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解釋 - 什麽是管鮑之交?

什麽是管鮑之交?

管鮑之交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在中國,人們常常用“管鮑之交“,來形容自己與好朋友之間彼此信任的關系。管鮑之交這個成語,起源於管仲和鮑叔牙之間深厚友誼的故事,最初見於《列子·力命》,“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此世稱管鮑善交也。”管仲和鮑叔牙之間深厚的友情,已成為中國代代流傳的佳話。

管鮑之交的故事

從前,齊國有壹對好的朋友,壹個叫管仲,另外壹個叫鮑叔牙。 年輕的時候,管仲家裏很窮,又要奉養母親。鮑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壹起投資做生意。做生意的時候,因為管仲沒有錢,所以本錢幾乎都是鮑叔牙拿出來投資的。可是,當賺了錢以後,管仲卻拿的比鮑叔牙還多,鮑叔牙的仆人看了就說:“這個管仲真奇怪,本錢拿的比我們主人少,分錢的時候卻拿的比我們主人還多!”鮑叔牙卻對仆人說:“不可以這麽說!管仲家裏窮又要奉養母親,多拿壹點沒有關系的。”

有壹次,管仲和鮑叔牙壹起去打仗,每次進攻的時候,管仲都躲在最後面,大家就罵管仲說:“管仲是壹個貪生怕死的人!”鮑叔牙馬上替管仲說話:“妳們誤會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著他的命去照顧老母親呀!”管仲聽到之後說:“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人可是鮑叔牙呀!”後來,齊國的國王死掉了,公子諸(zhū)當上了國王,諸每天吃喝玩樂不做事,鮑叔牙預感齊國壹定會發生內亂,就帶著公子小白逃到莒(jìng)國,管仲則帶著公子糾(jiū)逃到魯國。

不久之後,齊王諸被人殺死,齊國真的發生了內亂,管仲想殺掉小白,讓糾能順利當上國王,可惜管仲在暗算小白的時候,把箭射偏了,射到了小白的褲腰,小白沒死。後來,鮑叔牙和小白比管仲和糾還早回到齊國,小白就當上了 。?

齊國的國王。 小白當上國王以後,決定封鮑叔牙為宰相,鮑叔牙卻對小白說:“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強,應該請他來當宰相才對呀!”小白壹聽:“管仲要殺我,他是我的仇人,妳居然叫我請他來當宰相!”鮑叔牙卻說:“這不能怪他,他是為了幫他的主人糾才這麽做的呀!”小白聽了鮑叔牙的話,請管仲回來當宰相,而管仲也真的幫小白把齊國治理的非常好呢!

管仲說:"我當初貧窮時,曾和鮑叔壹起做生意,分錢財,自己多拿,鮑叔不認為我貪財,他知道我貧窮啊!我曾經替鮑叔辦事,結果使他處境更難了,鮑叔不認為我愚蠢,他知道時運有利有不利。我曾經三次做官,三次被國君辭退,鮑叔不認為我沒有才能,他知道我沒有遇到時機。我曾經三次作戰,三次逃跑,鮑叔不認為我膽怯,他知道我家裏有老母親。公子糾失敗了,召忽為之而死,我卻被囚受辱,鮑叔不認為我不懂得羞恥,他知道我不以小節為羞,而是以功名沒有顯露於天下為恥。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鮑叔啊!"

鮑叔推薦管仲以後,自己甘願做他的下屬。鮑叔的子孫世世代代在齊國吃俸祿,得到了封地的有十多代,常常成為有名的大夫。天下的人不贊美管仲的才幹,而贊美鮑叔能了解人。

擴展資料:

管鮑之交人物簡介

管仲是春秋時齊國政治家。名夷吾,字仲,亦稱管敬仲(約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

據說管仲早年經營商業,後從事政治活動。在齊國公子小白(即齊桓公)與公子糾爭奪君位的鬥爭中,管仲曾支持公子糾。小白取得君位後,不計前嫌,重用管仲;管仲亦輔佐齊桓公,施行改革。在政治上,他推行國、野分治的參國伍鄙之制,即由君主、二世卿分管齊國,並在國中設立各級軍事組織,規定士、農、工、商各行其業;在經濟上,實行租稅改革,對井田“相地而衰征”(見先秦租稅),並采取了若幹有利於農業、手工業發展的政策。

鮑叔牙又稱鮑叔、鮑子(約前723或前716~公元前644年)。

鮑叔牙是鮑敬叔的兒子,春秋時齊國大夫,以知人著稱。少時與管仲友善,曾壹起經商。齊襄公亂政,鮑叔牙隨公子小白出奔至莒國,管仲則隨公子糾出奔魯國。齊襄公被殺,糾和小白爭奪君位,小白得勝即位,即齊桓公。桓公囚管仲,鮑叔牙知道管仲之賢,舉薦管仲替代自己的職位,而自己則甘居於管仲之下,齊國因為管仲的治理而日漸強盛,被時人譽為“管鮑之交”、“鮑子遺風”。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管鮑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