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孝通(1910年11月2日-2005年4月24日),男,江蘇吳江人,中國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民族學家、社會活動家,中國社會學和人類學的奠基人之壹,第七、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第六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費孝通從事社會學、人類學研究,寫下了數百萬字的著作。費孝通在其導師馬林諾夫斯基指導下完成了博士論文《江村經濟》,該書被譽為“人類學實地調查和理論工作發展中的壹個裏程碑”,成為國際人類學界的經典之作。
費孝通先後對中國黃河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進行實地調查,提出既符合當地實際,又具有全局意義的重要發展思路與具體策略。
研究成就
費孝通是中國社會學的總設計師。從歷史上看,費孝通對中國社會學的貢獻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壹個階段是1949年以前,費孝通關於社會學的大部分經典之作都是在這個時期完成的,比如:《江村經濟》、《鄉土中國》、《皇權和紳權》等等,都是在這個階段發表的。
第二個階段是從1949年到改革開放以前,這是費孝通經歷坎坷的壹段時間,盡管身處逆境,他還是仗義執言,提出“為社會學說幾句話”、“再為社會學說幾句話”,然而,最後終於不許說話了。1957年以後費孝通主要從事翻譯和邊界問題研究。第三階段是1979年的改革開放以後,費孝通重建中國社會學的壹段時間。
費孝通為今日中國社會學作出了總體設計,勾畫了今日中國社會學的藍圖,確立了中國社會學的實證風格。為解決社會問題、醫治社會疾病出謀劃策。在中國的江南,星羅棋布的小城鎮已經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城市化模式之壹,這是費孝通留給我們的壹份巨大財富。
為中國農民找壹條出路,成為費孝通研述壹生的大課題。費孝通三訪溫州、三訪民權、四訪貴州、五上瑤山、六訪河南、七訪山東、八訪甘肅、27次回訪家鄉江村。
他研究中國的窮人主要是農民,如何擺脫貧困走向富裕之路。他關心中國農村和少數民族的經濟發展,關心農產品流通和農民增收問題,為中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擴展資料:
論著
費孝通著述浩繁,其作品《鄉土中國》和《江村經濟》以及晚年《中華民族多元壹體格局》是研究中國經濟、社會和文化的必讀之書,他的主要論著收入《費孝通文集》(群言出版社)、《費孝通全集》(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Peasant Life in China(1939年,該書譯為江村經濟)、《祿村農田》(1943年)
Earthbound China: a study of rural economy in Yunnan.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45年.?ISBN?978-0-226-23955-2.
中國紳士(1945年)、《初訪美國》(1945年)
《內地農村》(1946年)、《美國人的性格》(1947年)
《生育制度》(1947年)、《鄉土中國》(1948年)
《鄉土重建》(1948年)、《訪美掠影》(1980年)
Toward a People's Anthropology. New World Press. 1981年.?ISBN?978-0835109130.
Chinese Village Close-up(1983年)、《從事社會學五十年》(1983年)
《小城鎮四記》(1985年)、《費孝通社會學論文集》(1985年)
《費孝通社會學文集》(1985年)、Small Towns in China(1986年)
《記小城鎮及其他》(1986年)、《邊區開發與社會調查》(1987年)
《費孝通民族研究文集》(1988年)、《行行重行行》(1989年)
《費孝通文集》(1999年)、《中華民族多元壹體格局》(1989年)
《費孝通散文》(1999)、《費孝通在2003?: 世紀學人遺稿》(2005年)
《民主?憲法?人權》(2013年)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