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過去五年的成就:黨的十七大以來的五年,是我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奮勇前進的五年,是我們經受住各種困難和風險考驗、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的五年。五年來,各方面工作取得重大新成就,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改革開放取得重大進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民主法制建設邁出新步伐,文化建設邁上新臺階,社會建設取得新進展,國防和軍隊建設打開新局面,港澳臺工作進壹步加強,外交工作取得新成績。黨的建設全面加強。
3.五年來的工作還有很多不足,前進的道路上還有很多困難和問題。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較多,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較大,壹些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壹些領域消極腐敗現象易發多發,反腐敗鬥爭形勢依然嚴峻。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這些困難和問題,並進壹步認真加以解決。
4.十年奮鬥形成並落實了科學發展觀。總結十年奮鬥歷程,最重要的是我們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出了壹系列緊密聯系、相互貫通的新思想、新觀點、新理論,形成和落實了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它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對新形勢下實現什麽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作出了新的科學回答,把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提高到壹個新水平,開辟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境界。科學發展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成果,是中國生產力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是指導黨和國家壹切工作的強大思想武器。科學發展觀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壹道,是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5.面向未來,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的首要任務是更加自覺地把以人為本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地位,更加自覺地把全面協調可持續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更加自覺地把統籌兼顧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胡錦濤強調,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是科學發展觀最鮮明的精神實質。實踐的發展、真理的認識和理論的創新永無止境。
6.有中國特色的道路和旗幟。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道路關系到黨的命脈、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命運和人民的幸福。在中國這樣壹個經濟文化十分落後的國家,探索民族復興之路是壹項極其艱巨的任務。
新世紀新階段,黨中央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的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和制度創新,強調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推動建設和諧世界,推進黨的執政能力和先進性建設,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成功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7.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在中國* * *生產黨的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8.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是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堅持和發展。
9.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 * *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基層群眾自治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以及基於這些制度的經濟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社會制度等各種具體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途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行動指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根本保證。三者統壹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是黨領導人民建設社會主義長期實踐中形成的最鮮明特色。
10,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立足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五位壹體總體布局,以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總任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根據時代條件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他以嶄新的視野,深化了對* * *生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系統地回答了在中國這樣壹個人口眾多、底子薄的東方大國建設什麽樣的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根本問題,使我們的國家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我們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與時俱進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性、理論性、民族性和時代性。
1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八個堅持”: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必須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必須推進改革開放,必須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必須走* * *繁榮之路,必須促進社會和諧,必須堅持和平發展,必須堅持黨的領導。
12,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最大的國情,最大的現實。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國仍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壹社會主要矛盾、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改變。無論如何,我們都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國情,任何方面的改革和發展都要牢牢立足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黨的基本路線是黨和國家的生命線。我們要堅持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和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放兩個基本點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統壹起來,既不妄自菲薄,也不驕傲自滿,紮紮實實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
只要我們滿懷理想,堅定信念,堅定不移,不屈不撓,頑強拼搏,艱苦奮鬥,不懈奮鬥,就壹定能夠在中國* * *產黨成立壹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壹定能夠在新中國成立壹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黨必須堅定這樣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13,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縱觀國際國內趨勢,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準確判斷重要戰略機遇期內涵和條件的變化,充分把握機遇,從容應對挑戰,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確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
14,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重大進展。在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的基礎上,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壹番。
——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豐富,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面落實,法治政府基本建立,司法公信力不斷提高,人權得到有效尊重和保障。
——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入人心,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基礎更加堅實。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普遍實現,全民教育水平和創新人才培養水平顯著提高,就業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縮小,社會保障實現全民覆蓋。
——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取得重大進展。
15.深化改革,完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生態體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抓住機遇深化重要領域改革,堅決破除壹切妨礙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制度弊端,構建系統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要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健全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制度,完善宏觀調控體系,更大程度更大範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完善開放型經濟體系,推動經濟發展更加高效、更加公平、更加可持續。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從各個層面、各個領域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實現國家各項工作法治化。加快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和文化生產經營機制,基本建立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完善國有文化資產管理體制,形成有利於創新創造的文化發展環境。加快形成科學有效的社會管理體制,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健全基層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網絡,建立確保社會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體制機制。加快建立生態文明制度,完善國土空間開發、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和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16,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發展仍然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只有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才能為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安康、社會和諧穩定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必須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決不能動搖。
17,主題和主線。在當代中國,堅持發展的本質要求是堅持科學發展。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戰略選擇。要適應國內外經濟形勢新變化,加快形成經濟發展新方式,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著力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新活力,著力增強創新驅動發展新動力,著力構建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著力培育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不斷增強長期發展後勁。
18,中國的“四化”。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道路,促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推動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
19,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必須尊重市場規律,充分發揮政府作用。必須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推進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推動更多國有資本投向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和影響力。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確保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平等受法律保護。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加快財稅體制改革,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完善金融監管,促進金融創新,維護金融穩定。
20、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放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進創新,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更加註重協同創新。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努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完善知識創新體系,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把全社會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創新發展上來。
21.推進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這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以改善需求結構、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推進城鎮化為重點,著力解決制約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大結構性問題。我們要牢牢把握擴大內需的戰略基點,加快建立擴大消費需求的長效機制,擴大國內市場規模。牢牢把握發展實體經濟這個堅實基礎,實施更加有利於實體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制造業健康發展,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促進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發展,支持小微企業特別是科技型小微企業發展。繼續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和貧困地區的支持力度。加快戶籍制度改革,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實現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
22、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推進城鄉發展壹體化。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城鄉發展壹體化是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根本途徑。要加強城鄉發展的統籌,促進城鄉繁榮。強化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讓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享現代化成果。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和扶貧開發,全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努力增加農民收入,保持農民收入持續快速增長。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改革征地制度,提高農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完善城鄉發展壹體化體制機制,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受益、城鄉壹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23、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適應經濟全球化新形勢,我們必須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完善互利、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要加快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推動對外開放向優化結構、拓展深度、提高效益轉變。創新對外開放模式,出口和進口並重,提高利用外資的綜合優勢和整體效益,加快走出去步伐,統籌雙邊、多邊、區域、次區域開放合作,提高抵禦國際經濟風險的能力。
24.必須繼續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發展更加廣泛、充分、健全的人民民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壹,以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為根本,以增強黨和國家活力、調動人民積極性為目的,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更加註重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確保黨領導人民有效治理國家;更加註重完善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更加註重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維護國家法制的統壹、尊嚴和權威,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要把制度建設放在突出位置。
25、全國人大設立代表聯絡機構,完善聯系群眾制度。要支持和保證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支持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充分發揮國家權力機關作用,依法行使立法、監督、決定、任免等職權,加強立法工作的組織協調,加強對“壹府兩院”的監督,加強對政府全口徑預決算的審查監督。提高基層人大代表特別是壹線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的比例,降低黨政領導幹部的比例。在全國人大設立代表聯絡處,完善代表聯系群眾制度。完善國家權力機關組織體系,優化常委會和專門委員會組成人員知識年齡結構,提高專職人員比例,增強依法履職能力。
26.完善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完善協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機制,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化、多層次、制度化發展。通過國家政權機關、CPPCC組織、黨組織等渠道,就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進行廣泛協商,廣泛聽取群眾意見,集中民智,增長見識,增強合力。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充分發揮CPPCC作為協商民主重要渠道的作用,推進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制度建設,更好地協調關系、匯聚力量、建言獻策、服務大局。加強與民主黨派的政治協商。深入開展專題協商、對口協商、部門協商、提案辦理協商。積極開展基層民主協商。
27、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確保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重點領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參與立法的途徑。推進依法行政,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進壹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確保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提高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能力。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範圍內活動。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允許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絕對不允許以言代法、以權壓法。
28、建立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堅持用制度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是權力正確運行的重要保證。要保證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保證國家機關依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和依法決策,完善決策機制和程序,建立決策責任追究和糾錯制度。凡是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決策,都要充分聽取群眾意見,凡是損害群眾利益的做法,都要堅決防止和糾正。推進權力運行公開化、規範化,健全黨務、政務、司法和各領域事務公開制度,完善質詢、問責、經濟責任審計、辭職、罷免等制度,加強黨內監督、民主監督、法律監督和輿論監督,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