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解釋 - 78思維模型:邏輯思維壹好好講道理的學問

78思維模型:邏輯思維壹好好講道理的學問

眾所周知,中國是享譽世界的文明古國,四大發明更是影響世界,中國古代在技術上也非常領先,然而,從17世紀中葉之後,中國的科學技術卻如同江河日下,跌入窘境。據有關資料,從公元6世紀到17世紀初,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中國所占的比例壹直在54%以上,而到了19世紀,驟降為0.4%。中國與西方為什麽在科學技術上會壹個大落,壹個大起,拉開如此之大的距離。

為什麽 資本主義 和現代科學起源於西歐而不是中國文明?這就是著名的 李約瑟之謎 。由英國學者 李約瑟 在其編著的15卷《 中國科學技術史 》中正式提出此問題,1976年,美國 經濟學家 肯尼思·博爾丁稱之為李約瑟難題。

李約瑟從科學方法的角度得到的答案是:

壹是中國沒有具備宜於科學成長的自然觀;

二是中國人太講究實用,很多發現滯留在了經驗階段;

三是中國的科舉制度扼殺了人們對自然規律探索的興趣,思想被束縛在古書和名利上,“學而優則仕”成了讀書人的第壹追求。

李約瑟還特別提出了 中國人不懂得用數字進行管理,中國儒家學術傳統只註重道德而不註重定量經濟管理 。

愛因斯坦也認為“西方科學的發展以兩個偉大的成就為基礎:壹個是希臘哲學家發明的形式邏輯體系;另壹個是通過系統的實驗發現因果關系的方法。中國古代的先哲沒有走上這兩步。”

邏輯學對西方科學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聯合國也把邏輯學列為7大基礎學科之壹。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學科分類,基礎學科包括數學、邏輯學、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地理科學和空間科學、物理學、化學、生命科學。

在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經常有人說話,講半天講不清楚,思維混亂,沒有邏輯,還有很多人不會講道理。其實這些都是缺少邏輯思維的表現。什麽是邏輯思維?如何提升邏輯思維?怎麽樣清楚論證自己的觀點?是每個現代人必須掌握的思維技能。

中國正在偉大復興,中國正在進入現代文明,現代文明的建立需要合格的公民,不合格的公民是依賴權威和力量解決問題。缺少獨立思考,不能辨別黑白,容易被人煽動和誤導。

合格的公民是依據理性和程序解決問題,擁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力和判斷力。

如果沒有邏輯思維,談何理性和獨立思考?同時邏輯思維也是成為未來公民的前提,未來公民需要具備五大技能,批判性思維、處理信息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能力、全球意識。這些技能都需要邏輯思維。

邏輯思維, 人們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借助於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能動地反映客觀現實的理性認識過程,又稱抽象思維。 是人們把握具體事物的本質規律,認識客觀世界的思維方式。它是人的認識的高級階段——理性認識階段。

邏輯思維的形態主要有概念、命題和判斷、推理和論證等。

1 、概念

是反映事物本質屬性或特有屬性的思維形態。概念是知識的細胞。在人類所認知的思維體系中最基本的構築單位。是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同本質特點抽象出來,加以概括。

人類認知主要由3部分形成:

壹是客觀存在的事物;

二是事物在大腦中的反映;

三是我們為其創造的語言,借之我們才能與他人交流。而概念就是人類為了便於交流而創造的語言。

概念具有兩個基本特征,即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內涵 :反映在概念中的對象的特有屬性或本質屬性。回答“是什麽”的問題?說明對象有何性質。

例如:商品是為交換而生產的勞動產品。

外延 :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屬性或本質屬性的對象。回答:“有多少?包括哪些對象?範圍如何?

例如:商品包括衣服、食物、家具、家電、房產等。

概念的表現方式為詞語或詞組。

例如:動物、家具、房產、商品等。

人類有了概念才能夠進行思考,不然如果想表述“動物”這個概念,妳需要把所有的動物都說壹遍才能表述清楚,費時費力,不便於交流和思考。所以明確概念就是要明確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是人類思維和交流的基礎。

2 、命題

命題是表達判斷的句子。

例如:中國是壹個發展中國家。

壹般把判斷某壹件事情的陳述句叫做命題。其中判斷為真的語句叫做真命題,判斷為假的語句叫做假命題。命題的表現方式是句子。

例如:“中國是壹個文明古國”就是真命題。“中國不是文明古國”就是假命題。

3 、推理

推理是由壹個或幾個已知的判斷(前提)推出新判斷(結論)的過程。

例如:所有人都會死——蘇格拉底是人——所以蘇格拉底會死。

推理在各種思維形態中有著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從眾多的的感性現象中概括出普遍的、壹般的新知識,必須要依賴推理,這樣的推理叫歸納推理。

從已有的知識推出新知識,也需要推理,這樣的推理叫演繹推理。

從壹個對象的屬性推出另壹對象也可能具有這屬性,也需要推理,這樣的推理叫類比推理。

例如:根據人腦的神經元連接,研究出人工智能。人類觀察蜻蜓發明直升機,研究蝙蝠發明了雷達等,都是類比推理。

邏輯的研究中心是推理,推理是邏輯思維中最重要的的部分 。所有的論證、證明都以推理為基礎,概念和命題也要依賴推理獲得,概念和命題是最基本的思維單元,壹般我們可以采用拿來主義,概念和判斷的形成屬於認知學的範疇,壹般會受到宗教、文化和倫理等多方面的影響。

邏輯具有三大基本規律:即同壹律、矛盾律、排中律,後來又補充了壹個充足理由律。這是人類經過億萬次以上的思維檢驗後形成的基本規律,是最基礎的客觀規律。因此,任何人在進行思維活動時都必須遵守這三大規律。只有遵守這些思維的基本規律,才能概念明確、判斷恰當、推理論證具有說服力。否則就會概念論斷含混不清、前後矛盾、模棱兩可,無法正確地思考和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觀點。

1 、同壹律?

(1)同壹律的內容:在同壹思維過程中所使用的概念或判斷要保持自身的壹致性。也就是蘋果就是蘋果,蘋果不能是橘子。

(2)同壹律的要求:

第壹:在同壹思維過程中,概念必須保持同壹,不能變更;

第二:判斷也必須保持同壹,不能隨便轉移。

(3)違反同壹律的邏輯錯誤:第壹、混淆概念或偷換概念;第二、轉移論題或偷換論題。

例如:世間萬物中,人是第壹個寶貴的。我是人。因此,我是世間萬物中第壹個寶貴的。

在這裏,前壹個人,是指廣大的人類這壹集體,而後壹個人,則特指個人,這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其外延和內涵完全不同,如果將其等同起來,就違反了邏輯的同壹律,是故意偷換概念。

2 、矛盾律

(1)矛盾律的內容:在同壹思維過程中,兩個互相否定的思維不能同真,必有壹假;

(2)矛盾律的要求:對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對的思想不能同時肯定,必有壹假;

(3)違反矛盾律的邏輯錯誤:“自相矛盾”

例如:這個山洞從來沒有人進去過,進去的人也從來沒有出來過。即肯定了“所有人都沒有進去過”,又肯定了“有的人曾經進去過”。這就是自相矛盾。

3 、排中律

對於任何事物在壹定條件下的判斷都要有明確的“是”或“非”,不存在中間狀態。壹個事物,它要麽存在,要麽不存在,沒有中間狀態。桌上有壹盞燈,這句話要麽是真要麽是假,沒有別的可能。

(1)排中律的內容:在同壹思維過程中,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必有壹真;

(2)排中律的要求:對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對的思想,不能同時否定,必有壹真;

(3)違反排中律的邏輯錯誤:“模棱兩可”。

例如:在討論是否應該禁煙時,某人說:“我不贊成禁煙,煙草可是國家的壹項重要產業。我也不贊成不禁煙,畢竟吸煙危害人的健康。”妳到底是贊成禁煙還是不禁煙,這樣所表達的思想含糊不清,犯了模棱兩可的錯誤。

同壹律、矛盾律和排中律都是關於思維確定性的規律。它們從不同的方面保證思維的確定性。

推理是從壹個或壹些命題推出另壹命題的思維形態。推理由前提、結論、推理形式三大元素構成。按思維進程的特征可分為演繹推理、歸納推理、類比推理 。

1 、歸納推理

歸納法就是由N個已知的數據或現象,推論出壹個規律。歸納法是壹種從特殊到壹般的推理方式,它是我們觀察客觀世界,尋找現象背後的***性,提煉知識理論的科學方法。

實驗科學就是歸納法,科學家通過做實驗,從無數次的觀察中去發現規律,我們現在的知識大部分都是靠這種方法獲得的。

例如:金受熱後體積膨脹;銀受熱後體積膨脹;銅受熱後體積膨脹;鐵受熱後體積膨脹;

因為金,銀,銅,鐵都是金屬;所以,所有金屬受熱後體積都膨脹。

從培根到羅素,後來到邏輯實證主義,經驗論思想家都認為科學知識是建立在歸納法的基礎之上的,即在大量的觀察和實驗的基礎上進行科學的歸納,從而得出壹般性的認識。如物理學、化學、天文學等的規律、定律、公式都是這樣得出。

歸納法的價值就是能夠找到現象背後的***性,但是由於樣本量和觀察實驗條件的限制,也存在著它的局限性,例如

第壹:歸納法只能得出不充分可靠的結論。

第二:歸納法未必能把握住事物的本質。

第三:歸納法只能概括事物的過去,不能夠概括未來。

英國著名的哲學家羅素有壹個著名的火雞故事,在火雞飼養場裏,有壹只火雞發現,第壹天上午9點鐘主人給它餵食。第二天和後面的很多天都是9點鐘給它餵食,它收集了有關上午9點給它餵食這壹經驗事實的大量觀察;而且,它是在多種情況下進行這些觀察的:雨天和晴天,熱天和冷天,星期三和星期四……它每天都在自己的記錄表中加進新的觀察陳述。最後它進行歸納推理,得出了下面的結論:“主人總是在上午9點鐘給我餵食。”可是,事情並不像它所想像的那樣簡單和樂觀。在聖誕節前夕,主人9點鐘沒有給它餵食,而是把它宰殺了,做成了美味的烤雞。

所以歸納法有它的優勢,也有它的局限性,歸納法的結論壹般受到三個因素的影響。

1、觀察的代表性:對某壹事件的觀察是否能夠代表這壹類別的全部。

2、觀察的量:觀察的量是否足夠多。

3、證據的有效性:證據的來源是否可靠等。

邏輯學上把歸納的方式分為完全歸納和不完全歸納(簡單枚舉歸納和科學歸納)

(1)完全歸納推理?

完全歸納推理的前提是無壹遺漏地考察壹類事物的全部對象,斷定該類中每壹對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種屬性,結論斷定的是整個這類事物具有(或不具有)該屬性。因此,前提與結論之間的聯系是必然性的,只要前提真實,證據和形式有效,結論必然真實。

例如:①太平洋已經被汙染;大西洋已經被汙染;印度洋已經被汙染;北冰洋已經被汙染;(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是地球上的全部大洋)所以,地球上的所有大洋都已被汙染。

完全歸納推理的要求有三

壹是前提所斷必須窮盡壹類事物的全部對象;

二是前提中的所有判斷都是真實的;

三是前提中每壹判斷的主項與結論的主項之間必須都是種屬關系。

完全歸納推理雖然能得出正確的結論,但是需要對研究的量進行完全窮盡,所以有些推理很難做到。比如:妳不可能把全宇宙所有的天鵝全部找遍,看看是什麽顏色的。

(2)簡單枚舉歸納推理?

簡單枚舉歸納推理是列舉某類事物中壹部分對象的情況,根據沒有遇到矛盾的情況,便做出關於這壹類事物的壹般性結論的推理。

例如:例如:天鵝會飛,麻雀會飛、烏鴉會飛,所以得出結論,所有的鳥都會飛。

雖然它觀察的數量不夠多,但不壹定是錯誤的,只要找到不會飛的鳥,結論就是錯誤的,也就可以提供新的知識。如果我們能夠提高觀察對象的數量和範圍,就可以提升結論的可靠性。簡單枚舉歸納推理由於它通俗易懂,使用方便,因而,它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科學研究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很多諺語(瑞雪兆豐年)都是簡單枚舉推理獲得的。

運用簡單枚舉歸納推理要註意克服“以偏概全”或“輕率概括”的邏輯錯誤。

(3)科學歸納推理?

科學歸納推理是以科學分析為主要依據,由某類中部分對象與其屬性之間所具有的因果聯系,推出該類的全部對象都具有某種屬性的歸納推理。

例如:意大利那不勒斯附近有個石灰巖洞,當貓、狗等小動物進入洞中時就會倒地死去。人們經過觀察發現,該洞地面沈積著大量的二氧化碳,地面附近缺少氧氣,因此貓、狗等頭部靠近地面的小動物進入洞中會倒地死去。據此,人們得出結論,凡是頭部靠近地面的小動物進入洞中都會倒地死去。

科學歸納推理重點在找對象與屬性之間的因果聯系上,是在簡單枚舉歸納推理的基礎上,再分析出對象和屬性之間的因果聯系,從而推出結論的。對樣本的典型性、數量和證據的有效性要求都非常高,所以科學歸納推理雖然也是不完全歸納,但是它的結論可靠性會更高。

2 、演繹推理

演繹推理是由壹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推論前提與結論之間的聯系是必然的,是壹種確實性推理。演繹性推理是通過別人證明已經相對正確的公理,然後推導出後面的結論。它的好處就是如果妳的前提正確,它後面的結果就壹定正確。

演繹性推理有兩個非常重要的工具,第壹性原理和三段論。第壹性原理就是不證自明的公理,三段論就是把第壹性原理作為大前提,推導出新的結論。

愛因斯坦認為,理論家的工作就分成兩步,第壹步是發現公理,第二個從公理出發推出結論。發現公理就是找到第壹性原理的過程。推出結論就是獲得新知識的過程,用新知識再去解釋更多的現象,推動人類的知識再次進步。

演繹推理有直言三段論、假言三段論和選言三段論等形式。

(1 )直言三段論

三段論是演繹推理的壹般模式,包含三個部分:大前提——已知的壹般原理,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況,結論——根據壹般原理,對特殊情況作出判斷。

例如:

所有人都會死

蘇格拉底是人,

所以蘇格拉底會死。

大前提就是所有人都會死,小前提是蘇格拉底是人,結論是蘇格拉底會死。只要前提為真,論證有效的論證,才是可靠的論證。但是有個問題,怎麽保證這個大前提是正確的?所有人都會死,也是來源於歸納性推理,大前提是壹個大家公認的常識或者不證自明的公理。所有人都會死就是壹個通過百萬年驗證的常識。

在科學論證中,大前提壹般采用公理化方法,所謂公理就是不證自明的道理,例如:歐幾裏得在《幾何原本》中整理了幾何學的公理化方法,5條公理,5條公設,119個定義和465個命題,推導出歷史上第壹個數學公理體系,建立了整個幾何學的根基。

(2)假言三段論

是以假言判斷為前提的推理。也叫條件論證,是壹個包含“如果……那麽……”結構的論證。在這個論證中,大腦會先設定好壹定的條件,如果達到了這個條件,就會有確定的結論出現。

例如:如果努力工作,那麽妳最終將實現妳的目標。

如果我要有錢了,我帶妳去度假。我現在有錢了,我帶妳去度假。

如果股票市場下跌,會有人跳樓。股票市場下跌了,因此會有人跳樓。

假言三段論的要點是大前題A(無論它是什麽)如果成立,那麽B也必然成立。

( 3 )選言三段論

是以選言判斷為前提的推理。

例如:針對控煙條例的投票,妳要麽支持,要麽反對。妳現在投反對票了,所以妳就要支持控煙,不要吸煙。

飛機要麽在天上,要麽在地上。現在飛機不在空中,因此,飛機在地面上。

歸納推理和演繹推理相輔相成,歸納推理推出結論。演繹推理根據這個結論再推出新結論。

3 、類比推理

類比推理是根據兩個或兩類對象有部分屬性相同,從而推出它們的其他屬性也相同的推理。

例如:

A具有特性R、S、T、U、V、W、X和Y。

B具有特性R、S、T、U、V、W、X和Y。

A具有特性Z。

所以,B也具有特性Z。

這個結論不是必然的,但是它極有可能。基於兩個事物擁有大量相同特性的事實,當其中壹個事物具有其他某個特性時,很可能另壹個事物也同時具有。

科學上的許多重要理論是通過類比推理提出的。現代科學技術方法中的模型方法與模擬方法都基於類比推理。

例如:由試驗模型類推到研制原型——現代工程技術的模型試驗

由自然原型類推到技術模型——現代仿生學

康德說:“每當理智缺乏可靠論證的思路時,類比這個方法往往能指引我們前進”

類比推理是科學發現的方法,是創造性思維的標誌之壹。

例如:魯班看到鋸齒草,於是發明了手鋸。科學家研究魚的特性,發明了潛水艇。都是類比推理,類比推理就是要觸類旁通,舉壹反三,交叉學科、邊緣學科都是通過類比而產生。

類比推理的劣勢就是容易犯“代表性偏差”的影響。容易根據表面的相似性,做出錯誤的決策。

例如:小張和我壹樣,都來自壹個地方,畢業於壹個學校,最近小張開了壹個飯店,賺了很多錢,於是我相信我去開飯店壹定能夠賺到錢。

實際上能不能賺到錢,取決於妳與小張的相似程度,畢竟賺錢是天時地利人和,市場千變萬化,等妳把飯店開起來,可能發現已經賺不到錢了。

1 、什麽是論證?

論證就是用壹個或壹些已知為真的命題確定另壹命題真實性或虛假性的思維過程。

論證的主要構件包括論題、論點、論據、論證方式等。

2 、論證的結構

論點 :論證者所主張並且要在論證過程中加以證明的觀點,壹般意義上“因此”、“據此”、“說明”、“認為”、“推測”、“建議”等提示詞後面的語句通常是論點。

論點是壹個明確的判斷,是作者觀點的完整陳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斷句式、明確的表態性的句子。是壹個人的主觀判斷。而論題是指議論的話題,論點是在論題的基礎上形成的。

例如:“論讀書”是個論題。“讀書使人進步”就是論點。

論據 :是論證者用來支持或反駁某個論點的理由,它所回答的是“用什麽來證明論點”的問題。壹般意義上“因為”、“由於”、“假如”、“理由是”等詞後面通常是論據。調查研究中,“調查”、“統計”、“實驗”、“研究”等提示詞之後往往是論據。

常用的論據有兩種類型,事實論據和理論論據。

事實論據就是具有代表性的確鑿的事例、事實和統計數據。

理論論據是指經過人們的實踐檢驗的、為社會所公認的正確理論,包括社會科學理論,如哲學理論;也包括自然科學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廣為流傳的諺語、名言、警句等。

對論點有支持作用的理由多多益善。理由應具有“四性”:相異性(論據與論點不同)、論證的壹致性(論據不與論點矛盾)、論據的壹致性(論據之間的壹致)和相關性(論據與論點有關聯)。

論證方式 :是論據和論點的聯系方式,它所回答的是“如何用論據來論證論點”的問題。

論證方式是理由對論點的壹種支持關系,這種關系通過某種推理形式來體現。因此,論證方式本質上是推理關系。由於論證的理由是多個,而每壹理由對論點的支持關系可能不同,所以,在壹個論證中有多種論證方式,比如歸納論證、演繹論證、類比論證等。

例如:金字塔原理就是壹個嚴密的論證結構。

3 、論證的5大規則

(1)論題

規則1:論題應當清楚、確切

論題的表述不能有歧義;如有必要,需對其中的關鍵詞加以定義。在論證充分展開之前,都有必要審查或澄清論題的真正含義。

違反這壹規則就犯“論題不清”的謬誤

規則2:論題應當保持同壹

論證是由論題來確定的。壹個論題對應壹個論證。在同壹論證過程中,論題只能是壹個,而且,在此論證過程結束之前,論題不能變更。

違反這壹規則就犯“轉移論題”的謬誤。

因此,需要在論證的進程中,不時地停下來審核論證是否偏離論題,以確保論題保持同壹。

(2)論據

規則3:論據應當是真命題

從常理講,無論說明壹個論斷真還是假,都只能以真命題為據。有時候,論據也可以是較大可能為真即概率較大的命題。

違反這壹規則就犯“虛假理由”的謬誤

規則4:論據應當比論題更可信

用作理由的命題壹定要比論題更可信。

有三種命題不能作為論據:概率性不高的命題(真實性不能確定),比論題更不可信的命題,與論題等同的命題。

(3)論證方式

規則5:從論據應能推出論題

根據論據的真,以及論據和論題的邏輯關系,能夠說明論題的可接受性。這主要取決於論據與論題的邏輯聯系的強度,論證所用的推理形式是有效的或可靠的。

違反該規則的錯誤:推不出包括“不相幹”、“論據不足”、“以偏概全”、“訴諸無知”、“訴諸假權威”、“訴諸眾人”等。

總結:

《麥肯錫方法》壹書中提到解決問題的原則為,以事實為依據,以假設為導向,嚴格的結構化,運用金字塔原理去分析思考問題,其實就是邏輯思維。邏輯思維是現代人必須掌握的壹種基礎思維方式,也是壹名管理者的必備能力。在斯蒂芬?羅賓斯,瑪麗?庫爾特合著的《管理學》壹書中認為,概念能力是高層管理能力最重要能力,超過了人際能力和技術能力。這種概念能力就是抽象思維能力,就是邏輯思維能力。

邏輯思維是壹個人認識客觀世界、理解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的的基礎工具,是思維表達溝通的重要思維工具,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解決問題,同時也可以培養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思維,邏輯思維提供的壹系列理論、工具和方法,在提升我們的認知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同時,也在完善我們的知識架構,提升我們哲學素養和文化素養,為我們成為未來合格的社會公民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資料:

《簡單的邏輯學》

美麥克倫尼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邏輯學》

主編:宋文堅 副主編:郭世銘

人民出版社

《認知心理學》

美戈爾茨坦 著? 張明等 譯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思維》

美加裏·R·卡比 傑弗裏·R·古德帕斯特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