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八件套冬裝是在歐洲買的”“英國熱水袋銷量暴增超200%!”米色緊身衣”風靡歐洲。最近關於這些在中國賣的暖暖商品的熱搜,每天都在歐洲炸開了鍋。正是因為歐洲的能源危機,普通人都在囤積保暖商品,為這個寒冷的冬天做準備。據說外貿公司的訂單已經排到明年1月份了。
在歐洲,由於能源短缺和材料飛漲,取暖成為寒冷冬季的最大問題。歐洲人民今年冬天可不好過。就連法國總統馬克龍也穿上了中國制造的保暖高領,呼籲人們尋找新的替代品過冬。
來自中國的冬季八件套已經成為歐洲消費者買報的冬季產品,秋衣西褲、法蘭絨睡衣、熱水瓶、暖手寶、取暖器、電熱毯、高領等中國制造的產品,是每個家庭必備的熱銷品。
當地跨境平臺全球速賣通提供的數據顯示,10月以來,保暖內衣銷量環比增長246%。其中,秋裝秋褲在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波蘭等歐洲國家漲幅達三四倍。妳在誇大其詞嗎?有網友說把國貨賣給全世界,全世界都是中國制造,震驚了我國。
第二,當然是能源行業。
壹方面,包括光伏、互儲在內的新能源需求增加,光伏互儲安裝經濟性提升,疊加自主可控能源需求,新能源裝機呈現爆發趨勢,有利於我國新能源廠商出口。加快建立光伏海外工廠,有利於國產光伏設備出海。歐洲光伏產業鏈國產化難度大,耗時長,中國產業鏈競爭優勢有望延續。
另壹方面,能源漲價方面,相關企業利潤增加,天然氣、煤炭好於原油。原因是原油受伊朗核協議影響,供給端變化較大,而下半年天然氣和煤炭供給相對剛性。
歐洲天然氣的持續短缺將有助於中國企業進壹步提高在該產品上的競爭力。比如化工企業在化肥、氯堿、聚氨酯等下遊化學品的生產中也會使用天然氣作為原料。而歐洲當地產能較高的精細化工行業可能會受到此次能源危機的較大影響,從而增加進口,這也是中國企業增加對歐洲出口的機會。
還有就是歐洲制造業向中國轉移,有利於中國的技術升級和產業轉型。
由於歐洲能源價格飛漲,為了降低生產成本,企業只能尋求價格穩定優惠的新投資市場。從經濟緊張程度和投資環境來看,中國是個不錯的選擇。這不,最近大眾宣布投資24億歐元,約合654.38+06.8億人民幣,與北京地平線成立壹家全新的公司,專註於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值得壹提的是,此次投資是大眾汽車進入中國40年以來最大的單筆投資。
需要註意的是,作為企業的領導者,對壹時的爆發式增長也要有清醒的認識,不能盲目擴大生產,應以提高利潤為目的。雖然歐洲對取暖產品的需求呈爆發式增長,但中國市場的存量太大,出貨時很難提價,低價競爭的情況已經越來越嚴重。
放眼海外市場,衡量外貿訂單最重要的標準就是海運費的價格。現在海運費從2萬降到了2千,目前的集裝箱航運市場運力嚴重過剩,與火爆的訂單預期形成了鮮明對比。
作為中國企業,應該借此機會尋求產業升級,改變發展初期靠低價競爭求增長的粗放模式。過度的內卷化只會傷害我們國內的同行,並不能讓我們在世界舞臺上站穩腳跟。要想在世界市場上走得遠,就需要提高自己的技術、素質和競爭力,申請世界上的各種認證,比如CE認證,做出自己的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