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平等對話。給“動態生成――探究”營造心理空間。教師與學生之間展開平等、民主的對話,讓學生說出自己個性化理解的理由,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而不能硬把學生往自己的標準答案上逼,那麽,課堂的氣氛是融洽的、民主的,學生的情緒將是輕松愉快的。課堂教學只有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才能在無焦慮的狀態下進行“頭腦風暴”般的思維互動和激發,使得問題解決的過程成為學生得到發展、師生生命***同得到煥發的過程。讓師生在這樣的氛圍中互動。在合作的氛圍中,來自他人的信息為自己所吸收,自己既有的知識被他人的視點所喚醒和激活。各自生成自己的認知與知識,整個對話過程充滿了創造色彩。如有位老師執教《將相和》這篇課文第三個故事“負荊請罪”時,在學生進入理解領悟課文階段後,他讓學生以“小導演”的身份找壹找課文中哪些內容可以表演,然後請。小導演”們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在自己小組裏研究壹下怎樣演。然後讓學生匯報學習結果,並隨學生的匯報過程帶領學生充分地讀、充分地悟。這節課教學程序的設計是開放的。學生已完全擺脫了課文敘述順序的束縛,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學習、匯報。在師生的***同參與下,課堂進行的是和平的、無權威的交流,不但“動態生成――探究”了壹個個各不相同的帶有個性的對文本的理解,而且“動態生成――探究”了壹個事先沒有預設的、事後也不會被重復的教學過程。這樣才能讓每壹個學生在課堂上獲得真實成長的體驗,讓每壹個學生對自己充滿信心。於是我們的課堂就成為民主寬松、靈氣四溢的生成性現場。
二、及時調整“預設”,給“動態生成――探究”騰出空聞。課堂教學是千變萬化的。再好的預設也不可能預見課堂上可能出現的所有情況。課程改革所倡導的“生成性”教學,不但要求教師有隨機應變的能力,更要求教師在隨機應變的過程中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根據課堂教學進程中出現的沒有預見的情況及時調整課前的預設。給學生騰出空間,為生成提供條件,鼓勵生成。
三、尊重個性解讀,珍視鮮活靈動的課堂生成。《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在平時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著力強調“生本位”,尊重學生的自主性,把學生從傳統的“認知體”提升到“生命體”的高度。從傳統的“事先預設”中走出來,尊重並珍視這鮮活靈動的課堂生成。實踐表明,允許並尊重、激勵並贊賞學生基於自己實際的發現,就是對文本的超越。在教學中,我充分關註了學生的生成,尊重了學生的獨到見解,為學生創設了壹種“敢想敢言”的課堂氛圍,因此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使得課堂擁有了壹幕幕精彩生成。
四、在教學環節的推進中,在生成中相機增刪。教學流程由許多環節組成,環節互相關聯,有著壹定的先後次序。環節可以預設,但課堂教學如果壹味按照固定環節前進,不考慮學情,不考慮課堂環境變化,那麽必定落人僵化、機械、沈悶的泥潭。如果教師能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壹些節外生枝的現象,及時應對,靈活處理,不但可以化解矛盾,解決問題,還能促進生成,讓這些意外和不確定性變成新的教學資源,從而推動教學走向又壹個高潮。教學《小鷹學飛》,結課階段。我正準備通過分角色表演的形式引導學生加深感悟、內化課文語言,壹位學生突然對教材“開火”:“課文中老鷹的要求太高了,不管小鷹怎麽努力,他都‘搖搖頭’不滿意。”不少學生深有同感:“就是!壹點表揚、鼓勵都沒有。小鷹哪有繼續向上的動力啊?”面對意外。我認真傾聽,並立即預見到學生的情感、心理出現了新的需求:他們不喜歡老鷹嚴厲的教育方式。於是果斷調整教學進程,引導學生對教材進行二度加工,按自己喜歡的教育方式修改老鷹形象。學生喜出望外,妳壹言我壹語,不壹會兒便塑造出既高標準嚴要求、又普鼓勵會引導的老鷹形象。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按改動的內容表演,學生都極其投入,不但批判意識、創造能力得到提高,對文本闡發的不斷學習、永不滿足的道理也有了更深的認識。
傳統的預成性思維方式已不適應教學的發展,更不適應動態的課堂,具體反映在課堂上。就是教師按既定的計劃和步驟來組織教學,毫無挑戰和創造可言。將教師和學生牢牢地束縛住。而生成性思維,是現代哲學的基本精神和思維方式,具有重創造、室差異的特點,課堂教學的推進具有非線性的特征。也就是說教學的演化是多變的,我們要徹底摒棄以往的線性的預成性思維。設計多個框架式的方案,這樣才能保證教學的路徑呈現出非線性的特點,使課堂不再死氣沈沈,而是充滿了彈性和張力。 (作者單位 福建安溪縣魁鬥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