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解釋 - 什麽是新農村?

什麽是新農村?

壹是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1)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壹項重大歷史任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加快現代化建設,必須正確處理工人、農民和城市的關系。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的全面進步。農村人口多是中國的國情。只有發展農村經濟,建設農民家園,讓農民過上舒適的生活,才能讓全體人民享受到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不斷擴大內需,促進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當前,我國總體上進入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初步具備了支持“三農”的能力和條件。“十壹五”期間,我們必須抓住機遇,加快改變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落後局面,紮實穩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2)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做好農業和農村工作。“十壹五”時期是夯實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基礎、大踏步推進現代農業建設、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取得突破、加快農村小康建設的關鍵時期。“十壹五”期間,我們要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貫徹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的方針,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協調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當前,要完善和加強支農政策,建設現代農業,穩步發展糧食生產,積極調整農業結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農村民主政治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加快社會事業發展,推進農村綜合改革,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確保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現良好開局。

(三)穩步穩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推進新農村建設是壹項長期而艱巨的歷史任務。必須堅持以發展農村經濟為中心,進壹步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促進糧食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必須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尊重農民主體地位,不斷創新農村體制機制;要堅持以人為本,著力解決農民生產生活中最迫切的實際問題,切實讓農民受益;要堅持科學規劃,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逐步推進;必須充分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依靠農民的辛勤勞動、國家的支持和社會力量的廣泛參與,使新農村建設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行動。推進新農村建設,要註重實效,不搞形式主義;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議事要民主,不能強令;要突出特色,不強求壹律;需要引導和支持,而不是代替別人。

(4)加快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順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變化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堅持“多予、少取、放掉”的方針,以“多予”為重點。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國家財政支出、預算內固定資產投資和信貸投放要按照存量適度調整、增量突出的原則,不斷增加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擴大公共財政在農村的覆蓋面,建立健全財政支農資金穩定增長機制。2006年,全國財政支農資金增幅高於上年,國債和預算資金用於農村建設的比例高於上年。其中,直接用於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的資金高於上年,逐步形成了新農村建設的穩定資金來源。要把國家投資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轉移到農村。提高耕地占用稅稅率,新增稅收應主要用於“三農”。抓緊制定土地出讓金部分收入用於農業土地開發的管理和監督辦法,依法嚴格收取土地出讓金和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將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作為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的重要內容。進壹步加強支農資金整合,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金融機構要不斷改善服務,加強對“三農”的支持。要加快建立有利於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結構的制度,實行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制度,建立健全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多種形式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推進征地戶籍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城鄉統壹的要素市場,增強農村經濟發展活力。

二、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強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產業支撐。

(5)大力提高農業科技創新和轉化能力。深化農業科研體制改革,加快國家創新基地和區域農業科研中心建設,在機構設置、人員任用、投資建設等方面實行新的運行機制。鼓勵企業建立農業科技研發中心,國家在財稅、金融和技術改造等方面給予支持。改善農業技術創新的投資環境,發展農業技術創新風險投資。加強農業高新技術研究,繼續實施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化工程,盡快取得壹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農業科技成果。針對農業生產的迫切需要,加快農作物和畜禽良種繁育、動植物疫病防控、資源節約和汙染防治技術的研發和推廣。把農業科研投入放在公共財政支持的優先位置,提高農業科技在國家科技投入中的比重。繼續安排資金用於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引進國外先進農業技術。加強種質資源和知識產權保護。要加快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和建設,積極探索實行公益性職能和經營性服務分類管理的途徑,完善農業技術推廣社會化服務機制。深入實施農業科技入戶工程,擴大重大農業技術推廣項目專項補助規模。鼓勵各類農業教育機構和社會力量參與多元化農業推廣服務。加強氣象為農業服務,保障農業生產和農民生命財產安全。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提高重要農時、重點作物、關鍵生產環節和糧食主產區的機械化水平。

(6)加強現代農村流通體系建設。積極推進農產品批發市場升級改造,推進進入市場的農產品質量分級和包裝標準化。鼓勵商業企業、郵政系統等各類投資者通過新建、兼並、聯合、加盟等方式發展農村現代流通產業。積極發展農產品、農業生產資料和消費品的連鎖經營,建立以集中采購、統壹配送為核心的新型營銷體系,改善農村市場環境。繼續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打造連鎖式“農家店”。培育和發展農村經紀人隊伍。加快農業標準化建設,完善檢驗檢測體系,加強農業生產資料和飼料質量管理,進壹步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供銷合作社要創新服務方式,廣泛開展聯合經營和合作經營,加快現代經營網絡建設,為農產品流通和農民生產生活資料供應提供服務。2006年,要完善全國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網絡,實現跨省互通。

(7)糧食生產穩步發展。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是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重要基礎。堅持立足國內實現糧食基本自給的方針,穩步發展糧食生產,不斷增加種糧收入,不斷提高生產能力,合理利用國際市場,積極保持供求平衡。堅決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切實保護基本農田,保護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繼續實施優質糧食產業工程和高產糧食科技工程,加快大型商品糧生產基地和糧食產業帶建設,穩定糧食種植面積,不斷提高糧食產量、質量和生產效率。堅持和完善重點糧食品種最低收購價政策,保持合理的糧食價格水平,加強農業生產資料價格調控,保護種糧農民利益。繼續落實產糧大縣獎勵政策,增加中央財政對產糧大縣的獎勵資金。

(8)積極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調整和優化農業結構。加快優勢農產品產業帶建設,積極發展特色農業、綠色食品和生態農業,保護農產品知名品牌,培育壯大主導產業。繼續實施種子工程。大力發展畜牧業,擴大畜禽良種補貼規模,推廣健康養殖方式,安排專項投資支持標準化畜禽養殖小區試點建設。要加強動物疫病特別是禽流感等重大疫病防控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突發疫情應急機制,加快獸醫管理體制改革,穩定基層獸醫隊伍。積極發展養殖業,擴大優質水產品養殖,發展遠洋漁業,保護漁業資源,繼續做好漁民轉產轉業工作。提高農產品國際競爭力,擴大園藝、畜牧、水產品等優勢農產品出口,加強農產品對外貿易磋商,提高中國農業應對國際貿易爭端的能力。

(9)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要努力培育壹批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帶動力的龍頭企業和企業集群示範基地,促進龍頭企業、合作組織和農民有機結合,讓農民從產業化經營中獲得更多利益。各級財政要加大資金支持農業產業化發展,支持龍頭企業發展,通過龍頭企業補貼農民參加農業保險。發展大宗農產品期貨市場和“訂單農業”。通過創新信用擔保手段和擔保方式,有效解決龍頭企業購買農產品資金不足的問題。農產品深加工增值稅改革試點。積極引導和支持農民發展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加快立法進程,加大扶持力度,建立有利於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信貸、稅收和登記制度。

(10)加快發展循環農業。要大力發展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農業技術,重點推廣廢棄物綜合利用、關聯產業和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技術。制定相應的財稅優惠政策,組織實施生物質項目,推廣稭稈氣化、固化成型、發電、畜牧養殖等技術,發展生物質能源和生物基材料,培育生物質產業。積極發展節地、節水、節肥、節藥、節種的節約型農業,鼓勵生產和使用節能節油的農業機械和農產品加工設備,努力提高農業投入品的利用效率。加大農業面源汙染防治力度。

第三,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夯實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經濟基礎。

(l1)拓寬農民增收渠道。要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根據國內外市場需求,積極開發品質優良、特色明顯、附加值高的優勢農產品,推進“壹村壹品”,實現增值增效。要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不斷增加農民勞動收入。鼓勵和支持符合產業政策的鄉鎮企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和服務業的發展。重點發展縣城和在建重點鎮,從財政、金融、稅收、公共產品投入等方面為小城鎮發展創造有利條件。外來人口較多的城鎮要從實際出發,完善社會管理職能。要以興縣富民為重點,著力培育產業支撐,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引導企業和要素集聚,完善金融服務,提升縣級管理能力,發展壯大縣域經濟。

(12)保護外出務工農民的合法權益。進壹步清理和取消對進城務工農民流動就業的各種歧視性規定和不合理限制。建立和完善城鄉就業公共服務網絡,為外出務工農民免費提供法律政策咨詢、就業信息、就業指導和職業介紹。嚴格執行最低工資制度,建立工資保障制度,切實解決農民工工資偏低和拖欠問題。完善勞動合同制度,加強農民工職業安全健康保護。逐步建立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依法將所有農民工納入工傷保險範圍,探索適合農民工的醫療保障和養老保險方式。認真解決進城務工農民子女上學問題。

(13)穩定、完善和加強對農業和農民的直接補貼政策。要加強國家對農業和農民的支持和保護體系。“三減免、三補貼”和退耕還林補貼政策很受歡迎,效果明顯,要繼續穩定、完善和加強。2006年,糧食主產區要將糧食直接補貼規模提高到糧食風險基金的50%以上,其他地區也要根據實際情況增加對種糧農民的補貼。增加良種補貼和農機具購置補貼。適應農業生產和市場變化的需要,建立和完善對種糧農民的支持和保護制度。

(14)加強扶貧開發。要因地制宜實施整村推進的扶貧開發模式,加大力度改善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搞好貧困地區勞動力轉移培訓,支持龍頭企業帶動貧困地區結構調整,拓寬貧困農民增收渠道。對缺乏生活條件的地區的貧困人口進行異地扶貧。繼續加大扶貧投入,完善管理機制,提高使用效率。繼續動員中央和國家機關、沿海發達地區和社會各界參與扶貧開發。做好貧困地區的糧食供應。

四、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物質條件。

(15)大力加強農田水利、耕地質量和生態建設。在抓好重大水利工程建設的同時,繼續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加快發展節水灌溉,繼續把大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作為農業固定資產投資的重點。加強大型排水泵站技術改造,建設田間工程。大力推廣節水技術。實行中央和地方* * *負責,逐步擴大中央和省級小型農田水利補助專項資金規模。做好以小型灌區節水改造和雨水集蓄利用為重點的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和管理。繼續加固病險水庫,加強中小河流治理。要大力加強耕地質量建設,實施新壹輪沃土工程,科學施用化肥,引導施用有機肥,全面提高土壤肥力。加大測土配方施肥補貼力度,繼續實施保護性耕作示範工程和土壤有機質改良補貼試點。農業綜合開發要重點支持糧食主產區低產田改造和中型灌區節水改造。按照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繼續推進生態建設,切實抓好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等重點生態工程,穩定和完善政策,培育後續產業,鞏固生態建設成果。繼續推進退牧還草和山區綜合開發。建立和完善生態補償機制。做好重大病蟲害防治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外來有害生物入侵。加強荒漠化治理,積極實施東北石漠化地區和黑土區水土流失綜合防治工程。建立健全水電、礦業等企業環境修復和治理責任機制,從水電、礦產等資源開發收益中安排壹定資金用於企業所在地環境的修復和治理,防止水土流失。

(16)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要努力加強農民急需的生活基礎設施建設。在鞏固人畜飲水成果的基礎上,加快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優先解決高氟、高砷、苦鹹水、汙染水和血吸蟲病流行地區的飲水安全問題。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發展集中供水,提倡飲用水和其他生活用水分質供應。要加快農村能源建設步伐,在適宜地區積極推廣沼氣、稭稈氣化、小水電、太陽能、風力發電等清潔能源技術。從2006年起,農村沼氣建設的投資規模將大大增加。有條件的地方要加快推廣戶用沼氣,支持養殖場建設大中型沼氣。沼氣池的建設將帶動農村改圈改廁改廚。盡快完成農村電網改造配套工程。加強小水電開發規劃和管理,擴大小水電代燃料試點規模。要進壹步加強農村公路建設。到“十壹五”末,全國所有鄉鎮基本通油(水泥)路,東中部地區有條件的村基本通油(水泥)路,西部地區基本通公路。要積極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充分利用和整合農業信息資源,加強廣播、電視、電信等面向農村的信息服務,重點抓好“金農”工程和農業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工程。引導農民自願出工,開展農村小型基礎設施建設。有條件的地方可以通過獎勵、項目補貼等方式給予支持。按照建設和管理並重的原則,將農村公路等公益性基礎設施的管理和保護逐步納入國家扶持範圍。

(17)加強村莊規劃和人居治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推進,農民迫切要求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和村容村貌。各級政府要切實加強村莊規劃,安排資金支持村莊規劃編制和開展村莊治理試點;各地可從實際出發,制定村莊建設和人居環境管理指導目錄,重點解決農民飲水、道路、電力、燃料等困難。凡符合目錄的項目,可在資金、對象等方面給予引導和支持。加強宅基地規劃管理,大力節約村莊建設用地,為農民提供經濟、安全、適用、節地、節能、節材的免費住宅設計模式。引導和幫助農民有效解決畜禽舍混居問題,搞好農村汙水和垃圾處理,改善農村環境衛生。重視村莊安全建設,防範山洪、泥石流等災害對村莊的危害,加強農村消防工作。村莊治理應當突出鄉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保護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古村落和民居。本著經濟的原則,充分立足現有基礎改造房屋和設施,防止大拆大建,防止增加農民負擔,紮實穩步推進村莊治理。

五、加快發展農村社會事業,培育新型農民,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18)加快農村義務教育發展。重點普及和鞏固農村九年義務教育。2006年,西部地區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全部免除學雜費,對貧困家庭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和寄宿生生活費補助。2007年,這項政策在全國農村地區廣泛實施。繼續實施西部地區“兩基”工程和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建立健全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進壹步改善農村辦學條件,逐步提高農村中小學公用經費水平。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加大城市教師支援農村教育的力度,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強農村學校收費監管和規範,進壹步減輕農民教育負擔。

(19)農村勞動力大規模技能培訓。提高農民整體素質,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是迫切需要。繼續支持新型農民科技培訓,提高農民農業技能,推進科學種田。擴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實施規模,提高補貼標準,增強農民轉移就業能力。加快建立政府輔助、市場導向、多元化的培訓機制。各級財政要將農村勞動力培訓經費納入預算,不斷增加投入。整合農村各類教育資源,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

(20)積極發展農村衛生事業。積極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自2006年以來,中央和地方政府大幅提高了補助標準,到2008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將在全國農村基本普及。各級政府要不斷加大投入,加強以鄉鎮衛生院為重點的農村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和醫療救助體系。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對鄉村醫生實行補貼制度。建立適合農民收入水平的農村藥品供應和監管體系,規範農村醫療服務。加強農村地方病、傳染病和人畜共患病的防治。增加農村衛生人員培訓預算,組織城市醫療機構和人員支援農村,鼓勵各種社會力量參與農村衛生事業發展。加強農村計劃生育服務設施建設,繼續穩定農村低生育水平。

(21)繁榮農村文化事業。各級財政要加大對農村文化發展的投入,加強縣文化館、圖書館、鄉鎮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繼續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和農村電影放映工程,開發文化信息資源享受農村基層服務點,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實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體育活動,保護和發展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優秀傳統文化,創新農村文化生活的載體和方式,引導文化工作者深入農村,滿足農民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支持農村業余文化隊,鼓勵農民興辦文化產業。加強農村文化市場管理,抵制腐朽文化落後。

(22)逐步建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按照城鄉統籌發展的要求,逐步增加公共財政對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投入。進壹步完善農村五保供養、貧困戶生活救助、災民補助等社會救助體系。探索建立與農村經濟發展水平和其他保障措施相適應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落實軍人烈士優待政策。積極擴大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試點和西部地區計劃生育扶貧項目實施範圍。有條件的地方,要積極探索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23)倡導健康文明新風尚。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激勵廣大農民發揚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的傳統美德,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深入開展農村形勢政策教育,認真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積極推進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開展和諧家庭、和諧村鎮創建活動。引導農民崇尚科學、抵制迷信、移風易俗、革除陋習,樹立先進思想和良好道德習慣,倡導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在農村形成文明進步的社會風尚。

六、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完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制度保障。

(24)進壹步深化以農村稅費改革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綜合改革。2006年,農業稅在全國範圍內取消。通過試點和總結經驗,積極穩妥推進鄉鎮機構改革,切實轉變鄉鎮政府職能,創新鄉鎮機構運行機制,精簡機構和人員。五年內,鄉鎮機構編制只會減少。妥善安置分流人員,確保社會穩定。要按照加強公共服務、嚴格依法辦事、提高行政效率的要求,認真解決機構和人員超編問題,切實加強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加快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建立健全各級政府職責明確、財政分級投入、經費穩定增長、以縣為主管理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中央和省級政府應在發展農村義務教育方面承擔更多責任,並深化農村學校人事和財務制度改革。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加快推進“省直管縣”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和“農村財政縣管農村用”財政管理模式改革。各地要清理核實鄉村債務。2006年,選擇部分縣(市)開展化解鄉村債務試點工作,妥善處理歷年農業欠稅,完善涉農稅收優惠辦法,確保農民直接受益。深化國有農場稅費改革,對農工土地承包費中類似“鄉鎮五統籌”的費用全部扣除,農場減少的收入由中央和省級財政適當補助。國有農場要逐步剝離辦社會職能,轉換經營機制,在現代農業建設中發揮示範作用。

(25)加快農村金融改革。鞏固和發展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成果,進壹步完善治理結構和運行機制。在確保資金安全的前提下,縣域內各金融機構都會將壹定比例的新增存款投放到當地,用於支持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有關部門要抓緊制定管理辦法。擴大郵政儲蓄資金自主運用範圍,引導郵政儲蓄資金回流農村。調整農業發展銀行的職能定位,拓寬業務範圍和資金來源。國家開發銀行應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資源開發。繼續發揮農業銀行在支持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在確保資本金充足、金融監管嚴格、建立合理有效退出機制的前提下,鼓勵在縣域內設立各種所有制的社區金融機構,允許民間資本和外資參股。大力培育由自然人、企業法人或法人團體發起的小額貸款組織,有關部門要抓緊制定管理辦法。引導農民發展資金互助組織。規範民間借貸。穩步推進農業政策性保險試點工作,加快發展多種形式、多渠道的農業保險。各地可通過建立擔保基金或擔保機構解決農戶和農村中小企業抵押擔保問題,有條件的地方政府可給予適當支持。

(26)統籌推進其他農村改革。穩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健全依法、自願、有償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機制,有條件的地方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加快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促進林業健康發展。完善糧食流通體系,深化國有糧食企業改革,建立產銷區穩定的購銷關系,加強國家對糧食市場的宏觀調控。加快推進征地制度改革,按照縮小征地範圍、完善補償方式、拓展安置渠道、規範征地程序的要求,進壹步探索改革經驗。完善被征地農民合理補償機制,加強被征地農民就業培訓,拓寬就業安置渠道,完善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推進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

七、加強農村民主建設,完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鄉村治理機制。

(27)不斷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力、凝聚力和創造力。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堅強的政治和組織保證。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主題,在全國農村深入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引導廣大農村黨員學習貫徹黨章,堅定理想信念,堅持黨的宗旨。要根據農村實際,有針對性地開展正面教育,解決黨組織和黨員隊伍中存在的突出問題,解決影響改革發展穩定的主要問題,解決群眾最關心的重點問題,務求實效。加強農村基層組織陣地建設,繼續抓好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加大政策理論、法律法規和實用技術培訓力度,引導農村基層幹部發揚實事求是、求真務實、艱苦奮鬥的工作作風,廣泛聯系群眾,增強帶領群眾增收致富的能力。關心愛護農村基層幹部,繼續開展農村黨建“三級聯創”活動,加強基層黨風廉政建設,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充分發揮農村共青團和婦聯的作用。

(28)切實保障農民的民主權利。健全村黨組織領導的村民自治動力機制,進壹步完善村務公開和民主議事制度,讓農民真正享有知情權、參與權、管理權和監督權。完善村民“壹事壹議”制度,完善農民自主籌資投勞的機制和方式,引導農民自主開展農村公益設施建設。開展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示範活動,推進農村基層誌願服務活動。加強農村法制建設,深入開展農村法制教育,增強農民法制觀念,提高農民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的自覺性。妥善處理農村各種社會矛盾,加強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賭、毒”等社會醜惡現象,建設平安鄉村,營造農民安居樂業的社會環境。

(29)培育農村新型社會化服務組織。在繼續增強農村集體組織的經濟實力和服務功能,發揮國家基層經濟技術服務部門作用的同時,鼓勵、引導和支持農村各種新型社會服務組織的發展。推動農產品行業協會發展,引導農產品生產者和農產品加工出口企業加入%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