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馬萊納山腳下的留鮑,厭倦了貧苦的生活,時刻向往山外面的人們自由、富裕的生活。終於有壹天他鼓起勇氣逃了出來,那年他13歲,在貝爾格萊德,他找到了工作,還進入了學校學習。在學校的日子《聖經》故事吸引了他的註意。
兩年之後,學校當局剛宣布他升入三年級的時候,塞土戰爭爆發了,學校被迫暫時停課,留鮑只得回到闊別兩年的故鄉。父兄相繼應征入伍了,家庭的重擔都落在他的肩上,同時還要照顧左鄰右舍的婦孺老弱。戰爭結束後,他打算去“修道院呆壹個時期”。父兄妹妹的挽留都無法動搖他的決心,臨行時,親人們還壹再告誡他千萬不要出家為僧。
留鮑進了修道院,院長薩沃吩咐他敲鐘和打掃禪房。薩沃本來也是個農村窮苦人家的孩子,他10歲就出家當了僧侶,後來成了這座修道院院長拉紮爾的得意門徒。拉紮爾去世後,薩沃接替了他的職務,他壹上任就根據個人的需要進行了壹系列的所謂改革。長期的修道院生活使薩沃看穿了教會騙人的實質,但他繼續自欺欺人,不能自拔,思想極端空虛,心境十分悲涼。
留鮑走進禮拜堂和禪房仿佛踏入了仙境,心情激動不已,熱淚滾滾而下。霎時間,他似乎領悟到這令人陶醉的神仙世界正是他日夜向往的所在,也正是他壹生應該安身的場所,唯有修道院才能脫離自私自利的世俗生活,跟隨基督去另壹個聖潔的世界。
自此以後,他便像壹個忠實的奴仆毫無二心地執行著院長分配給他的任務,每次走進禮拜堂禱告,他總被那種新奇神秘、聖潔莊嚴的迷人氣氛感動得淚如雨下。他對修道院裏的壹切不合理的醜惡現象壹概認為那是“命該如此”。他在地下室偶爾聽到修道院院長薩沃的懊悔和渴望世俗生活的自白,統統看做是院長有魔鬼纏身。他通讀經書,愈讀愈感到世俗生活的可憎,暗自發誓將把自己的青春獻給永恒的理想,甚至他的言談舉止都變得更加莊重和彬彬有禮了。他從不第壹個開口談話,壹聽到議論女人就馬上走開,他模仿聖徒的樣子偷著跑到深山石洞裏去餓著肚子修身養性。
留鮑的虔誠果然得到了大主教的賞識,以致親筆寫信指示院長薩沃要對他給以特別的關註,可是留鮑卻失蹤四五天了。院長派人四處尋訪,當找到他時已經失去知覺,全身冰冷,不過心臟還在微弱地跳動,他被救活了。他認為這幾天死去又活來的山洞生活是對他的壹次嚴峻的考驗,經書中所說的另壹種聖徒生活壹定會到來。後來,他終於決心出了家,並且當上了這座修道院的院長。
留鮑並沒感到壹絲的快樂,童年向往的天堂般的生活,從年輕追求到老年,所得也不過是壹所敗落的修道院。理想和現實竟是如此的令人失落,理想的破滅、痛苦的回憶以及不可逆轉的淒涼悲慘結束,這就是留鮑未來的生活。