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經濟過程的不同階段,經濟風險可分為:(1)投資風險:即投資者在進行壹項投資時所承擔的風險;(2)生產風險:即生產者在生產某種產品或提供服務時所承擔的風險;(3)銷售風險:即銷售者在從事商品銷售活動時所承擔的風險。類型
壹,網絡經濟風險的類型
網絡經濟是壹種新的經濟形態,既有高收益,也有高風險。網絡經濟中常見的風險可分為五類:經濟風險、管理風險、制度風險、技術風險和信息風險。
1.經濟風險經濟風險可分為三種:金融風險、財政風險和產業風險。
(1)財務風險。網絡經濟不僅加強了金融全球化和壹體化的進程,也給金融體系帶來了巨大的風險。網絡經濟的實時性和互動性特點以及在此基礎上產生的強烈正反饋效應,使得各國的金融服務和客戶相互滲透和交叉,強化了國家間的風險關聯性,增加了金融風險交叉感染的可能性;網上交易量可能突然劇增,增加了交易環節中斷帶來的支付清算風險,增加了補救成本,縮小了糾錯空間;由於電子貨幣流通速度快,對基礎貨幣和貨幣乘數的測算影響大;電子貨幣的跨境流動嚴重挑戰了壹國貨幣政策和金融監管的獨立性。
(2)財務風險。金融風險的加劇源於網絡經濟的全球化特征和信息的不對稱。網上經營的企業,壹方面由於傳統交易次數的減少,目前的稅基受到了侵蝕;另壹方面,由於網絡經濟是新生事物,稅務機關無法適應,來不及制定相應的對策,導致網絡空間出現“稅收盲區”,導致稅收流失。同時,電子商務不可避免地導致稅收轉移,企業可以利用“避稅天堂”避稅。大量的網上交易和無紙化貿易的提高也增加了稅務檢查的難度。
(3)產業風險。由於強烈的不確定性和正反饋效應,網絡經濟中的行業和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著更大的風險和曲折。此外,網絡經濟的快速性大大縮短了產品生命周期和企業生命周期。近年來的“網絡泡沫”讓很多企業充分認識到,在網絡經濟中,生與死、快樂與痛苦只是壹箭之遙。網絡經濟充滿機遇,也充滿陷阱。對於任何個人或企業來說,只有擁有卓越的智慧和超人的勇氣,只有充分發揮自身的內在潛力,只有具備強大的適應能力,才能在網絡經濟中如魚得水,大顯身手。
2.管理風險
這裏的管理是指企業的管理制度。根據北美的統計,73%的非法網絡行為是由公司內部人員實施的。網絡經濟極大地改變了經濟運行的規律和壹些基本規律。如果企業不能適應這種變化,相應地調整管理體制和模式,就會面臨很大的風險。管理風險通常包括兩個方面:壹是組織內部沒有建立相關的管理制度;第二,企業沒有真正落實既定的管理制度。由於組織沒有對其內部人員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很難避免內部人員信息傳遞延遲或泄露等類似現象的發生,如企業知識產權和商業秘密的泄露。
3.機構風險
這裏的制度是指宏觀經濟管理制度,其中最重要的是系統的法律制度。法制的建立和實施是維護良好市場秩序的基石。如果法制缺失或“有法不依”,市場秩序就會混亂,“制度性風險”就會到來。由於網絡經濟仍處於初級發展階段,人們對網絡經濟的認識不足;因為國際協調還處於初級階段,世界各國基本都是各自為政。這使得當前的機構風險尤為突出。雖然各國都制定了壹系列相關政策,但並不完善。在國際上,世界各國政府認可的法律法規更是鳳毛麟角。
4.技術風險
主要指網絡硬件安全、網絡運行安全、數據傳輸安全等問題。網絡服務器經常受到黑客攻擊,個別網絡中的信息系統受到攻擊後無法恢復正常運行;網絡軟件經常被篡改或破壞;在網絡中存儲或傳輸的數據經常被未經授權的人篡改、添加、刪除、復制或使用。更令人擔憂的是,由於關鍵技術的落後,很多國家的網絡關鍵設備依賴國外進口,帶來了壹些不可預知的隱患。
技術風險造成的損失是巨大的。據IT Computer Economics 2001年9月3日發布的調查顯示,2006 54 38+0年全球範圍內計算機病毒感染造成的損失已達6543.8+007億美元。統計顯示,擁有50個變種的愛蟲病毒是迄今為止最有價值的病毒。自2000年5月出現以來,它已經感染了4000萬臺計算機,造成了78億美元的損失。此外,紅隊造成的損失高達26億美元。
5.信息風險
信息風險是指虛假信息、滯後信息、不完善信息和信息壟斷可能造成的損失。信息虛假主要指壹般企業的信息虛假;金融機構、信息服務部門等中介部門存在虛假信息。信息的滯後性和不完全性也會對網絡經濟的運行安全構成威脅,因為這些現象與網絡經濟對信息的“快”和“全”的要求相違背。在信息傳遞過程中,如果市場主體不能及時獲得完整的信息,就不能正確地分析判斷信息,做出理性的決策。信息壟斷是另壹個需要註意的重要問題。在我國,信息壟斷主要表現在壹些信息綜合部門壟斷了大量信息。他們只願意把收集到的、全面的信息無償提供給上級有關部門,而不願意提供給急需這些信息的企業和個人。網絡詐騙愈演愈烈。據估計,在2000年,全球使用網上支付。
銀行詐騙涉及金額高達6543.8+06億美元。據調查,90%的消費者對在網上使用信用卡感到不安,只有5%的人對電子商務完全信任。更何況網上消費花了錢也不壹定能得到什麽。根據這項研究,約有8%的商品在網上訂購後從未送到消費者手中。不僅消費者深受虛假信息之苦,廠商也難逃壹死。網店還面臨著顧客在交易過程中出示假信用卡的危險。網絡詐騙不僅使廠商和消費者在經濟上遭受巨大損失,更重要的是使人們對網絡經濟這壹新的經濟形態失去信心,使市場陷入混亂直至最終崩潰。
特性
二,網絡經濟風險的特點
雖然網絡經濟中的大部分風險是傳統經濟所固有的,但在形式、強度和影響範圍上都與傳統經濟不同。綜上所述,網絡經濟的風險具有全球性、傳染性、成長性、隱蔽性和復雜性的特點。
1.全球性
網絡經濟風險具有全球性特征。風險可能來自國內,也可能來自世界任何地方:其根源在於網絡經濟的虛擬性。四通八達的通訊網絡把世界各地緊密地聯系在壹起。這與傳統經濟有很大不同,傳統經濟可以通過自然距離、關稅或非關稅壁壘和不兼容的法律制度來建立壹個堅實的壁壘,以避免可預見的風險。在虛擬空間裏,國界不復存在,任何自然或人為的壁壘都是無用的。比如技術風險是這樣的。黑客攻擊時,遇到的唯壹障礙就是技術可行性。
2.傳染性
網絡經濟的風險可以在全球範圍內迅速蔓延,傳染性強,影響面廣,人們很難采取有效的防範措施。實時性和交互性是網絡經濟的兩個基本特征。風險壹旦產生,就會借助信息的實時傳遞和市場交易主體之間的互動,迅速蔓延。這就好比人口越密集的城市,傳染病的流行範圍越廣,速度越快。經濟風險和技術風險具有高度傳染性。比如1997的東南亞金融危機,就是從泰國的“泰銖危機”開始的,隨後印尼、韓國、日本也出現了危機,很快蔓延到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
3.增長
在壹定條件下;網絡經濟的風險會迅速增長和擴大,它具有摧毀壹切的強大力量。這種超常增長來自於網絡經濟中特有的不穩定均衡和正反饋效應。網絡經濟中的均衡是不穩定均衡。如果壹個企業處於成長過程中,它會在正反饋效應的刺激下更快更強,直至成為市場的主流,占據決定性的市場份額。相反,即使壹個企業是市場的主流,如果受到壹些致命的打擊,也可能在正反饋效應下迅速衰落,甚至在極短的時間內消失得無影無蹤。同樣,不穩定均衡和正反饋效應可以使網絡經濟風險成為“星星之火”,稍有風吹草動,就能迅速“燎原”。比如美國的“互聯網泡沫”,並不是在互聯網經濟落魄的時候發生的,而是在互聯網經濟巔峰的時候,在所有人都為互聯網經濟歡呼,所有風險投資人都向大大小小的網站砸下巨額資金的時候。微軟的失敗是第壹個信號,人們開始質疑政府的態度:政府要幹預嗎?網絡經濟的發展會遇到阻礙嗎?壹些網站相繼關閉。人們不再像過去那樣想當然,而是關註這樣壹個問題:為什麽幾乎所有的網站都在虧損?網絡經濟還有前途嗎?風險投資人也開始收縮投資,很多網站難以維持。於是,像多米諾骨牌壹樣,網站壹個接壹個倒閉,納斯達克指數從5000點躍升到2000點。這從工業風險的快速增長就可以看出來。
4.隱藏
網絡經濟的風險具有很強的隱蔽性。風險壹開始可能不容易察覺,當風險變得清晰時,危機就無法避免了。這種隱蔽性來自於信息的不對稱。在網絡經濟中,網絡經濟的虛擬性所帶來的匿名性和非人性化加強了信息的不對稱性。在網絡中,人們可以在不提供真實姓名和身份的情況下自由旅行。在虛擬空間中,人們既沒有責任也沒有義務相互交流。在這種情況下,壹部分人的不良心理就會被觸發和強化,投機和詐騙就會滋生。如果沒有相關法律來約束,投機和欺詐就會泛濫,網絡經濟就會趨於崩潰。
5.復雜性
在網絡經濟中,風險不是單壹的,而是全方位的。多種風險往往交叉在壹起,相互影響,相互助長,大大增加了風險防範的難度。
“互聯網泡沫”無疑是壹種產業風險。然而,為什麽“互聯網泡沫”會出現得如此突然,讓人措手不及?這裏還涉及到其他種類的風險。比如,由於企業還沒有建立起適應網絡經濟的管理體制和管理模式,依靠壹些似是而非的理念,比如“圈地經濟”、“創意經濟”、“燒錢經濟”,只是拼命地“圈地”、“燒錢”。似乎只要有足夠的規模,足夠的支出,企業就能占領市場,享受“贏者通吃”的快樂。至於企業是盈利還是虧損,不在考慮範圍內。這使得網絡經濟建立在壹個非常脆弱的微觀基礎上。壹有風吹草動,產業風險就會泛濫,勢不可擋。
海城書店經濟風險外匯經濟風險是企業面臨的壹種外匯風險。是指匯率意外變動導致企業未來壹定時期內資產、收入或現金流發生變化的壹種潛在風險。匯率的變動影響了企業的生產成本、銷售價格和產銷數量,使企業的最終收益發生變化。外匯經濟風險對企業影響很大。
外匯經濟風險的特點是:第壹,經濟風險無法準確識別和計量,經濟風險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銷售量、價格或成本的變化反映匯率變化的程度。對於跨國企業來說,匯率變動不僅引起暫時的價格變化,還會對壹些環境變量(如利率、需求結構)產生長期甚至永久的影響。環境變量的變化會引起公司產品價格、市場份額、生產成本等指標的變化,從而引起收入波動,給企業帶來經濟風險;第二,經濟風險存在於長期、中期和短期,不像短期和壹次性的交易風險和轉換風險;第三,經濟風險是通過間接渠道產生的,即匯率變化-經濟環境變化-收入變化,即使是純粹的國內企業也會面臨經濟風險。經濟風險表現為兩種形式:壹是資產風險,即匯率波動對以母國貨幣表示的企業資產(負債)價值的影響;二是經營風險,即匯率波動對企業現金流的影響。
然而,資產風險並不總是顯現出來。如果銀行和國際企業在經營活動中不使用外幣,而只用本幣計算收支,那麽就不存在資產風險。資產風險的產生和消失直接反映在會計“匯兌損益”賬戶上,也可以導致企業資產的流入或流出。匯兌損益是在外幣貨幣性資產和負債持有過程中,因外幣匯率變動導致外幣貨幣性資產和負債價值變動而產生的損益。操作風險來自實際操作中的貨幣波動和價格變化。但是,當匯率變化可以預期時,這種預期變化就會分解到金融市場上,反映到母國和東道國的通貨膨脹和利率差上。如果金融市場不能對此進行有效調整,那麽預期匯率變化的影響也會反映在子公司產生的預期現金流和母公司的市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