟活動分割為壹定的期間。
在會計分期前提下,會計核算應當劃分會計期間,分期結算賬目和編制財務會計報告。會計期間分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歷起訖日期確定。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稱為會計中期。
四、貨幣計量
貨幣計量,是指會計主體在會計核算過程中采用貨幣作為計量單位,記錄、反映會計主體的經營情況。
在貨幣計量前提下,企業的會計核算以人民幣為記賬本位幣。業務收支以人民幣以外的貨幣為主的企業,可以選定其中壹種貨幣作為記賬本位幣,但是編報的財務會計報告應當折算為人民幣。在境外設立的中國企業向國內報送的財務會計報告,應當折算為人民幣。
第二節 會計核算的壹般原則
為了規範企業的會計行為,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企業會計制度規定了會計核算的壹般原則。
壹、客觀性原則
客觀性原則要求企業的會計核算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事項為依據,如實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
企業提供會計信息的目的是為了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的決策需要,因此,就應做到內容真實、數字準確、資料可靠。在會計核算工作中堅持以上原則,就應當在會計核算時客觀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會計工作應當正確運用會計原則和方法,準確反映企業的實際情況;會計信息應當能夠經受驗證,以核實其是否真實。
二、實質重於形式原則
實質重於形式原則要求企業按照交易或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核算,而不應當僅僅按照它們的法律形式作為會計核算的依據。
在實際工作中,交易或事項的外在法律形式並不總能完全真實地反映其實質內容。所以,會計信息要想反映其擬反映的交易或事項,就必須根據交易或事項的實質和經濟現實,而不能僅僅根據它們的法律形式進行核算和反映。
例如,銷售商品的售後回購,如果企業已將商品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轉移給購貨方,並同時滿足收入確認的其他條件,則銷售實現,應當確認收入;如果企業沒有將商品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轉移給購貨方,或沒有滿足收入確認的其他條件,即使企業已將商品交付購貨方,銷售也沒有實現,不應當確認收入。
三、相關性原則
相關性原則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能夠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以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信息的價值在於其與決策相關,有助於決策。在會計核算工作中堅持這壹原則,就要求在收集、加工、處理和提供會計信息過程中,充分考慮會計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四、壹貫性原則
壹貫性原則要求企業的會計核算方法前後各期保持壹致,不得隨意變更。如有必要變更,應當將變更的內容和理由、變更的累積影響數,以及累積影響數不能合理確定的理由等,在會計報表附註中予以說明。
企業發生的交易或事項具有復雜化和多樣化的特點,對於某些交易或事項可以有多種會計核算方法。例如,存貨的領用和發出,可以采用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移動平均法、個別計價法或後進先出法等確定其實際成本;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可以采用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年數總和法、雙倍余額遞減法等。如果企業在不同的會計期間采用不同的會計核算方法,將不利於會計信息使用者對會計信息的理解,不利於會計信息作用的發揮。
在會計核算工作中要求企業的會計核算方法前後各期應當保持壹致,不得隨意變更,並不意味著所選擇的會計核算方法不能作任何變更,在符合壹定條件的情況下,企業也可以變更會計核算方法,並在企業財務會計報告中作相應披露。
五、可比性原則
可比性原則要求企業的會計核算按照規定的會計處理方法進行,會計指標應當口徑壹致、相互可比。
不同的企業可能處於不同行業、不同地區,經濟業務發生於不同時點,為了保證會計信息能夠滿足決策的需要,便於比較不同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只要是相同的交易或事項,就應當采用相同的會計處理方法。
六、及時性原則
及時性原則要求企業的會計核算及時進行,不得提前或延後。
會計信息的價值在於幫助所有者或其他方面作出經濟決策,在會計核算過程中堅持這壹原則,壹是要求及時收集會計信息,即在經濟業務發生後,及時收集整理各種原始單據;二是及時處理會計信息,即在國家統壹的會計制度規定的期限內,及時編制出財務會計報告;三是及時傳遞會計信息,即在國家統壹的會計制度規定的時限內,及時將編制出的財務會計報告傳遞給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
七、明晰性原則
明晰性原則要求企業的會計核算和編制的財務會計報告清晰明了,便於理解和利用。
提供會計信息的目的在於使用,要使用會計信息首先必須了解會計信息的內涵,弄懂會計信息的內容,這就要求會計核算和財務會計報告必須清晰明了。在會計核算工作中堅持明晰性原則,會計記錄應當準確、清晰,填制會計憑證、登記會計賬簿必須做到依據合法、賬戶對應關系清楚、項目完整、數字準確。
八、權責發生制原則
按權責發生制原則的要求,凡是當期已經實現的收入和已經發生或應當承擔的費用,不論款項是否收付,都應當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凡是不屬於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已在當期收付,也不應當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
收付實現制是與權責發生制相對應的壹種確認基礎,它是以收到或支付現金作為確認收入和費用的依據。目前,我國的行政單位采用收付實現制,事業單位除經營業務采用權責發生制外,其他業務也采用收付實現制。
九、配比原則
配比原則要求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收入與其成本、費用相互配比,同壹會計期間內的各項收入與其相關的成本、費用,應當在該會計期間內確認。
在會計核算工作中堅持配比原則有兩層含義:壹是因果配比,將收入與其對應的成本相配比,如,將營業收入與營業成本相配比;二是時間配比,將壹定時期的收入與同時期的費用相配比,如,將當期的收入與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等期間費用相配比等。
十、歷史成本原則
歷史成本原則要求企業的各項財產在取得時按照實際成本計量。除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統壹的會計制度另有規定者外,企業壹律不得自行調整其賬面價值。
對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等項目的計量,企業應當基於交易或事項的實際交易價格或成本,這主要是因為歷史成本是資產實際發生的成本,有客觀依據,便於查核,也容易確定,比較可靠。
需要註意的是,如果資產已經發生了減值,其賬面價值已經不能反映其未來可收回金額,企業就應當按照規定計提相應的減值準備。
十壹、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原則
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原則要求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時合理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的界限。凡支出的效益僅及於本年度(或壹個營業周期)的,應當作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於幾個會計年度(或幾個營業周期)的,應當作為資本性支出。
在會計核算工作中劃分資本性支出與收益性支出,要求企業在會計核算工作中確認支出時,要區分兩類不同性質的支出,將資本性支出列入資產負債表,作為資產反映,以真實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將收益性支出列入利潤表,以正確地計算企業當期經營成果。這主要是因為,資本性支出的效益可在幾個連續的會計期間發揮作用,而收益性支出的效益只在當期發揮作用。
十二、謹慎性原則
謹慎性原則要求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時,不得多計資產或收益、少計負債或費用,並不得設置秘密準備。
在會計核算工作中堅持謹慎性原則,要求企業在面臨不確定因素的情況下作出職業判斷時,應當保持必要的謹慎,不高估資產或收益,也不低估負債或費用。
需要註意的是,謹慎性原則並不意味著企業可以任意設置各種秘密準備,否則,就屬於濫用謹慎性原則,並視同重大會計差錯來處理。
十三、重要性原則
重要性原則要求企業在會計核算過程中對交易或事項應當區別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
對資產、負債、損益等有較大影響,並進而影響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據以作出合理判斷的重要會計事項,必須按照規定的會計方法和程序進行處理,並在財務會計報告中予以充分、準確地披露;對於次要的會計事項,在不影響會計信息真實性和不至於誤導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作出正確判斷的前提下,可適當簡化處理。
重要性原則與會計信息的成本效益直接相關。堅持重要性原則,就能夠使提供會計信息的收益大於成本;反之,就會使提供會計信息的成本大於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