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翻譯成現代文是孔子說:“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不促成別人的壞事。小人則與此相反。”
君子成人之美,拼音是 jūn zǐ chéng rén zhī měi,君子:指品格高尚的人;成:成全,幫助;美:好事。道德高尚的人成全別人的好事。
擴展資料:
詞語辨析:
“君子成人之美”是今天還活著的格言。《論語·顏淵》:“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意思是說,君子成全人家的好事,不幫助別人做壞事,小人相反。
程樹德著《論語集釋》說:“春秋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為壹句古人成語,與《論語》所論近似。可斷言此語非孔學獨創,其意則為當時的品德標準。
孔子常將“君子”和“小人”對說,此處亦然。君子為上司或長輩,小人晚輩或下屬。如今在民間,“君子成人之美”常掛在人們的嘴邊兒上,但孔子的後半句“……不成人之惡。
小人反是”就不見了。千百年,《論語》壹直是由“仕”(更廣義的“君子”)的階層代代下傳的,但為什麽只傳了上半句?魯迅先生在《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系》壹文中談到史書時指出,某朝的年代長壹點,其中必定好人多。
某朝的年代短壹點,其中差不多沒有好人,這是因為某朝年久,修史之人都是本朝人,因此恭維本朝的人物。年代短了,修史的是別朝人,便很自由地貶斥其異朝的人物。
這段話雖是談史書,但講出了壹個意識形態流變的壹個大特點,就是其內容的可操作性和趨利避害性,這兩個特點在中國文化中尤其突出。壹句格言,傳著傳著,味兒就變了。回到本題。“君子成人之美”,誰是君子?“小人成人之惡”,誰是小人?
在今天人們往往以成人之“美”作為證明自己是“君子”的手段。當然,毫無原則不分善惡地成全別人不見得是成人之“美”、而有時是在成人之惡,但只要這樣做了,起碼不會被求助者當作小人。
而如果不成人之“惡”,起碼求助者會認為他求助的對象是小人。所以在今天,“君子成人之美”也常常成為“兩肋插刀”助人行惡的自我號令,成為某些“義舉”的口號。因此,“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的第壹要義應該是長輩的行為準則。
百度百科-君子成人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