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解釋 - 灰姑娘當心婆媳關系

灰姑娘當心婆媳關系

幸福捷徑暗藏隱患 27歲的楊辛是畢業於濟南某大學的研究生,畢業後和身處異地的男友分手。工作打拼兩年,發展前景仍不明朗,只感到辛苦。想到將來還要買房、買車,靠自己的工資基本沒有指望,她坦率地告訴記者,自己已明確下壹步人生目標--嫁壹個“富二代”。 楊辛的心路歷程頗具代表性。中山大學教授張海鷗在專欄中發文指出:當今大學畢業生承受職場、社會生存競爭的壓力更大。面對壓力甚至不公,有奮力拼搏的,也有仿徨乃至無奈之下選擇嫁富二代“走捷徑”的。 杜勝祥認為,女性的婚戀觀也跟個人的成長環境有關。壹個本身家境比較殷實的女孩,極少為了財富而嫁人。也有女性曾為情所傷,認為“真愛並不牢靠”,帶著無奈的心情嫁給富二代,這可以理解。“但是請不要忘了,富二代也不是傻子。單純建立於金錢利益之上的婚姻,將來有很多隱患。”杜勝祥舉例說,假如兩個人感情不夠深,在金錢上就會刻意防範著對方,這樣的感情生活令人如坐針氈。  灰姑娘當心婆媳關系 “每個女人都渴望嫁壹個有鈔票、心疼自己、還要和自己心靈相通的人。但是想要找到這幾樣齊全的配偶很難,必須有取舍。”杜勝祥說,想“走捷徑”可以理解,但是走了捷徑之後呢?他提醒女性朋友,幸運的灰姑娘也是有得有失的,水晶鞋合不合腳只有自己知道。 首先,相比於條件普通的男性,富二代交際範圍更廣,所受外界誘惑的可能性更大。想要嫁給富二代的不止壹個,結婚後灰姑娘防範老公出軌的任務艱巨。就算自己老公沒有邪念,也少不了面對有邪念的“小三”。 其次,所謂富二代,財富並不是他自己創造的,而是來自父母。這意味著父母大權在握,極有可能更多地幹涉妳們的婚姻。“婆媳難相處”由來已久,在壹個富二代的家族中,作為壹個兒媳如何周旋,比壹般家庭的女性要求要更高些。這其實本身就是壹個代價。這意味著需要很高的包容心、忍耐、甚至委曲求全的精神,提高處理矛盾沖突的能力,搞好七大姑八大姨的關系。這些都是當初戀愛中的女人所無法料想的。  溝通模式最難磨合 所謂風險與收益匹配。杜勝祥提醒想嫁入豪門的女性朋友,請三思:“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家庭背景的差異對兩個人溝通模式造成影響,絕非想象中那麽簡單。 杜勝祥特別指出,已有的婚姻研究表明,門當戶對是有道理的。女性擇偶時有必要了解對方的家庭背景,以生活成長環境為參考,判斷兩人是否能有效地、巧妙地化解婚後矛盾。 這包括能否跟對方的家庭處理好關系。 他曾接觸過多個案例,夫妻雙方似乎都沒有問題,但受家庭影響的.溝通模式根深蒂固,令兩人無法再磨合下去。兩個原生家庭無法融為壹體,最終走向離異。 “ 在婚姻中,有錢無錢並不是幸福的根本。”杜勝祥說,錢是個很好的東西,可以帶來精神快樂的物質基礎,但並不是每個擁有財富的人自然就會比別人更幸福。美國壹項研究表明,中等收入家庭的幸福度更高。 他建議,與其把眼光牢牢釘在對方家庭條件上,不如挑壹個靠自己奮鬥得來財富,同時有情有意的郎君。“只有自己辛苦得來的,才覺得好,就像自己燒了飯,自己怎麽吃都香。” 灰姑娘當心婆媳關系2  1、糟糕的婆媳關系;  2、嚴重的戀子情結。 婆媳關系難以相處的心理秘密 我們養育孩子,是為了把他們推向更寬廣的世界。 那個將陪伴妳壹生的,才是妳最重要的人。 愛與分離,是生命中兩個永恒的主題。 健康的家庭,充盈著愛,也懂得分離。 健康家庭的父母,深愛孩子,將他養大,不是為了自己分享這壹結果,不是為了永遠與孩子粘在壹起,而是要將他推出家門,推到壹個更寬廣的世界,讓他去過獨立而自主的生活。 相反,如果親子關系(包括公婆與丈夫、丈夫與孩子、妻子與孩子)淩駕於夫妻關系之上,就會產生最常見的兩個問題:  1、糟糕的婆媳關系;  2、嚴重的戀子情結。 這兩點是相輔相成的。其實,在新家庭中,如果有壹個糟糕的婆媳關系,那麽壹般可以推斷,在婆婆以前的那個“新家庭”中,也曾有壹個糟糕的婆媳關系。而那個糟糕的婆媳關系,讓婆婆與其兒子建立了非常密切的關系。對這個婆婆而言,兒子,而不是丈夫,是她最親密的人,是她最割舍不下的人。 於是,當兒子要分離,去找壹個愛人,並建立壹個自己的新家庭時,作為婆婆,她會是多麽難過。她會覺得,自己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所以,她會有意無意地阻止兒子與媳婦建立最密切的關系。 而兒子,他以前就知道,他是母親心目中最重要的人,對於母親而言,他比爸爸還要重要。以前,他為此而自得,現在,他要“回報”母親。於是,他也不忍心“背叛”母親而與妻子建立最親密的關系。  這是很多婆媳關系難以相處的心理秘密。 相反,如果婆婆心目中最重要的人壹直是丈夫而不是兒子,那麽兒子的分離,就不是那麽難受。相反,她會欣喜地看到,兒子找到了他最愛的人,他可以擁有他的家庭、他的人生了。這時,這個婆婆會祝福媳婦,祝福媳婦和兒子即將走上她和丈夫曾經走過的幸福之路。  勢必要分離的,不是最愛 要想營造壹個健康的家庭系統,必須將夫妻關系置於家庭中最重要的位置。 不過,我們的文化傳統的確有這樣的傾向:重親子關系而不重夫妻關系。就仿佛是,夫妻關系只是完成傳宗接代的工具,只是給長輩和晚輩服務的載體。 但是,不管妳多麽敬愛父母,妳終究要離開他們,去過妳自己的生活。不管妳多麽愛兒女,他們也終究要離開妳,去過他們自己的生活。而配偶,才是那個真正陪伴妳壹生的人。  不健康的模式1:煩丈夫 愛兒子 我在北京大學心理系的壹個研究生同學路過廣州。他兩個月前剛結婚,我祝福他,話題也很快轉移到了婆媳關系上。 同樣,他也遇到了這方面的麻煩。他在老家舉行了婚禮,之後在家裏待了數天,他媽媽和他妻子數次發生爭執,起因都是很小很小的事情。 但心理學不是白學的,他明白這到底是怎麽回事:“妻子認為我最愛她,而媽媽也壹直把我當成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現在當然受不了。於是,兩人免不了要戰爭,誰勝了,我就是戰利品。” 當他不會讓戰爭繼續下去,方法是玩“失蹤”。他會對媽媽和妻子說,妳們就好好吵吧,我出去壹會兒。“她們的目標是我,我壹走了,她們當然就吵不下去了。”他說。 他知道吵架的主要動力來自媽媽。從小到大,他壹直是媽媽的心頭肉,“對媽媽來說,我絕對比爸爸重要。” 這種被媽媽重視的感覺曾讓他很自得,但等慢慢長大後,他發現這成了壹種壓力。譬如,媽媽不願意與他分離,考大學的時候,媽媽做了很多工作,要他壹定不要去外地讀書,他先同意了,但最後報誌願的時候,卻壹狠心報了外地的壹所大學。  “正確的選擇。”我說。 “當時並不知道是為什麽,只是隱隱約約覺得,壹定要去外地。”他說。 木已成舟,他媽媽也只好認了,但要求他經常給家——其實是給她——打電話。現在,他已經在北京買房子,媽媽也多次要求和他壹起住。“我堅決不同意,但我會很溫柔地勸媽媽。”他說。 “夫妻關系是家庭中的No.1,這是家庭中的‘第壹定律’,我現在是真正明白了這壹點。”他說,“如果壹開始,媽媽愛爸爸勝過愛我。那麽,她就不會那麽離不開我,也不會現在和我老婆過不去。”  不健康的模式2:“沒”丈夫 愛兒子 我這個同學,他媽媽是比較強勢的那種,因丈夫比較老實,壹直對丈夫不太滿意,於是將主要情感傾註在兒子身上,難以割舍兒子走出家門,最終不免吃起兒媳婦的醋來。 這是糟糕的婆媳關系比較常見的壹種模式,另壹種最常見的模式是,現在的婆婆以前做媳婦的時候,因為受到了她的婆婆的嚴重排擠,壹直融不進她以前的家庭。她和丈夫的關系退居第二位、第三位甚至家庭中的最末位,這讓她倍感孤獨。於是,等兒子出生後,她發現兒子是她唯壹的依靠,於是,她自然而然地與兒子建立起了最為親密的關系,丈夫在她心目中甚至只是壹個可有可無的人。這種情況下,她更加不能接受與兒子的分離。 我壹個朋友阿沖,在有了小孩後,把媽媽接過來帶小孩,但不料本來尚可的婆媳關系卻迅速惡化。阿沖向我描述沖突的具體情形時,顯然他、太太和媽媽的關系,有很強的“三角戀”意味。 譬如,當阿沖和太太去小區花園散步時,媽媽壹定要求壹起去。壹次兩次就罷了,但次次都如此,自從婆婆入住後,阿沖和太太就再也沒有單獨散步的機會了。 再如,看電視的時候,如果看到媳婦和阿沖壹起坐在沙發上,他媽媽也會坐過來,並且必然是阿沖坐中間,太太和媽媽坐兩邊。 除了這些特殊情況外,阿沖家也有壹般的糟糕的婆媳關系的普遍問題,譬如經常為雞毛蒜皮的小事吵個不停。每當這個時候,阿沖就覺得特別難辦,壹邊是最親的太太,壹邊是最敬的媽媽,他夾在中間左右為難。 原來,阿沖的家鄉非常傳統,男尊女卑的情況很嚴重。媽媽嫁到他家後,當時是壹大家子住在壹起。從地位上講,壹直是最卑微的,丈夫敬父母,遠勝過敬她。大家倒對她很客氣,不會欺負她,但都不夠重視她,她壹直覺得自己非常孤獨。她對阿沖說,直到有了他以後,她才不再覺得孤單,並覺得自己有了繼續活下去的勁頭。後來,她的小家庭從大家庭中脫離出來,開始單獨生活,丈夫從此以後對她越來越好,但她想起當年受的很多委屈,對丈夫很是怨恨,兩人的關系壹直沒有得到改善,她心目中最重要的,壹直還是兒子。 談到最後,阿沖問我:“有什麽辦法可以改善她們兩人的關系?” “改善她們兩人的關系,而不是妳們三個人的關系?”我反問他。  “妳的意思是……”阿沖沈思道。 我解釋說,絕大多數婆媳關系的核心不是婆媳關系,而正是那個被夾在中間的兒子和丈夫。這個夾在中間的人,總想著要麽妻子對老人家敬壹些,要麽婆婆對媳婦疼壹些,然後問題就OK了。但他卻很少想,解決問題的關鍵,就在他自己的身上。要想很好地處理婆媳關系,這個人必須承擔起責任來,努力去協調這個三角關系。 “並且,絕對沒有靈丹妙藥,也沒有那種壹點就靈、壹說就通的絕招,妳必須用頭腦和智慧去解決這個難題。”我說。  不健康的模式3:太愚孝 輕妻子 忽略被夾在中間的那個男人,而把焦點集中在“婆媳”兩個字上,是我們面對婆媳關系時最常犯的錯誤。 有壹個叫 “無奈今年”的網友發表了壹篇名為“老婆和父母不和,最終導致要離婚。細致地描繪了發生在他身上的難題。他很愛太太,但同時認為年輕人要敬父母,所以,當太太和家人(主要是母親)發生沖突時,他不知道該怎麽處理。 很多網友的回帖都是抨擊“無奈今年”及其家人。從無奈今年描述的事實看,他的家人的確有問題,這些細節隨便都可以挑出許多。譬如: (1)結婚前,無奈今年的父母不想給聘禮,而且無奈今年結婚前每月的工資都交給了父母,這些錢父母也不想給。 (2)舉行婚禮的當天,無奈今年的媽媽先說想要禮金,當被拒絕後當場被“氣暈”。 (3)新婚當天,無奈今年的父母回家要壹個小時,於是他妹妹說路太遠要父母住在新房。 在長達60000余字的長文中,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從事實上看,顯然是無奈今年的家人不當,但描述完事實後,無奈今年都會加壹句“為什麽年輕人就不能敬老人呢”這樣的話。結果,這種事實和評論的反差,令無數網友感到氣堵。 這是壹種分裂,即無奈今年的潛意識和意識產生了分裂。評論的時候,發揮作用的是意識,這壹方面,他站在父母的壹邊,認為妻子應該無條件地敬老人;描述的時候,用的是潛意識,這壹方面,他站在妻子的壹邊,認為受委屈的是妻子,而錯的是父母。 也就是說,他其實知道,妻子受了太多委屈。但因為愚孝的觀念,他絕對不敢對父母說壹個“不”字。所以,即便潛意識知道真相是父母不當,但他無法挑戰父母,並希望妻子也這樣做。但妻子從小生活在民主氛圍濃厚的家庭,受盡了百般寵愛,自然不會接受他的這套邏輯。 並且,這篇長文也顯示,無奈今年想當然地覺得,這是妻子和他家人之間的矛盾,他被夾在中間左右為難。於是,他的做法就是,在家人面前,覺得妻子的確不對;但在妻子面前,又覺得家人的確過分。至於他,則是什麽都做不了。 其實,他是連結妻子和家人的樞紐,他也是妻子和家人爭奪的對象,他才是化解這場沖突的根本所在。當他只是壹味逃避責任,希望做好好先生並盡可能滿足雙方的要求的時候,這場沖突當然會繼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