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可能的,因為盒馬鮮生屬於阿裏系企業。從電商初興起,較為垂直的鮮花市場便有玩家涉足。時至今日,鮮花市場幾度迎來風口,又幾度式微,相關玩家也換了壹撥又壹撥。在相關鮮花電商平臺外,阿裏巴巴、京東等也相繼涉足。
近日,鮮花電商平臺Flowerplus花加完成了3500萬元B1輪融資。同時,其創始人王柯透露,隨著花加於2018年開始做精細化運營,2019年上半年已經實現盈利,凈利在1000萬以上。壹時之間,由花加而引發的鮮花市場再度迎來生機的說法開始出現。
由花加而引發對於行業的思考,或許並不為過。作為鮮花電商平臺的壹員,花加的發展之路,幾乎與鮮花市場的起伏相伴而行。
得益於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鮮花逐漸從婚禮、會議等場景中擴散出來,成為人們生活、辦公場景中的壹員。花加作為日常鮮花包月定制模式平臺,便是在這壹背景下出現,並隨著“互聯網+鮮花”理念的深入人心,而不斷發展。
有數據顯示,花加2016年銷售3億,2017年銷售近8億。甚至於17年7月,花加完成數億元的融資,真格基金入局,並開始嘗試線下花店業務。
然而花加的壹帆風順在2017年按下了暫停鍵。壹直以來,花加都被認為是“以補貼換銷量”,資金枯竭的傳聞壹直存在。在當時,有業內人士指出,鮮花電商的配送成本本就居高不下,在大量補貼之下,花加成本更甚,壹束鮮花往往虧損近半,除非花少配草多。
但將成本分攤在產品之上,往往意味著用戶體驗受損。在相關社交平臺上,不乏有用戶對花加產品進行吐槽。再加上“毒花”事件的出現,花加處理不力,品牌形象不斷受損。更有甚者,花加多名高管相繼出走或離任,而知情人士透露,這些高管在任期間均負責花加的運營。而其線下業務,也被曝運營狀況不佳,線下花店已經陸續撤店,員工也已經離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